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甘薯瘟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在甘薯苗期,通过剪叶法接菌研究甘薯抗感病品种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抗感病品种接菌后PAL、POD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与能源总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瘟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在甘薯苗期,通过剪叶法接菌研究甘薯抗感病品种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抗感病品种接菌后PAL、POD活性均有所提高,且提高速度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接菌后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增加,感病品种接菌后绿原酸、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木质素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接菌后木质素和绿原酸的积累与甘薯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接菌后PAL、POD活性迅速提高并积累木质素和绿原酸等抗病物质是甘薯抗薯瘟病的苯丙烷类代谢基础,在抗病品种鉴定方面有一定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村级土地利用情景决策系统,使该系统采用一种交互方式来探索村级土地利用配置问题。以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为研究对象,运用3种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目标规划法、逐步宽容约束法和Lu等的方法(文献[9]方法)]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并评价其结果。结果表明:建立的村级土地利用情景决策系统可用各种方式将多个目标合并成一个单一目标,从而为给定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不同方法的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进行了
概述了硫丹的基本性能和应用概况,研究分析了硫丹产品的使用风险,收集整理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硫丹管理政策。结合我国硫丹的登记情况,探讨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硫丹管理的措施。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土壤和白菜中的氟虫双酰胺,依次用乙腈和正己烷提取土壤和白菜中的氟虫双酰胺,提取液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以甲醇一水(体积比1:3)作为流动相,使用C18反相色
根据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移特点,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分为田间产污的“源”模块以及模拟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运移的“汇”模块,其中“源”模块又包括农田灌溉(降水)排水子模块及农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1990~2007年的生态安全、消费水平、生态与
利用蓝色粘虫板在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日光温室内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在2009年3月下旬茄子植株上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 西花蓟马成虫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