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图画 伟大的乐章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已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作词牌的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这两首词都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比较品读两首《沁园春》写景抒情的特点,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宽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抱负以及其诗词的豪放风格。
  
   先来欣赏两首词的写景
  
   《沁园春·长沙》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远望岳麓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湘江,涨满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扬起风帆在江流中飞驶争渡。作者在一片鲜明壮丽的山水图上,进一步描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仰视,雄鹰在长空奋击双翅;俯看,鱼儿在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竞相生长,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幅浓丽的江南秋色图,山红江碧,鹰击鱼翔,寥廓万里,绚烂多彩,全然不见历代文人笔下秋景中的那种肃杀萧条、哀伤慨叹。
   《沁园春·雪》开篇总写北国雪景,千里大地坚冰封冻,万里长空雪花飘舞。登高远望,长城内外,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大雪;黄河的上游下游,顿时失去了往日那滔滔滚滚的水势。群山像舞动的银蛇,高原像奔驰的白象,它们飞舞、跃动,好像要和天公比试高低。看着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象,诗人禁不住遐想:雪后天晴之时,红日映照着白雪,大地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将会是多么的娇媚动人!这是一卷壮美的北国雪景画,蜿蜒的长城,滔滔的黄河,崛起的高山,广阔的高原,银装素裹中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冬的单调、冬的枯槁在这里一扫而光。
   《沁园春·长沙》描南国浓丽的秋色,《沁园春·雪》绘北方壮美的冬景,但画面都一样壮丽,意象都一样壮美,意境也都一样高远。一样的绚丽多彩,一样的生机勃勃,一样的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再来感受两首词的抒情
  
   《沁园春·长沙》上阕结尾面对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激起了诗人的万端思绪,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开始又自然地由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联想到当年“携来百侣”的“峥嵘岁月”。正当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清扬浊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粪土不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年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速前进的船只。何等的气概!这里实际上是对上阕“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革命青年要像当年中流击水一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任。同时这里又是灵活运用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晋书·祖逖传》说:“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作者借用来表示同伴们立志革命,改造国家的坚定意志,意味深长,含蓄不尽。
   《沁园春·雪》下阕与上阕的博大空间相照应,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这几个人物,从他们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从他们在武功方面的建树,都可算是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可惜他们在“文治”方面都差了一些。诗人既肯定和赞赏他们的才能,又叹惜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最后用“俱往矣”结束历史,并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吞山河的结语,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这一腔豪情古今罕见,这一种胸怀难以企及!
   两首词都表达了一个具有博大胸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改造旧世界的坚强决心。《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青年热情奔放,敢作敢为,以天下为己任;《沁园春·雪》更雄视千古,抒发开辟民主幸福繁荣昌盛新时代的伟大理想。但两首词又展示了不同时期革命领袖的思考与情怀。1925年10月,革命形势还不十分明朗,因此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坚定的信念中又流露出丝丝怅然。而到了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胜利到达陕北,之前的遵义会议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民族救亡的中心。所以,1936年2月写下的《沁园春·雪》便有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宣言。两首词主旨相连,而又遥相呼应。从《沁园春·长沙》到《沁园春·雪》,反映着中国革命历程的光辉片断,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从20年代到30年代,经过10年国内革命斗争的洗礼,毛泽东已经由一个充满理想、抱负远大的革命青年成长为具有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成熟的革命政治家。
   两首词情与景的结合又非常紧密,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对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蕴含着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的感慨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沁园春·雪》则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上阕描绘北国雪景时,句句都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下阕评说历史人物时,处处又都表现出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总之,两首《沁园春》内容上都写壮景抒豪情,它们既是美丽的风景画,又是催人奋进的伟大乐章。诵读这两首词,不但能使人得到欣赏绚丽景色的艺术享受,更能受到诗人豪迈情怀、乐观精神的强烈感染。
  (作者单位: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在进入2020年后,世界变得非常混乱,标志之一就是中美关系也进入了一种螺旋式的下降,以至于许多研究、关切中美关系的人,都不知道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恶化的情况,是多种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包括了地缘经济的利益争夺、世界格局的变化、模式之争、文明的冲突。另外,中美之间实际上还有种族斗争的问题,即两个文明和两个人种间的争斗。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美的此消彼长发展的变化非常快。此前,
楞次定律内容的关键词是“阻碍”二字,主要运用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而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中,“阻碍”二字还需进一步解读,以方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借助于几个典型例题及其讲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出结论,并将自主分析的结果运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去。  1阻碍原磁通变化——增缩减扩  例题呈现 如图1所示的M、N两条光滑的导轨平行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放有P、Q两根平行的导体棒,它们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语文的学习长期以来处于尴尬的地位,学生明知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枯燥的所谓“经典”课文实在提不起应该有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古典诗歌和文言文这些蕴涵着中国丰厚文化底蕴的特殊文体,学生更是爱恨交加,最终只有无可奈何。因为由于语言方面的时代差距,学生对祖先的文字实在是很难理解,对最经典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更是少用,甚至不用。其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包含着很多丰富的知识,关键是要引导学
趁现在还没有被关进四面墙壁  我们的星辰还未被抹去  美元汇率尚未飙上天  到时候可怜的比索形销骨立  留着它也一文不值  放在货币收藏册里也毫无用处  趁着蚂蚁刚开始寻找我们  地图上的云彩还未被抹去  白晝尚未消逝在夜晚的监视器里  趁着葡萄酒杯还未结晶  趁着如若想送上一个吻,还不须向一张  面具申请许可  趁着所有的星球还没有爆炸  电话线还未变成危险的传播媒介  无论你叫什么名字  不管
古代诗歌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对于它的教学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我们平常往往让学生读读背背,学一点文学常识和表现手法,我以为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我们不妨先读一下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里的第二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着这一点,我认为古代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
王水丽老师2014年5月走上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路。6月,她在青岛首次异地执教《诺贝尔》“翻转”,反响很好。此后,在成都、南京、武汉等地,每一次“翻转”都好评如潮。《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以下简称《第八次》)就是她翻转课堂心路的写照。  评价翻转课堂实验,首先要看课前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其次要看课堂教学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最后要看教师是不是走
五十年前,我就读于村子上的不完全小学,我们叫它“村小”。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每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我的第一个任课老师是刘老师。她给我们讲过什么课文,教过什么算术题,我已不记得,但她对学生的疼爱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家在偏离村庄中心较远的一处垛子上,从家到村小上学,需要过一条宽大的乡河。这里无人摆渡,过河时拽拉渡绳,上渡船,之后再拽拉渡绳,让渡船靠岸。雨雪天,西北风一刮,河水针刺
1997年中国有人振臂高呼“误尽苍生是语文”而掀起批判、声讨语文的浪潮,最后以“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才结束近五年的大辩论。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语文课已不像语文课,而更像历史课、或政治课,或……文章表现什么就上成什么课,注重文章内容(人文)而抛弃语言(工具)。课堂上见不到句子分析、字词揣摩和品味,充斥课堂的是“写了什么”、“联想到什么(纵横拓展)”、“有什么感受”等等,而把“怎么写”、“为什么
2021年1月20日,特朗普抵達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发表告别演讲,结束了为期4年的总统生涯。自上任以来,特朗普为兑现其提出的“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美国优先”原则,展开了以“应对大国挑战,准备大国竞争”为重心的军事战略调整。回顾特朗普时期美国对欧亚、印太、中东地区的军事战略,对于研判继任总统未来的军事战略以及世界局势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军事文摘》特组织专题,全面回顾特朗普时期美国欧亚、印
在语文教学中,我提倡把书读“厚”,把语文课本读成“自己的书”。  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做笔记。开始前我充满激情地鼓动学生:“课本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我们应该在课本上郑重地留下自己学习、思考的痕迹。在课本上记录知识,整理思维,锻炼表达。它不仅是为了方便以后复习、考试,而且这也是人生成长的痕迹。当你长大工作之后,再回头看一看留下你汗水和激情的课本,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回忆和享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