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和纠正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僚主义是党肌体上的毒瘤,它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克服和纠正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就是要去掉“官腔”、脱掉“官服”、褪掉“官气”,还原本色、回归本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坛和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新风,走平民路线、抒平民情怀、展平民风格,让广大老百姓感到“离自己很近、和自己很亲”,也为广大干部克服和纠正身上的官僚主义习气立了标杆、作了示范。习总书记的平民风格,从他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兴趣爱好、人情交往甚至衣着穿戴中,都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说“大白话”,入耳入心、直接地气。官僚主义者开口闭口说的是“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常常说一大堆“正确的废话”,用当年毛泽东的话来说,是“官气熏天”。习总书记说的是“大白话”,他经常用一些普通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的话来表达思想,用“大白话”来讲大道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他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用“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来阐明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喻文明的多样性;用“碗与勺子难免相碰”来形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他将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他视察军营时说的“能打仗、打胜仗”这句实实在在的大白话,成了部队各项训练和军事演习“硬梆梆”的基本标准,等等。这样的“大白话”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比比皆是。许多普通群众都说,“习总书记没有架子,他像咱老百姓一样说话,很亲切,像拉家常”。说大白话,就是说“平常人的话”“普通人的话”,讲的是“群众语言”,习总书记这些“大白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直白质朴,入耳、入脑、入心。
  住“普通房”,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特权是特殊人与普通人的分界线,是标签和符号,特权最常见的表现为一种与地位和身份相匹配的享受。毛泽东在给官僚主义画像时就说:这些人“图享受,怕艰苦”;“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越来越大,供应越多越好”,等等。习总书记反对特权享受,他在住的问题上从不讲究,总是放下身段,严于律己。他外出考察调研,经常住的就是普通房,从不提任何额外要求。2012年年底,他到河北阜平考察时,住的就是县招待所的一个小套间,只有16平米大小,家具陈旧,卫生间瓷砖开裂。当地人员歉意地说,本来是可以安排在附近一家条件好一些的旅馆,他笑着说,这样就挺好,不必讲究。他还说:“小房子优越性很大,走两步上厕所,打电话都很方便。”他到河南兰考,也是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按照他的要求,不放鲜花、不摆水果,和其他宿舍并无二致。住“普通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住宿问题,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平等意识和严以律己的精神。
  吃“家常菜”,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大吃大喝、铺张挥霍,“吃”掉的是群众感情,“吃”掉的是干部形象,既为群众所反感,又成了一些干部生活腐化、滋生腐败和官僚主义的温床。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的一个重要缩影。当年在正定县,他就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在生活上不搞特殊,上级来人,也是用正定的传统饭菜来招待,如扒糕、猪头肉、馄饨、缸炉烧饼、荞麦面饸饹,这就是他常说的“正定宴”。他常常提醒和告诫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特别是到各地考察时,他身体力行,都吃简简单单的家常菜,食堂自助餐、大盘菜更是屡见不鲜。2012年12月,习总书记来到广州军区,在部队吃了两顿午饭,都是在士兵餐厅同战士们一道吃的自助餐。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一顿晚餐,菜单只有4个热菜。他两次到兰考,也都是在焦裕禄干部学院职工餐厅用餐,每餐都是大锅饭菜。吃的几顿饭,从内容到形式,都跟老百姓在家吃的没有两样,基本上是有着浓郁河南味的烩面、胡辣汤、大烩菜。他还上庆丰包子铺品尝“平民美食”,二两大葱猪肉馅包子、一份炒肝和一份芥菜,成了大家传颂的“主席套餐”。
  穿“平常衣”,轻松自然、朴素无华。穿衣不是小事,它既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涵养,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无言的行动,释放出种种信号,给人以亲切、亲近感,能够让人轻松起来、放松下来。享乐型的官僚主义,穿名牌、提名包、戴名表,以此炫耀和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少人也就栽在了这上面。习总书记在衣着穿戴上经常展现出简约随意、朴素大方的风格,他在兰考考察期间穿的深蓝色外套,样式和质地都很普通。在个人着装上,他常常不墨守成规,不那么刻板,在考察调研甚至一些会议上也都全程不系领带,从造型上让人感受到了新的气象。特别是他冒雨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时,挽起裤腿、撑着雨伞、雨水打湿衬衫的场景,温暖了万千江城市民的心。今年3月,他在抵达荷兰的当晚,身穿改良版的中山装出席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精干稳重、大气端庄又轻松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交“草根友”,眼睛向下、有情有义。交什么友,如何交友,从来都是每个领导干部需要慎重对待的大问题。现实中,有的人眼睛向上,“摧眉折腰事权贵”;有的人眼里只有“老板”,甚至“傍大款”,和“大款们”打得火热;有的人和一些“小兄弟”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搞“小圈子”“金兰结义”,“江湖味”十足,等等。和群众交朋友,和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深交、久交,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的又一重要特征。他指出: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行为。他不忘有“一饭之恩”的农民朋友吕侯生,寄路费、花钱给他治病;他和“草根作家”贾大山的“神交”,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深厚情谊是那么纯粹,一个平凡的“草根作家”成了他的“好朋友、好兄长”;他在福建工作期间,还曾亲自下厨炒酸菜猪肉款待当年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的两位陕北汉子石治山和石春阳;他不忘师恩,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在福州时,他长期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直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他调中央任职后,依旧与浙江下姜村的农民频繁书信往来,尽显一个领袖的平民情怀。交什么友、怎么交友,体现了一个人的立场与态度,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抒“真性情”,真切真挚、动容动人。无情未必真豪杰,伟人首先是个真人。说真话、道真情、做真人,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敢于表达真情实感,爱憎分明。习总书记的“真性情”突出体现在他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和厚重的家国情上。他常念亲情友情,常抒家国情怀。在他的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孩子、老人、家庭、生活,感情细腻而真挚。他与家人推着坐轮椅的父亲、与母亲牵手散步、早年骑着自行车载女儿等照片,温馨又温暖,流淌着柔情似水的孝与爱。他作为亲属参加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让人备感亲切、备受教育和备加感动。他在福州任职时,夫妻两地分居,每天都会给妻子打个电话问候;出访时,他在飞机舷梯上为夫人撑伞、手挽着手走出舷梯,一幕幕举案齐眉的情景,动容动心动人。
  晒“大众趣”,还原本色、回归本真。爱好折射出一个人的情操、品味和修养,也是一个人生活情趣的反映。习总书记在他的话语中,常常会谈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以此与广大民众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多的共同话题,融入、融合、融洽。他曾谈到,自己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还说,“我也是体育爱好者,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年轻时喜欢足球和排球”,自己也是一个足球迷;他还曾经表示,“有时间我看一些NBA比赛,甚至还看一点美国棒球赛”;他甚至会谈论流行音乐,说“歌手梁静茹在中国广为人知,被许多中国歌迷认为是中国人”。这些兴趣爱好带有浓郁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大众色彩,都是普通人的喜好。习总书记与大众兴趣相投,进一步拉近了距离,还原了做人的本色与本真,传递出伟人首先也是个真人,是一个有着自己个人喜好的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打破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秘感。习总书记这些平实的本真,让领导人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和生动、鲜活,更加可亲可爱,可以“触摸”。他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是一种导向、一种助力,在广大干部中会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好风气。
  走“亲民路”,同行同向、灵动善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官僚主义最典型的表现。不少领导干部喜欢躲在机关里,宅在高楼里,有的甚至怕群众、躲群众,有意无意地疏远群众,等等。群众说,领导干部不下来就是官僚主义,下来不办事就是形式主义。亲民乐民爱民,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中最显著的特征。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他都以最大努力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尽最大可能与普通群众保持亲密接触。他喜欢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拉家常、问冷暖;喜欢融入到百姓当中去,与民相亲、与民同乐,在与民众的零距离交流中,听民声、解民意、知民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是庆丰包子铺里与市民一起排队就餐,还是南锣鼓巷与老街坊拉家常;无论是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市民相伴而行,还是深圳罗湖区渔民村里与居民亲切交谈;无论是在甘肃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还是到河北阜平访贫时在炕上盘腿而坐、雪地上与乡亲搀扶而行,等等。用老百姓的话说,“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
  习总书记的“吃穿住用行”特别是言与行,彰显“平民色”和“平民情”,展示“平民样”和“平民趣”,这不是个简单的姿态和形象问题,更是一种昭示和导向,表明作为人民公仆,就应该有这样一种立场、态度和感情。习总书记身上有浓厚的“平民情怀”,“这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因为“实际上他要比一般平民子弟更早地经受生活的磨砺”。他是以自己的努力,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爱护与支持,也因此很早形成了他的平民情怀。然而,他身上凸显出来的这种平民风格说到底更是共产党人公仆情怀、公仆意识的表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所以,也是一种示范、一个标杆,是克服官僚主义的一面镜子和一部教材,这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会议指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会议确定,一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二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变相高息揽储;三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四要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五要优化商业银行小
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近日表示,当前正面临房地产市场超级繁荣后,多年累积问题涌现的调整期,这个调整过程将会非常痛苦。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仍不乐观,长期下行成定势。  夏斌是在天津举行的南开国家发展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他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上投资面积、销售面积、房价等各项指标全面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进入2000年以来的低位。  “房地产市场不调整风险会越积越大,早晚出事。”夏
期刊
7月10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有关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人口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环境利用等方面的变化,生育政策会作出调整,但我国人口多的基本国情目前不会改变,普遍实施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还没有时间表。  杨文庄说,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但我国人口多这个基本国情目前还
期刊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灰色收入实际上主要是腐败、钱权交易、垄断,以及利用制度漏洞进行寻租等行为的结果。灰色收入与权力关系密切,在垄断性行业、国企和公共服务部门广泛存在。  王小鲁说,长期以来政府官员工资不高,但工资以外的收入很高。医生工资不高,但医药回扣收得很高。这很不正常,鼓励了腐败。事实上如果腐败不能制止,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控制不住,合法收入也很难
期刊
高考的弊端日益凸显,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须及时实现高考招生主体的变换,回归教育行业内的专业测试和学生选拔制度。即,将高考招生从“指挥棒”变为服务人才成长发展的“服务器”,从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以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扩大学校和学生选择权,以学生为本,建立自主、专业、透明、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  储朝晖说,高考招生改革的理想境界就是让考生与高校之间“自由恋爱”,在相
期刊
公车改革相关指导意见和方案7月16日发布,公车改革迈出关键步伐。事实上,不少地方此前已在公车改革上进行有益尝试,记者选取沈阳浑南新区、杭州、昆明三地作为样本,梳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经验。  沈阳浑南新区: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启动公车改革,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减下来的公务用车通过社会公开拍卖等方式处理。车改后对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发放少量的交通补
期刊
日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我国今后倒三角形的人口结构将导致不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  易富贤说,人口结构外表上是看不见的,但是决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源源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但是中国16~64岁总劳动力在2014年开始快速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开始放慢,整体经济也将随之减速。  中国目前的
期刊
最高人民法院7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纲要提出了45项改革举措,是指导未来五年法院改革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些改革举措包括: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管、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等。
期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小幅升高态势。专家表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由于不合理用药,本来用来治病的药反而成了健康隐患,社会各界对此应高度重视,努力防止药物损害、药源性疾病威胁老年人健康。  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问题突出  “回去就把阿司匹林停了,您眼睛出血与同时服用银杏叶胶囊
期刊
“问题出在哪?”“政策落实的阻碍是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每到一处,国务院督查组的督查人员都要提出类似问题,追问到底。  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检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全社会的关注所在。  6月25日至7月5日,记者跟随国务院八路督查组分赴各地各部门,“无缝隙”参与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中。  信息不畅效率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