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s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生产力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生产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一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支撑。我们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情民力,认知社会发展阶段,兼收并蓄,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努力探索马列中国化的新阶段,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与此相匹配的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全面进步,促进“五位一体”和谐社会可持续建设。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108-04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科技生产力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有着独立的经济运行规律,可以自己开辟道路,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决定着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构建与变革,并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决定着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具有能动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过,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归根到底依赖于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②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都明示着搞社会建设,促人类发展,不能超越本国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必须实事求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们只能提出和回答本时代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许可的问题,而且这里所能提出的“问题”和所能回答的“问题”大多不是一回事;想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没有物质生产力做基础支撑,没有科学技术做认知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工具,是没有根据的。因此,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度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不论是一般规律,或者是特殊规律,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待到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之后,即世界史进入近代之后,资产阶级广泛地开拓世界市场,构建统一体系,才能第一次地有了个清晰的轮廓——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而且要与时俱进,在马列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层面,哲学社会科学属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意识的上层建筑层面,所以,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的根基,在于自然科学的推进,在于生产力的成长。
  以苏联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做分析。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俄国的情况也是一样。”③同时,列宁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天生的,不是空想的,而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西方社会发达生产力支撑下的时代产物:“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④当然,我们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一阶级,除了依据其经济状况外,主要考察其所从事事业的革命性,因此,马恩是第一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级知识分子。列宁主义(苏联建国前部分)的诞生,历史背景与基础,是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是西方资产阶级和俄国资产阶级对俄国工农大众的残酷压迫剥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工农革命实际相结合而俄国化的第一个成果,是俄国工农联盟为主体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建国后,如何在比较落后生产力的基础上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并没有急于求成,面对国内生产力比较低下状态占据人口主体的工农的现实生活水平和实际思想动向,及时终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施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形式的改变,是由于目前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部政策上,正在实行特殊的过渡办法,在许多方面采取和以前不同的方式,用所谓‘新的迂回方法’来夺取一些阵地,实行退却,以便更有准备地再转入对资本主义的进攻,”⑤“最后的,也是最重要最困难和我们根本还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就是在破坏了的封建制度和半破坏的资本主义基地上,为新的社会主义大厦奠立经济基础,”⑥“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⑦不适当的进,会导致列宁所说“进一步,退两步”的结局,合理的退,会达到邓小平所说“退一步才能进两步”的效果,退了才能前进。我国古代兵法云“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战争年代,治军宜急宜严,和一律,讲求一鼓作气、众志成城;和平建设年代,治国宜宽宜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前提下,讲求仁政,讲求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务实地稳定社会和积极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物质经济基础,进而普遍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与科技文化素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列宁采取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正确转变,是实事求是的態度,务实发展的态度。只有带着本国的实际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结合本民族的生产力现有发展水平下,逐步提高大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综合素质,引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着解决现实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民族化,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才能扎根、开花和结实,无产阶级专政才有巩固的群众基础,即先进理论掌握群众并转化为群众的现实生产力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实事求是的发展过程。毛泽东讲,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⑧并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要能够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领会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学说,并且应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这样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理论家。”⑨“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⑩都是实事求是的号召与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在此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相结合的号召与要求。因此,列宁主义(苏联建国后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第二个伟大成果,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斯大林掌权后,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待到社会主义(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苏联建立后,其发展生产力的探索有成功的一面,更多的是误入社会沙文主义的歧路,冷战思维束缚了探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大众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努力,并最终使苏联走了回头路。所以,针对斯大林主义,总体来说没有正确继承和发扬光大列宁主义,我们的借鉴也应是扬弃性的。
  以中国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作分析。在以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此分析认知旧中国,努力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民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期达到对旧中国的革命改造和接续的建设发展,最终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各革命阶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果,是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建国前的)。建国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人口大国和一穷二白的现实基础上,在同样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逐步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借鉴苏联的经验及其帮助,努力实现立足于中国国情民力的马列主义的第二次中国化,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与赎买、最终走向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革命论,是毛泽东思想(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不发达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之后,我们对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国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存在不小的失误。成绩的取得,在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实事求是,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稳步建设方针,在于千百年来亿万劳动人民第一次翻身得解放并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热情;失误的造成,在于没有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急于跃进,没有继续坚持不要四面出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原则,以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是反右扩大化、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到一大片,负面影响极大。邓小平理论,是在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探索的经验教训总结基础上,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实际前提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冷静的、积极的、务实的态度,对待尚处于生产力比较低下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设计,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以发展科技生产力为第一要务,其他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科技生产力,则是我们建设好社会主义,赶超发达资本主义的唯一坚实落脚点。着重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崛起的道路,是韬光养晦、沉着冷静、务实发展的道路,不但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自然科学成果,引入和消化西方发达的科技生产力,而且也要积极借鉴西方在发达科技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在某些方面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我党1979年召开的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我们的水平很低,好多年连统计数字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当然使认真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空谈。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11)所以,邓小平理论,是对比于中西发展实际,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第二个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成果,中国现当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列、毛、邓多次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建立后,要着力从经济建设去巩固,第三世界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取得政治革命的胜利,没有发达生产力的基础支撑,终究是不稳固的,需要积极借鉴反映现代化的一切科技文明,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后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诠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更是客观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经验教训,积极借鉴现当代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立足于中国科技生产力获得了较大的飞跃基础上,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基础上,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通过统筹兼顾,务实进取,创新发展,努力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2)恩格斯也讲:“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13)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里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4)都正确地说明了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是正确理论掌握群众,并进一步变成人民改造世界力量的前提物质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是马列主义本国化的物质依托。毛泽东强调,我们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指出文化的一般的科学性,又指出文化与现实的民族和大众实际生活水平相结合的特殊性。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的基础工具,是人民大众普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基本支撑。对一个国家与民族来说,科学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而文化与民主思想嫁接不得,它是本国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由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一个国家里少数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与民主思想,只有逐步转化成这个国家里占据社会革命、生产和建设主体的绝对多数的劳动大众的东西,才能发生实际的积极历史促进作用。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辛亥革命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社会影响主要位于民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后逐步扩大到产业工人队伍,对广大的主体农村和农民的作用不大,因为农村生产力落后,阶级压迫沉重,环境闭塞,基本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无力顾及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因而不进行土地革命,农民发动不起来,生产力发展不起来,中国民主民族革命的胜利就很遥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指劳动人民大众而言,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故而,马克思也就非常地关注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列宁尤其注重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科技文明,以期先發展国家资本主义,后转入社会主义,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讲,共产党首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实实在在的,要靠崇高的理想来指引,更要靠实际物质生活生产水平来支撑。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必须有个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依据就是现实的国情民力,现实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以,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国情,依据民力,韬光养晦,务实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满足与提高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等需求,发展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最终赶超发达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现代化转换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的日常生活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文章通过对传统中国社会中日常交往之礼的现代变迁的阐述,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有别于传统乡土社会特质的日常交往模式——“新差序格局”进行了再认识。  关键词:日常交往;社会转型;差序格局  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090
期刊
摘要:C语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语言特点,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笔者把“启发式”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明确了C语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编程能力作为重点,结合实践,对“启发式”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对于C语言教学方法改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从“政治权威”与“社会群体”这一关系层面展开对“晚清改革”的探讨。作者认为“政治权威”是传统落后国家成功推行改革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晚清政府七十年来从未走出改革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群体”离散关系的冲击下而导致中央“政治权威”的丧失。  關键词:政治权威丧失;社会群体;晚清改革困境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038
期刊
摘 要:次贷危机爆发后,从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并从全球的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变,对全球的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各国对金融危机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本文根据2009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危机的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危机产生的原因与最新动态,并根据产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危机成因;最新动态;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我校国贸系快班、东盟国际会计实验班和其他专业普通班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英语教师、教材、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等因素的需求情况,并检验不同水平(高、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在文章最后笔者提出在本研究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名正言顺”,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中,“正名”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显然,古人已经认识到,名称重要,是因为名称和利益紧密相关。词语的名称存在大量的可操作空间。一方面是名称重要,一方面是名称存在可操作的空间,这就不难想象为何大陆和台湾会为名称而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在涉及到需要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时,如奥运会上台湾代表团的
期刊
摘要: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宫间街》中人物艾哈迈德·阿布杜·嘉瓦德所表现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同文化冲击的结果。他一面在外过花天酒地的放荡生活,不顾伊斯兰的道德标准,一面严守伊斯兰其他标准,在家里树立威严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与商业文化碰撞的结果。  关键词:《宫间街》;商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1
期刊
摘 要:父权制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谓几起几落。从家庭领域的“家父权”向社会生活领域扩展,从“父权制”向“社会性别”的转变,不同研究者站在不同视角对父权制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新建构。到目前为止,对于很多女性主义研究者来说,父权制理论依旧是分析性别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父权制;性别契约;性别化的福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31-03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应突破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成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案例课程教学应充分实现学生的教学活动主体地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系统地培养学生特有的法律思维方式、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课程;实践教学;法律思维  中图分类号:D923.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19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的社会作用和
期刊
摘 要:在馬克思的早期文献中,“哲学”一词如果不加区别的理解就会得出马克思对哲学存在非连续性和二重化的态度的结论。通过对相关文本群和《导言》的研究发现马克思在使用“哲学”一词上存在双重涵义,即思辨哲学与革命哲学。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解读,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指的是,消灭黑格尔思辨哲学;实现哲学指的是把哲学理论与革命群众相结合、哲学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关键词:哲学;消灭;实现;无产阶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