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学长度单位,学生常把单位用错,这不,在昨天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又把汽车的速度写成每小时80米,珠穆朗玛峰高度约为8848千米,旗杆高7分米……类似的错误,在课堂上已多次订正过,可没过几天,学生又忘了。为加深学生的记忆,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在订正错题时,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
上课5分钟后,我匆匆忙忙跑进教室,这让学生感到很惊讶,因为每次上课我都是提前2-3分钟到课堂,上课迟到还从来没有过。“对不起,同学们,今天我迟到了。”我故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知怎么了,今天老师发现世界乱套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他们迫切想知道是什么乱套了。“同学们,今天老师早早地坐上公共汽车来上班,可等我上车后,却发现遇到大麻烦了,汽车突然变得像蚂蚁爬,半天跑不了一步,于是我赶紧下车往学校跑。在路上我看到广场上高高的旗杆突然不见了,仔细一瞧,才发现旗杆变得只有一柞长了,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两个行人的谈话。他们说,不知什么原因,今天珠穆朗玛峰一夜之间竟升高了1000倍,快爬到山顶的登山运动员被困到山上有生命危险。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原因吗?经过调查原来是我们班的学生造成的,如果你们不信,看看同学们昨天做的作业就明白了。”然后,老师出示学生的错例,学生们一下子恍然大悟,他们心领神会,自觉地改正过来……
上面订正改错的练习中,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这次改错以后,再遇到诸如汽车的时速、山的高度、旗杆的高度等题时,学生们几乎没有再出现错误。用学生的话说,当他们一看到这些题时,老师创设的改错情境马上会浮现在他们的眼前,老师夸张的描述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中。你想,学生们还会出错吗?这样让学生进行改错练习,还用得着老师一遍一遍地强调吗?
接下来,我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老师一天的经历,寓练习于老师的叙述中:昨天老师躺在长2厘米的床上,打开厚7厘米的数学课本,用长l毫米的铅笔做了三道题,然后起来量了量身高165米。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骑着长2分米的摩托车来到了距离家3米的学校,在宽12米的黑板上写下了七个字:三年级二班最棒!当我读第一遍时,学生已窃窃私语。当我读完第二遍时,学生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有的同学竟边笑、边用手比划。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发笑,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躺在这样小的床上累不累?”有的学生说:“老师成了巨人,身高165米。”然后我让同学们找里边用错的单位,学生们很好就找了出来。同样是练习,因为老师变换了一下方式,学生就那样有兴趣的去学、去练。实践证明,学生不但喜欢这样的练习,而且记忆深刻,练习效率高。
上课5分钟后,我匆匆忙忙跑进教室,这让学生感到很惊讶,因为每次上课我都是提前2-3分钟到课堂,上课迟到还从来没有过。“对不起,同学们,今天我迟到了。”我故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知怎么了,今天老师发现世界乱套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他们迫切想知道是什么乱套了。“同学们,今天老师早早地坐上公共汽车来上班,可等我上车后,却发现遇到大麻烦了,汽车突然变得像蚂蚁爬,半天跑不了一步,于是我赶紧下车往学校跑。在路上我看到广场上高高的旗杆突然不见了,仔细一瞧,才发现旗杆变得只有一柞长了,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两个行人的谈话。他们说,不知什么原因,今天珠穆朗玛峰一夜之间竟升高了1000倍,快爬到山顶的登山运动员被困到山上有生命危险。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原因吗?经过调查原来是我们班的学生造成的,如果你们不信,看看同学们昨天做的作业就明白了。”然后,老师出示学生的错例,学生们一下子恍然大悟,他们心领神会,自觉地改正过来……
上面订正改错的练习中,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这次改错以后,再遇到诸如汽车的时速、山的高度、旗杆的高度等题时,学生们几乎没有再出现错误。用学生的话说,当他们一看到这些题时,老师创设的改错情境马上会浮现在他们的眼前,老师夸张的描述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中。你想,学生们还会出错吗?这样让学生进行改错练习,还用得着老师一遍一遍地强调吗?
接下来,我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老师一天的经历,寓练习于老师的叙述中:昨天老师躺在长2厘米的床上,打开厚7厘米的数学课本,用长l毫米的铅笔做了三道题,然后起来量了量身高165米。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骑着长2分米的摩托车来到了距离家3米的学校,在宽12米的黑板上写下了七个字:三年级二班最棒!当我读第一遍时,学生已窃窃私语。当我读完第二遍时,学生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有的同学竟边笑、边用手比划。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发笑,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躺在这样小的床上累不累?”有的学生说:“老师成了巨人,身高165米。”然后我让同学们找里边用错的单位,学生们很好就找了出来。同样是练习,因为老师变换了一下方式,学生就那样有兴趣的去学、去练。实践证明,学生不但喜欢这样的练习,而且记忆深刻,练习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