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7日,在中国科协举行的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06-2010年度发展状况。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本次学科发展研究的全国学会首席专家及学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部分在京重点院校、主要图书馆、出版社,部分全国学会期刊代表,以及其他全国学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参加了发布会。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和重要的出版与学术交流资源,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1003种,较上年度的954种净增加了49种,其中学术期刊701种、技术类期刊186种、科普类期刊63种、检索类期刊4种。5年来,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推动下,科技期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出版能力稳步提高,学术质量建设发展迅速,在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出版能力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重视办刊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主编和委员会的作用,审稿专家规模壮大,稿源逐步丰富,稿件处理周期不断加快,稿件质量稳步提高,期刊的经营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5年来,科技期刊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稳定。刊均人数保持在人左右,呈现出高学历和年轻化的趋势,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35.4%,其中学术期刊这一比例达到了40.5%;2010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刊均编委65.3人,比上一年度的60.5人增加4.8人;刊均国际编委6.2人,较上一年度的5.5人增加0.7人;截至2010年6月,期刊刊均审稿专家人数达544人,人数较2007年6月的201人增加了1.7倍。2006-2007年度论文从投稿至录用的处理周期为88.7天,2009年-2010年度缩短至74.6天,刊均审稿周期缩短14.1天;2006-2007年度论文从投稿至发表的周期为8.2个月,2009-2010年度缩短至6.8个月,缩短了1.4个月。2009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可被引文献总量达到293690篇,平均每刊有314.8篇文献可供读者阅读或作者引用,下载次数达到8061.15万次,比上一年度增加992.86万人次,平均每刊下载量达8.6万次,比上一年度增加1万次。刊均年经营收入103.8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3.5万元。
2、学术质量建设持续增强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权威数据中继续保持较高的学实显示度,各项学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CR)2006-2010共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346种,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为179种,所占比例为52.0%。2010年,《工程索引》(EI)核心库收录中国大陆期刊226种,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89种,所占比例为39.4%,在国内名列前茅。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006-2010),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指标5年来有较大提升,各学科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和引文数量等学术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收录总体的平均影响因子、平均总被引频次大于本学科期刊平均总被引频次,并且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和学科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均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2010年每年发布的“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入选200种(次),3年来均占入选期刊的60%以上。
2011年3月17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在10种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期刊奖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6种;在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的20种期刊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11种。
3、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技期刊资助体系,5年来,共有454种(次)期刊成为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总额为4840万元,其中A类项目27项(次),B类项目203项(次),C类资助项目224项(次)。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促进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的提升,推进了科技期刊国际化与网络化进程,培育出一批在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精品科技期刊,带动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科技期刊界产生广泛影响,于2009年财政部组织的绩效考评中该项目获得“优+”的最高评价。
立足于专家办刊、专业办刊,不断提升编辑出版质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组织原创论文、基金论文、重大科研项目进展与学科热点等高质量稿件,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006-2010年统计显示,《力学进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儿科杂志》、《水利学报》等期刊的影響因子连续四年学科排名第一;《地理学报》、《电子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连续四年学科排名第一。《航空学报》、《石油学报》、《药学学报》、《水产学报》等期刊连续八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努力提高稿源、编审、出版与发行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同行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植物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英文版)国际编委比例分别达53%、54%、62%。《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英文版)的海外审稿专家比例均在60%以上。《植物学报》(英文版)被SCI-E、PubMed等66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4、英文版期刊国际化发展水平逐年上升
2009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增加了英文版科技期刊国际推广项目,每年资助7种英文版期刊,两年资助金额达112万元。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英文版科技期刊,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我国出版英文版科技期刊212种,其中中国科协主办英文版科技期刊70种,约占全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总数的1/3。
中国科协英文版科技期刊国际投稿呈上升趋势,所发表论文中国际论文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5.7%上升为2010年的14.0%,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由2006年的5.7%上升为2010年的14.0%,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由2006年的5.4%上升为2010年的11.8%,基金论文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英文版科技期刊论文引用作者的国家(地区)分布广泛,平均为40个。中国科协英文版期刊出版频率高于我国英文版期刊的整体水平。
5、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积极顺应由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变,绝大部分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007年-2010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自建网站期刊比例由49.9%增加到64.0%,“一刊单独上网”和“数刊联合上网”的比例增加了13.1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科协642种期刊的自建网站上有528种提供期刊目次,占82.2%,有380种提供文章摘要,占59.2%,有273种提供文章全文,占42.5%。实现网络预出版的期刊由6种大幅增加到31种,英文版界面网站增加8.5个百分点。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2010年中国科协1003种科技期刊中有开放获取(OA)期刊241种,占24.0%,比2007年的140种净增101种,所占比例增加8.4个百分点。其中英文版期刊30种,占中国科协全部70种英文期刊的42.9%。开放获取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的五年增长率分别高于非开放获取期刊7.3、6.2和59.0个百分点,通过开放获取,切实提高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6、积极探索体制改革与创新
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出版能力、学术质量、国际化水平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术质量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继续保持较高的学术显示度,各项学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开拓和持续推进学科发展研究,促进学术发展,是中国科协为促进自主创新和学科繁荣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学术建设工程。旨在以加强学术建制等基础性、根本性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建制中的独特作用,为促进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国科协自2006年开始建立年度学术建设发布会制度,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及其发布从初创到形成规模和特色,逐渐显现出重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受到科技界、学术团体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引起国外主要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关注。
5年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结合自身办刊特点和办刊实际,不断创新出版模式和运行机制,在积极整合科技期刊出版资源、推动集群化建设和集团化发展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涌现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等一批集群化建设和集团化发展的典型。
2011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五年发展时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将积极适应国际科技期刊业的发展趋势与变革方向,优化结构,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出版集群建设,加快国家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经营发展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在业界乃至国际上具较强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实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和重要的出版与学术交流资源,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1003种,较上年度的954种净增加了49种,其中学术期刊701种、技术类期刊186种、科普类期刊63种、检索类期刊4种。5年来,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推动下,科技期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出版能力稳步提高,学术质量建设发展迅速,在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出版能力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重视办刊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主编和委员会的作用,审稿专家规模壮大,稿源逐步丰富,稿件处理周期不断加快,稿件质量稳步提高,期刊的经营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5年来,科技期刊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稳定。刊均人数保持在人左右,呈现出高学历和年轻化的趋势,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35.4%,其中学术期刊这一比例达到了40.5%;2010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刊均编委65.3人,比上一年度的60.5人增加4.8人;刊均国际编委6.2人,较上一年度的5.5人增加0.7人;截至2010年6月,期刊刊均审稿专家人数达544人,人数较2007年6月的201人增加了1.7倍。2006-2007年度论文从投稿至录用的处理周期为88.7天,2009年-2010年度缩短至74.6天,刊均审稿周期缩短14.1天;2006-2007年度论文从投稿至发表的周期为8.2个月,2009-2010年度缩短至6.8个月,缩短了1.4个月。2009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可被引文献总量达到293690篇,平均每刊有314.8篇文献可供读者阅读或作者引用,下载次数达到8061.15万次,比上一年度增加992.86万人次,平均每刊下载量达8.6万次,比上一年度增加1万次。刊均年经营收入103.8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3.5万元。
2、学术质量建设持续增强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权威数据中继续保持较高的学实显示度,各项学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CR)2006-2010共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346种,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为179种,所占比例为52.0%。2010年,《工程索引》(EI)核心库收录中国大陆期刊226种,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89种,所占比例为39.4%,在国内名列前茅。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006-2010),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指标5年来有较大提升,各学科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和引文数量等学术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收录总体的平均影响因子、平均总被引频次大于本学科期刊平均总被引频次,并且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和学科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均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2010年每年发布的“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入选200种(次),3年来均占入选期刊的60%以上。
2011年3月17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在10种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期刊奖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6种;在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的20种期刊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11种。
3、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技期刊资助体系,5年来,共有454种(次)期刊成为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总额为4840万元,其中A类项目27项(次),B类项目203项(次),C类资助项目224项(次)。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促进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的提升,推进了科技期刊国际化与网络化进程,培育出一批在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精品科技期刊,带动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科技期刊界产生广泛影响,于2009年财政部组织的绩效考评中该项目获得“优+”的最高评价。
立足于专家办刊、专业办刊,不断提升编辑出版质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组织原创论文、基金论文、重大科研项目进展与学科热点等高质量稿件,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006-2010年统计显示,《力学进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儿科杂志》、《水利学报》等期刊的影響因子连续四年学科排名第一;《地理学报》、《电子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连续四年学科排名第一。《航空学报》、《石油学报》、《药学学报》、《水产学报》等期刊连续八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努力提高稿源、编审、出版与发行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同行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植物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英文版)国际编委比例分别达53%、54%、62%。《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英文版)的海外审稿专家比例均在60%以上。《植物学报》(英文版)被SCI-E、PubMed等66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4、英文版期刊国际化发展水平逐年上升
2009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增加了英文版科技期刊国际推广项目,每年资助7种英文版期刊,两年资助金额达112万元。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英文版科技期刊,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我国出版英文版科技期刊212种,其中中国科协主办英文版科技期刊70种,约占全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总数的1/3。
中国科协英文版科技期刊国际投稿呈上升趋势,所发表论文中国际论文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5.7%上升为2010年的14.0%,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由2006年的5.7%上升为2010年的14.0%,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由2006年的5.4%上升为2010年的11.8%,基金论文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英文版科技期刊论文引用作者的国家(地区)分布广泛,平均为40个。中国科协英文版期刊出版频率高于我国英文版期刊的整体水平。
5、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积极顺应由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变,绝大部分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007年-2010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自建网站期刊比例由49.9%增加到64.0%,“一刊单独上网”和“数刊联合上网”的比例增加了13.1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科协642种期刊的自建网站上有528种提供期刊目次,占82.2%,有380种提供文章摘要,占59.2%,有273种提供文章全文,占42.5%。实现网络预出版的期刊由6种大幅增加到31种,英文版界面网站增加8.5个百分点。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2010年中国科协1003种科技期刊中有开放获取(OA)期刊241种,占24.0%,比2007年的140种净增101种,所占比例增加8.4个百分点。其中英文版期刊30种,占中国科协全部70种英文期刊的42.9%。开放获取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的五年增长率分别高于非开放获取期刊7.3、6.2和59.0个百分点,通过开放获取,切实提高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6、积极探索体制改革与创新
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出版能力、学术质量、国际化水平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术质量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继续保持较高的学术显示度,各项学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开拓和持续推进学科发展研究,促进学术发展,是中国科协为促进自主创新和学科繁荣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学术建设工程。旨在以加强学术建制等基础性、根本性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建制中的独特作用,为促进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国科协自2006年开始建立年度学术建设发布会制度,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及其发布从初创到形成规模和特色,逐渐显现出重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受到科技界、学术团体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引起国外主要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关注。
5年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结合自身办刊特点和办刊实际,不断创新出版模式和运行机制,在积极整合科技期刊出版资源、推动集群化建设和集团化发展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涌现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等一批集群化建设和集团化发展的典型。
2011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五年发展时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将积极适应国际科技期刊业的发展趋势与变革方向,优化结构,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出版集群建设,加快国家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经营发展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在业界乃至国际上具较强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实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