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155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5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55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以及其表达水平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以及黏附等细胞生物学功能。

方法

收集42例胃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提取的RNA进行实时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实验,定量测定miR-155的表达。同时测定miR-155的异常表达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存活力、增殖、侵袭等生物学功影响。

结果

与正常组织及细胞比较,miR-155在人类胃癌组织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均下降。细胞增殖实验中,在miR-155模拟物组增殖情况(29.912±1.78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4.962±1.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活力实验中,50 nmol/L模拟物转染组(91.34±1.33)及100 nmol/L转染组(84.59±1.63)的细胞较正常胃癌细胞(94.39±1.07)存活率低(P<0.05)。细胞黏附实验显示各miR-155模拟物转染组的吸光度值为0.861±0.051(30 nmol/L)、0.738±0.055(50 nmol/L)、0.665±0.042(80 nmol/L)、0.531±0.032(100 nmol/L)低于对照组(1.098±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iR-155的异常低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增强胃癌细胞的增殖活力等生物学特征来实现其作为隐性癌基因的功能。

其他文献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1基因家族在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变态反应、哮喘、自身免疫病、移植耐受、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和癌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TIM-1主要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上。TIM-1在免疫细胞表面通过与相应配体结合,促进或抑制肿瘤免疫应答;在某些特殊组织细胞中TIM-1上调可能诱导细胞恶变。本综述介绍TIM-1在不同细胞表面发挥的不同作用,并探讨其对肿瘤发生、
目的观察多形性腺瘤基因样因子2(PLAGL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LAGL2 mRNA和蛋白在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人胃癌MKN-28、BGC-823、NCI-N87、SGC-7901细胞株中的表达。将PLAGL2小干扰RNA(s
目的观察hsa_circ_000569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探讨hsa_circ_0005692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进行基因芯片筛查,随机筛选10种表达下调的环状RNA(circRNA),并利用31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验证。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
目的观察高转移潜能肝癌(HCC)细胞外泌体与低转移潜能HCC细胞共培养对低转移潜能HC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4种不同转移潜能肝癌MHCC97H、MHCC97L、SMMC7721、Hep3B细胞上清液和46例HCC患者血浆,提取、纯化和鉴定外泌体,与低侵袭潜能Hep3B细胞共培养,应用侵袭实验检测Hep3B细胞侵袭能力变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环状RNA(circRNA)_1003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YMS) mRNA表达水平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对接受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或者氟尿嘧啶+伊立替康(FOLFIRI)案化疗的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6例胃癌患者,其中47例患者采用FOLFOX方案治疗,49例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分析胃癌患者基因m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8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治疗效果有限,总体预后不佳。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改进已有的治疗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临床研究结果的逐渐发布,以纳武单抗(Nivolumab)和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精准的分子分型和规范的外科手术也开启了胃癌个体化治疗的新篇章。以外科手术、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激动剂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成熟的作用。方法提取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用10、30、50 μmol/L G-1预处理巨噬细胞,经50 ng/ml脂多糖(LPS)诱导后,收集巨噬细胞,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
期刊
目的建立纯种兔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实验模型并评估其诱导心肌胰岛素抵抗(IR)的效果。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ontrol,主动脉不阻断),模型组(Model,主动脉阻断60 min);经主动脉、右心房插管建立CPB,分别于开放主动脉15 min采集颈动脉、冠状动脉窦血标本,左心室心尖组织标本,检测出相应时间血浆葡萄糖、胰岛素水平进一步计算葡萄糖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