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在初产妇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于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以提高我院临床护理水平。 方法: 选取2010~2013年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收治的48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0~2011年(实施前)220例病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2013年(实施后)260例 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发生会阴侧切的情况,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 观察组260例初产妇中,有84例存在会阴侧切的情况,发生率是32.3%,较之对照组的73.2%有显著性降低,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次研究两组均无Ⅲ度会阴裂伤。 结论: 在初产妇分娩期间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促使会阴侧切率进一步降低,改善分娩结局,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初产妇;会阴侧切率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31-02
  会阴侧切术是近阶段医院单位常用于缩短第二产程的一种重要术式,目前有朝常规使用的趋势。有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的会阴侧切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TO)倡议的20%标准[1]。会阴侧切容易给产妇造成术后感染、创口疼痛等情况,远期则可能造成性交痛,严重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婚姻生活。为了尽量避免会阴侧切事件的发生,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显得至关重要。为此,2010~2013年间,笔者对我院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480例初产妇实行了分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4年间到我院行阴道分娩的480例初产妇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最大病例是33岁,最小是21岁,平均25.4岁;孕周在37~42周不等,平均39.4周。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20例,观察组260例,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在临床上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在于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清洁与干净,将室温、相对湿度控制在24℃和55%左右,同时给予常规产检、健康指导和告知初产妇注意休息等。
  观察组在上述条件下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相关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的培训与考核后,根据自愿入组原则,由10名助产士共同组成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再通过检索计算机、查阅病例资料等途径,归纳出会阴侧切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归纳出母婴方面主要与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过大、头位难产,以及素体会阴条件不理想和高危妊娠等有关,医护方面主要与产后护理不严密、无菌操作及消毒不严谨和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有关。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如下:(1)产前、产后健康教育的改进。在保健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制定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向孕妇进行宣教,为孕妇讲解相关分娩知识、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强化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教会孕妇简单的"健康操",并由营养专科人员通过"一对一"模式对其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2)无菌操作及消毒流程的改进。规范和监督助产人员的日常操作,强调操作前后洗手,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规范消毒步骤。尽可能不做阴道检查[2],助产士在缝合时需要对外阴部进行再次消毒,并更换无菌巾、手套等,对切口进行甲硝唑清理等。(3)会阴保护措施的改进。组织人员进行会阴保护流程操作培训,并对会阴保护的相关措施加以完善。一是在产妇刚出现用力排便感的过程中,指导产妇先取合适体位,避免向下用力,以缓解排便感,并促进激素的分泌,从而确保会阴部有足够弹性娩出胎儿。二是为产妇实行心理疏导,告知臀部压迫感会让人难以忍受,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为其提供热毛巾等,以供其在宫口开大、发热时热敷。三是阴道口观察到胎儿显露时,由专人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并在适当时点进行屏气和用力等。(4)实现会阴侧切率与助产工作质量挂钩。为进一步降低会阴侧切率,以促进我院助产工作质量的提高。还可在产科护理质控指标中增加会阴侧切率的相关内容,并将每月成果向护理部和质控科等汇报。同时,还需要实行相关的分散风险制度,由小组各成员共同负责医疗风险[3]。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包软件应用SPSS17.0版本,其中计数资料以卡方形式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根据P<0.05进行判断。
  2 结果
  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后,观察组260例初产妇中,有84例存在会阴侧切的情况,发生率是32.3%,较之对照组的73.2%有显著性下降,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均无会阴Ⅲ度裂伤的情况出现。详见表1。
  3 讨论
  会阴侧切术是一种有创操作,同时也是经阴道分娩产妇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虽说该术式对于减少第二产程时间很有帮助,并且可尽最大限度防止阴道、会阴部等发生严重裂伤的情况,但产后往往容易给产妇带来较大疼痛,并且发生水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高,还可能给产后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近几年国内有研究显示,约有46%的产妇存在产后性交不适感,其中有超过半数是因会阴侧切引起[3]。另有研究报道,会阴侧切术后所造成的疼痛还可能给产妇的行走、产后康复锻炼等带来影响,甚至增加了发生静脉栓塞的风险[4]。
  会阴侧切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是医疗界学者所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一。近些年有研究显示,在医院产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从会阴侧切的原因入手制定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于降低会阴侧切率卓有成效[5]。本文从产前与产后健康教育、无菌操作及消毒流程、会阴保护措施、实现会阴侧切率与助产工作质量挂钩等几个方面实行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发现,实施后我院会阴侧切率由原来的73.2%降至32.3%,且无会阴Ⅲ度裂伤的情况出现,临床护理效果令人满意。与上述研究相一致[5]。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分娩期间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促使会阴侧切率进一步降低,改善分娩结局,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参考文献:
  [1]宋亚琴,马锦琪,徐惠英,等.护理干预在限制会阴侧切中的临床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32-3833.
  [2]赵冬梅.规范化管理对于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489-490.
  [3]肖维娜.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103.
  [4]丁海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57-658.
  [5]赵红梅,徐鑫芬,沈秀青,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59-44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肿瘤性病变10例,结肠癌31例,所有患者采用口服使大小肠充盈的肠道准备方法,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及多平面容积重建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图像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进行肿瘤性病变的MSCT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研究。结果:肠道肿瘤性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右半结肠,回盲部和左半结肠,肠道肿瘤性病变CT征象显示最多的为表面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