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1.43±0.32)比(1.83±0.52)]、晨僵时间[(0.77±0.5)h比(1.18±0.44)h]、握力[(158.65±53.45)mmHg比(133.29±44.12)mmHg]、肿胀数[(6.81±2.32)个比(9.32±2.43)个]及肿胀指数[(1.54±0.26)比(1.70±0.33)]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5.24、3.54、4.05、6.95、4.33、5.22、3.69、2.98、5.64,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2.36、2.68、3.02、3.22、2.87,均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38.56±23.67)mm/h比(56.78±23.45)mm/h]、C-反应蛋白[(12.98±11.89)mg/L比(21.68±9.57)mg/L]、类风湿因子[(85.67±31.98)IU/mL比(132.68±96.36)IU/m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3.02、4.22,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6、12周疾病活动性(32.73%、58.18%、83.0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27%、23.64%、3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85、5.02,均P<0.05)。研究组患者检测的三个时间点关节肿胀减少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P<0.01)。两组均发生瘙痒、皮疹及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指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