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f36318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性情正在形成,即将迈入中学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1.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结合教材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桌或小组合作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学优生为什么经常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重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自然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学优生小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有规律地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温习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将终身受益。
  4多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和运用,只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周看一本书,努力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语、精彩语段,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此外,还通过多听新闻,积累广告语,看报纸杂志,向村民学习俚语、俗语,开展百科知识竞赛等多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使用幽默的语言
  课堂上,你想让你的语言“粘”住学生吗?想让你的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吗?想让他们紧紧跟着你走,聚精会神地听课,生怕漏过你说的每一句话吗?那么,请来点幽默吧,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曾根据收集到的9万封学生来信,概括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有一条就是具有幽默感,因为这样才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至于单调。
  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教授提出,上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别具情趣。在复旦大学评选最杰出教授的活动中,陆教授以最高票数雄居榜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幽默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领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幽默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幽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现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度和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容易令人想去亲近,这样的人,使接近他的人也分享到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人,更能增添人生的光彩。
  6.创设写作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教完《走向生活》一文后,我组织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中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个个振振有词,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是热闹。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会有流露真情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7.积累是创造的源泉
  资本要有原始积累过程,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知识的积累。首先重视读,早上我要他们大声去读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必须熟练背诵。多读,能增强语感。我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遇到好词佳句,要他们抄到笔记本上,平时多看看。每课的生字词都要进行所谓的过关测试,学生基础自然打牢。我很重视作文教学,自己也不时写写稿,我把自己在网上发表的作品打印出来或是在班上朗读。学生以我为榜样,作文都写得十分认真,课外自觉去大量阅读作文书籍、报纸杂志,作文越写越好,佳作越来越多,有的在作文竞赛中获奖,有的发表出去。也重视平时的训练,数学老师常说举一反三,语文学科中有些题同样如此。同一知识的测试,有很多种方式,老师平时加以训练,学困生才不会在考试中束手无策。如把转述的话变成引用的话,那么又怎么把引用的话变成转述的话呢?人称代词怎么变化,意思才不会变化,练习多了,学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曾把兴趣看做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已经初步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对已学
摘 要: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像、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殊不知,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死角,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不易于“语感”的习得,同时也无法替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形式美;而且很容易忽视情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最糟糕的是让课件统治课堂,
学位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有效处理好课堂中的相关细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细节处理 有效方法  初中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讲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教师能否为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
摘 要: 本文列举了几个真实课例,阐述和展现了童心(你)给课堂带来的无限精彩:因为有了你——思维如此自由;因为有了你——人性如此温暖;因为有了你——语言如此诗意;因为有了你——错误如此美丽。  关键词: 童心 思维 人性 语言 错误  我曾读过著名诗人高洪波的《与儿童换位思考》一文,为其露珠般透明的童心由衷感动。文中说到他女儿刚三岁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洗韭菜和萝卜,便说道:“妈妈在给韭菜洗头发,给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记录的历史往往比文字记录的历史更加真实和直观,所以不能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多的还需要有古建筑.梁思成将中国古代建筑史分为六个时期,其中581—90
艾滋病(AIDS)发病的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首例艾滋病病例1981年发现以来,全球累计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7000万,死亡人数已超过2500万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意识的产生。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何垂直往下落而不往天上飞”的问题,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澡盆中洗澡时,提出了“为何自己身体越往下沉,反而感到身体越轻”的问题,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事实证明,“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起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创造力的培育,学生走向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更强,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型人才。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就会带给小学语文教学一些新的变化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设计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这一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①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品味夹竹桃的“韧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