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究竟长什么样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坏人长什么樣?”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说:“坏人很可怕的,长得很丑!”“像大灰狼一样,有尖尖的牙齿和爪子!”“声音又尖又细,笑起来很吓人,我害怕。”……
  我们在一个中班进行过一个小实验,邀请了三位成年人参与实验,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分别用不同“手段”(给予玩具、食物,借口是熟人等)引诱孩子离开活动室跟自己走。第一位是衣着破旧、声音低沉的老人,孩子对此警惕性挺高,在互相提醒之下没有人愿意跟他走;第二位是年轻漂亮的阿姨,没多久就有半数的孩子和她一起走出活动室;第三位是曾经来过幼儿园的一位外园的老师,孩子们见她有点面熟,多数都跟着走了。
  实验的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清晰可见:面对看起来“不像”坏人的人,孩子们很快就放松了警惕。那么坏人真的都是长得丑、看起来很可怕,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坏人的样子吗?当然不是。孩子的这种思维定势源自现在的儿童画册、影视作品等,其中的坏人形象通常和孩子们说出的答案如出一辙,甚至我们成人在教育孩子时不经意中谈及的坏人也大多符合这一形象。
  在现实社会里,坏人的形象千变万化,而且坏人往往会伪装成孩子愿意亲近的样子。在鉴别坏人方面,成人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其他文献
取舍是人生固有的部分:为了翻修屋顶,夏日度假的支出可能不得不减少一点;餐桌上点了瓶便宜的葡萄酒,就可上一份昂贵些的甜点。  取舍在环境政策中也很普遍:如果在削减某一类污染物上投入较多,那么留给解决其他问题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比如说煤炭造成了惊人的污染,但它也提供了廉价和可靠的电力去推动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主要借助燃煤就使6.8亿人摆脱了贫困。其人均富裕程度也比过去增长了13倍。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