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太扬名世界脑力赛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3岁的何李平是温州瑞安人,没读过书,但她接受脑力记忆训练不到两个月,就在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获得了老年组“快速记数字”比赛的季军,是唯一获奖的中国老年人。
  5分鐘内40个数字记对24个
  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于2015年12月在中国成都举办。63岁的何李平参加的项目叫“快速记数字”。比赛时,所有选手会拿到一张纸,上面写了40个随机的数字。每个选手看5分钟后,按照顺序把数字写出来。比赛分两轮,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评定名次。
  何李平一开始很紧张,一轮比赛结束后,她写出了22个,排在第4名。
  第二轮时,她进入状态,最终按顺序默写出24个数字,获得第三名。“我第一次站在世界比赛的领奖台上,感觉自己就像参加了奥运会,拿了奖杯、证书,还有500元奖金,太开心了。”何李平说。
  拜孙女为师苦钻研
  何李平的大孙女吴琼曾在2014年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吴琼总结出一套记忆方法,想通过自己的培训,让4个妹妹参加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吴琼在武汉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开始给妹妹培训,而妈妈和奶奶何李平则负责照顾她们的生活。
  但奶奶何李平总是悄悄地听孙女讲课。二妹告诉姐姐:“奶奶以前没上过学,最羡慕有文化的人。”吴琼拉住何李平:“奶奶,从明天起,您就是我们的同学了。”何李平连连摇头:“我连字都不认识,哪学得会这个。”吴琼认真地说:“这个记忆法不光是年轻人要学,像您这么大年纪的人更要学。”孙女说得有道理,何李平松口答应。
  把一串数字想象成一幅画
  在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要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必须打破一小时记忆1000个以上数字、一小时记忆10副以上扑克牌、2分钟记忆一副扑克牌三项标准。根据这三个要求,吴琼将培训重点放在扑克牌和数字速记上。比如4462,单个的4不好成像,那就44放在一起,什么动物是“嘶嘶”叫?蛇。而62可以取音牛儿,然后就可以想象一条蛇正在吞噬牛儿。当然,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一样,想象出来的画面越是滑稽荒诞,记忆越是深刻。
  何李平说,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就会不好,常常遇到想事情怎么也想不起来的问题。“现在我发现,这跟年龄无关,还是没有用心去记,用心去记了,我脑子不比一般年轻人差呢。”
  除了记数字,何李平在训练时,还要记一些稀奇古怪的图案。这些图案没有规则,全凭自己的想象,“比如缺了一块的圆形,想象成咬了一口的饼等,这个没有标准,我想成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记住的就可以了”。
  一般年轻人一次性记手机号码,能记住两个就很好了,但她能记5个。
  何李平跟着孙女一起学。从10个数字,到20个,再到30个,“我都被自己吓了一跳,原来我能记住这么多”。
  何李平每天训练两个小时左右。“在这两个小时内,什么都不想,就努力去记这些数字,能记多少是多少。”
  每天晚上吃完饭,吴琼都要给“学生”们来次小测验,谁表现最差,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打扫卫生。每次孙女们都让着奶奶,让她得第一名。时间久了,老人也发现了猫腻,被孩子们的孝心感动,学习起来更加用心。
  训练了一个星期左右,刚好武汉举办全市脑力竞赛,孙女给何李平报了名。11月7日,何李平首次参加武汉市脑力比赛,得了冠军。11月30日,何李平又去江苏参加全国脑力锦标赛,获得亚军。
  2015年12月15日,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在成都举办,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278名选手参加10个项目的角逐,选出真正的“世界记忆大师”。吴琼的三个妹妹和奶奶都取得了参赛资格。
  得奖后,何李平第一时间给老伴打去了电话:“主持人一宣布,季军是来自中国的何李平,我脑子当时就‘嗡’地一下,好久才反应过来,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拿个大奖……”老伴也为她高兴:“没想到我小瞧你了,等你回来,我嘉奖你。”
其他文献
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得了一场病,持续高烧,滴水不进。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和我赶到县城医院,大夫有点不耐烦地说:“孩子都这样了还来医院干什么?没多大意义了。”旁边有病人家属也关切地过来捏捏我的小胳膊,说:“身子都凉了,别要了。”也有人安慰母亲:“还年轻,再生就是了,别太难过。”母亲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一句话也不说。  那个年代,县城医院就是老百姓的天,那里的大夫说不行,就是不行了。黄昏时分
一天老同学聚会,这个说,我命苦,儿子不长进,三十几了还带着老婆孩子啃老;那个说,我的命才苦呢,我的许多下级退休金比我高一倍;这个说,我的命是真苦,该到与子偕老的时候,老伴却走了;那个说,我的命比黄连还苦哇,吃穿不愁了,可得了医学还没有攻克的疾病,今天不知道明天啊……借用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说命苦的老同学各有各的苦处。  这时,在一旁静静倾听的她说话了。她說:
期刊
外孙女上小学三年级后,学业繁重.为了让她放松心情,我在她休息时,常给她读《特别健康》“开心”栏目的文章.她常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还把“健言”和“健康箴言”中的一些有哲理
我睡眠不好,最近为了小孙子上幼儿园的事,晚上更睡不着了.医生说这是轻微的神经衰弱,没有什么好办法.恰巧这个时候,我看到了《特别健康》上登的一个小偏方:粟米大枣茯苓粥吃
“嘀!夕阳红卡!”上午8时30分,熊凤兰拽着表妹快步迈上了113路公交车。  此时正值上班早高峰,车上异常拥挤,五站路,没有人为这位披着新染的齐肩黑发、身穿灰色修身长羽绒服的81岁老人让座。熊凤兰并不觉得年轻乘客不懂事:“坐公交车从来没人给我让过座位,可能没人觉得我有八十多岁了。”  每天坐公交车20分钟到达练舞场地,身高162厘米的熊凤兰脱下羽绒服,修身的花色上衣配上长裙,腰板挺得很直。她坐在椅
让老人们一起唱戏玩  在莱州市夏邱镇小初家村,一条只能容两人并肩通过的小胡同里,经常会传出吕剧的曲调,这里是吕剧爱好者的乐园———民乐之家工作室的活动场地,到这里活动的成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2006年夏天的一个双休日,王立回家看望父母,遇到一群老人和他的父母在一起咿咿呀呀地唱戏,气氛热烈。王立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把老人组织到一起唱戏玩,该多好啊。  王立的父母性格内向,身体也不好,住过几次
我家有一个三十多平方米的大阳台。没有封闭,大阳台就成了小院落。  小院虽敞亮,但缺少绿色的点缀。我买来各种各样的花盆,又捡了些被人丢弃的坛坛罐罐,配制了营养土,在花盆里种上橡皮树、满天星、虎皮兰、菊花、吊兰、紫罗兰……余下的盆、坛、罐里则种了香菜、姜、葱、蒜等,并把它们高低错落、有序排列,使之形成立体交叉、相映成趣的花园式布局。我还专门在靠西北角的墙下用青砖摆了一块长方形畦子,又从半里外的地方一趟
抗日老兵陈春森在朋友圈里是明星,今年99岁的他身板硬朗,头脑清晰。更传奇的是,从72岁开始,他先后患上三种癌症,却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更是个年轻人。他说:“癌症让我长寿,我把它当镜子,当养生老师。”  不怕死才能活得更好  陈春森是1937年《晋察冀日报》创办时的编辑,左手拿枪右手拿笔坚持“游击办报”。这段经历,让他的心态显得比常人乐观。1988年,72岁的他在体检中被查出患上直肠癌。因癌变部位离
罗林弟今年90岁,家住浙江海宁硖石街道沙泗浜社区。老人一头银白短发,身材瘦小,脸上笑意盈盈,因为耳朵不好使,说话嗓门儿很大,基本靠吼,中气十足。  六十多岁之前,罗林弟一直生活在许村镇永福村,和五谷杂粮为友,与鸡鸭鹅为伴。她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认得一点点字。跟着丈夫来到硖石定居后,罗林弟见不到金黄的麦穗,听不到公鸡的打鸣,生活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也无聊了起来。  丈夫爱好書法,总在书房里写写弄弄。罗林
老友范大爷家住二楼。一天夜里,他起身欲上卫生间,忽然见一道人影在自家阳台上晃动。他急忙奔上前去,朝那人影大喝一声:“谁?”那人影立马冲到他跟前,毫不含糊地回了一句:“是我,怎么?”  范大爷借着微弱的灯光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小伙子。他立刻明白了,真想上前一把将这个梁上君子揪住,然后打电话报警。然而冷静一想,如果硬拼,自己这把老骨头绝非小偷的对手。于是他放缓口气,小声说:“你又喝多了是不是?天这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