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泌乳期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选取15头体重与胎次相同、产犊日期接近的牦牛,等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8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80%)、6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60%),试验牛单栏饲养,按试验设定的限饲要求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第31~70天)和泌乳后期(泌乳第71~13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依次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其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气体代谢、碳代谢、氮代谢、能量代谢指标,通过建立代谢能采食量(MEI)与能量沉积量(
【机 构】
: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牦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泌乳期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选取15头体重与胎次相同、产犊日期接近的牦牛,等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8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80%)、6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60%),试验牛单栏饲养,按试验设定的限饲要求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第31~70天)和泌乳后期(泌乳第71~13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依次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其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气体代谢、碳代谢、氮代谢、能量代谢指标,通过建立代谢能采食量(MEI)与能量沉积量(ER)、食入氮(NI)与沉积氮(NR)的回归方程,获得泌乳期维持代谢能和净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显示:牦牛泌乳期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5.11%~71.94%、68.65%~75.19%、56.78%~65.68%和44.91%~54.94%,呼吸熵在0.70~0.74,碳表观消化率在65.60% ~70.72%.牦牛泌乳期MEI[kJ/(kg W0.75·d)]与ER[kJ/(kg W0.75·d)]的回归方程为:ER=1.1860(±0.192)MEI-592.715(±133.24),当ER=0时,即得到泌乳期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499.76 kJ/(kg W0.75·d);牦牛泌乳期NI[g/(kg W0.75·d)]与NR[g/(kg W0.75·d)]的回归方程为:NR=0.4030(±0.048)NI-0.3591(±0.060),纵坐标截距即为泌乳期的维持净氮需要量,乘以系数6.25得到泌乳期的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2.24 g/(kg W0.75·d).综上可知,本研究得出牦牛泌乳期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499.76 kJ/(kg W0.75·d),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2.24 g/(kg W0.75·d).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探究荷斯坦犊牛反刍行为的发育规律及其与采食之间的相关性.选取18头初生体重[(42.1±5.4)kg]相近的新生荷斯坦母犊牛,单栏饲养至84日龄.通过视频观察并记录犊牛断奶前后的行为活动,统计各周龄犊牛的反刍、躺卧、站立和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每日总时长、平均持续时长和发生次数,并记录每天采食量.结果表明:1)反刍行为每日总时长、平均持续时长和日发生次数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P<0.05);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每日总时长在断奶前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P<0.05);躺卧行为每日总时长在第3、12周时显著低于其
当前,我国农业整体产业空间不断优化,但仍存在农业空间布局不优、生产规模化不足、产业集群化不强、产业融合度不强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理论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农业产业空间优化策略,通过资源要素整合、业态结构组合、空间布局联合、项目实现综合,全方位地提升农业空间效率,进而丰富我国农业空间优化的实施方法.
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何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为例,通过对双鸭山市的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分析,主要从人口、产业、空间、生态四个主要层面进行阐述,并总结现阶段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双鸭山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对策.
文章结合南京市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编制,对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策略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应以上层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为统领,以符合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满足实施和管理需求为抓手,以构建均等化、多元化全民健身网络为重点,同时,文章提出分级、分类的配置体系及建设标准,完善基层(村)设施配建标准,引导体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