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池塘养殖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b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分布广泛,黑龙江胜产鱼类生产,鲫鱼肉质最为肥美,为北方重要食用鱼类之一。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东北鲫鱼较为出名。
  一、生活习性
  鲫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水中穿梭游动的姿态优美。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成鱼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松花江野生、池塘养殖鲫鱼养殖也比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另外还有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
  鲫鱼肉质最为肥美。深受百姓喜爱。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
  鲫鱼的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二、鲫鱼池塘养殖技术:
  鲫鱼在池塘中养殖,主要采用在成鱼池中混养、鱼种池套养、亲鱼池套养和池塘主养等四种养殖方式。
  1.成鱼池中混养。在成鱼池中混养鲫鱼,与青、草、鲢、鲤等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应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即冬季放养较春季放养效果好。放养密度每亩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的放养规格和数量根据需要确定。鲫鱼的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2公顷,水探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成活率可达80%左右。经200天左右的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绝大多数,每亩水面产量达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养。池塘主养鲫鱼要求面积以0.1~0.2公顷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放养鱼种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注水时用网栅在入水口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入池。草、鲢和鲤过冬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日常投喂精饲料为主,结合施肥培养水质为辅。采用定点投喂,日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或加注新水。在一般管理水平下比草、鲢等优质鱼的较高,其纯利润也较其他养殖模式要高。
  3.鱼苗池套养鲫鱼。可在青、草、鲢、鲤等鱼苗池内套养成鱼,而不適宜套养在鲤鱼、罗非鱼的鱼种池内。套养池塘面积要求0.1~0.2公顷,水深1.0~1.5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与常规的方法相同。鲫鱼在其他鱼苗池套养,只能放养当年孵出的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主养当年孵出的鱼种分塘转入过冬鱼种培育时,就应立即放人当年孵出的鲫鱼种养殖;放养规格宜大不宜小,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水面150~220尾。其他当年孵出的鱼种的放养数量、规格和搭配品种的比例视生产需要和出塘规格而定。鲫鱼苗由于其为底层鱼类,一般不影响家鱼鱼种的生存空间,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因此当年孵出的鱼种在鱼苗池套养,基本上不影响主养鱼种的放养密度和出塘规格;又由于鲫鱼在家鱼鱼种池中主要是摄食残饵和池底动植物等,因而基本上不需要增加资金和饲料的投入。在通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鲫鱼苗在鱼苗池套养。
  4.亲鱼培育池套养鲫鱼。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在3月中旬至下旬家鱼人工繁殖生产即可结束。产后亲鱼性腺处于恢复期,为尽快恢复亲鱼体力,促进性腺发育,池塘多为精养管理。鲫在亲鱼培育池套养,放养时间一般与亲鱼同时进行,培育(养殖)方法按主养家鱼亲鱼的常规方法进行。亲鱼培育需遵循其性腺发育的规律来进行。亲鱼培育池套养鲫鱼一般年底不能干塘起捕,需待翌年亲鱼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时方能彻底起捕。
  三、鱼病害防治
  鲫鱼的抗病能力虽强,发现了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发展,也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
  严重患病鲫鱼主要表现
  浮水慢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侧(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粘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的溃疡。病原体为鲤锚头鳋。
  主要病因
  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因待机孳生;二是投入时体表受损伤(或生产操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的鱼种,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预防方法
  1. 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ppm。
  2. 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ppm,大面积鲫鱼混养池,可在鲫鱼生长季节,在食场周围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治疗方法:在养殖中,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诊后一次性全池泼洒0.5ppm90%晶体敌百虫、0.2ppm硫酸亚铁合剂。
  (作者单位:157421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政府)
其他文献
摘要:绥中县村屯绿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规划缺少前瞻性、后期管护机制不健全,造林成活率低、资金短缺,建设标准低等问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领导、提高标准,科技绿化、完善政策,从而改善人居环境。  关键词:村屯绿化;成效;思考;建议  一、绥中县村屯绿化的现状  全县辖25个乡镇282个行政村,以及3个国有林场。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全县年末总人
近几年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地十分重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坚持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强化落实为保障,以加强监督为关键,将规范“三资”管理与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就加强以及规范农村的“三资”管理进行了比较简单的阐述,就“三资”管理的制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督主体不明确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重要原因。监督主体
摘要:柴油机功率不足导致工作时不能发出应有的功率,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并导致燃油消耗增多。通过分析形成柴油机功率不足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排除功率不足故障的方法,使其能更好地工作。柴油机功率不足是指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功率,其表现一般为加速时达不到理想的转速,工作无力,或者能达到理想的转速,在增大负荷时排气管便冒出黑烟、转速马上降低;行驶时动力不足;急加速时转速提不高;排气声不均匀;发动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发展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很多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以牺牲生态利益为代价发展经济利益,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而导致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发展体系中,生态文明占据着重要地位,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发展农村旅游经济,是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1 生态文明水平事关农村旅游经济发展  在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工作中,生态文明的保护水平
犊牛出生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往往会出现窒息假死、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及支气管肺炎等各种病状,直接威胁犊牛的存活和健壮,现笔者将这几种常见病症状及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一、新生犊牛窒息  新生犊牛窒息,也称犊牛假死。因呼吸障碍和吸入羊水而发病。轻者,呼吸微弱而急促,舌垂于口外,口和鼻腔充满羊水或粘液,心跳和脉搏快而弱。重者,呼吸停止,粘膜苍白,全身松软,脉搏很弱,只能听到心跳。  防治措施:应正
林口县耕地面积248万亩,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由于近几年种植玉米、大豆效益降低,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种植籽用南瓜面积越来越大,2016年面积达到40多万亩,为了实现南瓜种植高产高效目标。对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选地、整地  1.1地形:籽用南瓜耐旱怕涝、喜欢偏酸性土壤。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10度角的偏坡漫岗地最好。  1.2茬口:以玉米、高粱等禾
摘要: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水利工程承担着为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水源的重任,所以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是农业工程系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就是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快速稳步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只有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设备技术改造高度重视,才能给人们的日常
我国国土面积大,各省份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条件各异,明显的地域差异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生长情况。水稻原产自热带地区,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我国北方地区日照时间短,温差较大,因此,并不适合水稻的生长。大部分的水稻种植在南方,并且北方的水稻成熟期为一年一熟,而南方是一年两熟或三熟,这样,水稻的产量要远远高于北方,其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也要优于北方。另外,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土地盐碱化现
摘要: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绿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对林业育苗的管理,而林业育苗技术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林业育苗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幼苗进行科学的培养,提高幼苗的存活率,推动林业的发展。尽管林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不利于幼苗树根的孕育,从而出现幼苗轻细,树根稀疏等现象。  关键词:林业 育苗 管理 措施  1.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1 适宜条件  1.1 地形: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湟水中游南侧,北隔湟水与互助区相望,南接化隆区以青沙山为界,西与西宁市、湟中区接壤,东与乐都区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49′~102010′,北纬36015′~36034′,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23公里,海拔在2066~4167米。全区总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浇地9.6万亩,浅山地14.2万亩,脑山地8.2万亩,分别占全区总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