NK4竞争性阻断肝细胞生长因子/Met途径抑制人Raji淋巴瘤移植瘤的增殖效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ite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NK4对裸鼠人Raji淋巴瘤移植瘤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染的裸鼠人Raji淋巴瘤移植瘤模型.成瘤后经尾静脉连续4周注射NK4蛋白(每只50 μg/d),动态监测裸鼠体质量和瘤体生长.8周后取瘤组织,采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移植瘤HGF mRNA、c-Met 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的凋亡系数(AI)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各组裸鼠体质量均下降,以NK4蛋白组最大,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基因转染组瘤体积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NK4蛋白后瘤体积均明显减小(P<0.01).注射NK4蛋白后,HGF基因转染组HGFmRNA、c-Met mRNA表达增强(P<0.01).HGF基因转染组AI(33.5%±12.3%)显著低于对照组(89.1%±22.3%,81.9%±27.0%,P <0.05),但NK4蛋白注射后增加明显(119.1%±18.9%,P<0.01).HGF基因转染组MVD(28.5 ±2.0)较对照组(12.2±1.4,13.8±1.3,P<0.01)为高,但NK4蛋白注射后MVD降低(15.5±2.5,P<0.01).结论 NK4可显著抑制HGF基因转染的裸鼠人Raji淋巴瘤移植瘤的生长,其可能经竞争性阻断HGF/Met信号转导途径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瘤内血管新生而发挥其效应。

其他文献
患者男,49岁.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髂部疼痛,下蹲及劳累时明显,休息后缓解,近1个月来症状持续加重,以夜间为著,同时发现左髂部出现一包块.外院CT检查示:左髂骨肿瘤,可见骨质破坏.2013年5月17日,门诊以“左髂骨肿瘤”收入骨科.专科检查:左髂部隆起,轻触压痛,可触及10crn×8cm×7c.m大小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行左髂部肿瘤穿刺活检术并送病理检查.病理提示(左髂部)浆细胞瘤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承办,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病理主任联会、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中国医学促进会病理学专委会、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病理年会将于2014年11月14至16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患者男,61岁.因右腰部疼痛半年余,发现右下腹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于2013年11月13日入院.入院体检:右下腹触及约10 cm×12 cm包块.既往有高血压症病史15年,糖尿病病史1年.全腹部增强CT示:右侧髂窝区可见不规则形肿块影(图1),最大层面为10 cm×12 cm,不均匀强化,病变大部分位于右侧腹膜后,与右侧输尿管中下段分界不清,回盲部受压向前移位.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
期刊
患者女,27岁.孕1产0,主诉“停经30+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1周”于2010年8月19日入院.患者早孕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阴道出血病史.常规产前检查未见异常.1周前胎儿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报告(图1):胎儿心脏室间隔中上部距离二尖瓣8 mm处可见团状串珠样大小不等回声团,范围至心尖,其内回声不均。
期刊
目的 检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以及与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增生性息肉52例、广基锯齿状腺瘤41例、传统锯齿状腺瘤23例,并取结直肠癌24例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进行β连环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从上述各组中分别抽取增生性息肉29例、广基锯齿状腺瘤29例、传统锯齿状腺瘤19例、结直肠癌14例和正常结直
肿瘤是全球性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环境、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癌症近20年来发病率上升很快,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恶性肿瘤已经给全球包括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不断寻找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控制癌症至关重要。肿瘤分子诊断是集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统计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
患儿女,7个月。发现阴道流少量洗肉水样液体3 d到当地医院就诊,初拟诊为“病理性月经”,建议回家观察。2d后从阴道自发排出黄豆大肉样组织一块。患儿哭闹时或解大便时阴道口可见灰红色肿物突出,可自行回缩。以后间断性自行排出大小不一的肉样物数次,均未就医及送病理检查。现又排出肉样物一块,遂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并送检肉样物行病理学检查。查体:一般情况尚可。 B超检查示:子宫幼稚,于子宫颈外口处阴道内
期刊
目的 对比分析即时定量PCR-Sanger测序与TaqMan探针法检测KRAS、BRAF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探讨结直肠癌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及病理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08至2012年344例结直肠癌标本,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后切片、刮取富集肿瘤细胞后提取DNA,应用即时定量PCR-Sanger测序与TaqMan探针两种方法检测分析KRAS、BRAF基因的突变阳性率、
目的 探讨精氨酸酶1 (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atocyte paraffin antigen 1(HepPar-1)及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良性病变及肝脏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3组病例,即85例肝细胞癌、35例肝脏良性病变及19例肝脏转移癌分别进行Arg-1、GPC3、HepPar
患者男,35岁.因左肩背部疼痛4个月余,加重7d于2012年7月20日入院.患者述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肩胛区疼痛,呈间断发作,无明显规律,不向其他部位放射,未行治疗.1周前感左肩胛区疼痛加重,呈牵拉样疼痛,伴低热.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前上纵隔软组织肿瘤,肺部未见肿瘤影.体格检查:左侧肩胛区无明显压痛,叩击痛(+).于2012年7月23日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灰黄灰红色肿物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