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兮,远去的黄鹤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有黄鹤,其声亦远。一只黄鹤,可以使黄鹤楼凭空耸立,感世千年。
  而诗人崔颢的一首即兴吟哦,又使黄鹤楼披上了神秘色彩,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登楼行叹。诗,写到绝处,可以惊风雨、泣鬼神,是真的。你瞧,诗仙李白登临此楼一读题诗,便仰天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是大诗人,出口成章、金玉满纸,竟然在崔颢的题诗面前,不敢落笔。古代诗家这种谦恭与自律,确乎让人敬佩。
  有一年,我与军旅作家叶楠出访匈牙利。当拜访罗兰大学一位教授时,他一开场,就询问黄鹤楼的重建情况,遂朗诵起崔颢那一首七律《黄鹤楼》来。虽然声韵带有外语味,但所投入的情感是真挚、饱满的。他说,他竭尽全力来翻译此诗,可惜,怎么也达不到形神兼备的境界,神是有了,形却偏了。他慨叹:译诗之难,真是难于上青天也。他竟然用起“也”来。然后,他叹一口气,双手一摊,有些苦涩地笑了。看得出,他对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对《黄鹤楼》的痴迷程度,不比我们差。
  而我初读《黄鹤楼》,大概是在初二时。有一天,教蒙古语文的老师给我们额外加了一课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所讲授的就是崔颢那一首《黄鹤楼》。按现在的眼光看,译文甚佳,极具功力。老师的朗诵也抑扬顿挫,极具韵味,使我们这些刚离开田亩村野的孩子们都入了迷,竟回不过神来。此诗的神话元素很浓,富有想象之魅力。也许大家不太知道,蒙古族群里的神话传说、鬼神故事其实是极其丰富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黄鹤,蒙古语里叫:夏尔陶格茹。夏尔,即黄;陶格茹,即鹤。家乡人一直就这么叫它,问起缘由,大人们说:幼年的鹤就是发黄色的,成年之后才变成白色或灰色。现在看来,那就是丹顶鹤。而诗里所说的汉阳、晴川究是何等模样?烟波长江,在武汉又是什么样子的?对我而言,只是一个缥缈朦胧的想象之物,是一缕梦境。
  民间有言,人生机遇总在无意中到来。果然,1981年8月,我终于有机会,从重庆乘游轮顺流而下,直至武汉。在万县码头,与满天星斗酣睡了一夜,第二天启程进入三峡景区,观尽三峡山光水色之后,與白帝城、神女峰挥挥手,依依惜别,便到了古城武汉。遗憾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啼与山涧鸟鸣,均未耳闻。看来,这种际遇与眼福只属于诗仙李白,而不属于我等俗人。谁叫我们乘坐豪华游轮舒服来着,假如也乘一叶轻舟,顺流而下,会是如何呢?或许可以与猿猴近距离对视一番吧?
  到了武汉,主人特意安排我住进一处临近长江大桥的宾馆。于是,匆匆吃罢一碗热干面,便直奔大桥而去。问一路人:师傅,请问黄鹤楼在哪里?答曰:毁掉了。原址还在吗?修长江大桥,占了。两句话把我晾在了那里。黄鹤楼,原是武汉一处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股悲情油然而生,觉得眼前空无一物。
  好在,古琴台离此不远,就去拜谒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位先贤,也是目的之一。园内空无一人,风寂然无声。在“天下之音第一台”前,用相机自拍,留了个影,便转回住处,倒头便睡。那一天,连好好看看长江大桥的兴致都没有了,满脑子装的是黄鹤楼、一去不复返的那只黄鹤,以及那位飘着长髯的道士。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很多,我喜欢在蛇山上摆一小茶摊的老婆婆所讲述的,去救一位因饥渴而倒地的道士的传说。传说,乃劳苦大众所创造的理想寄托物,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体现。如斯,即是无中生有,也显得合情合理。而诗人崔颢登楼之时,恰好也正是神话故事流播的鼎盛时期。无疑,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神话,而他心中的愁绪与感怀,则来自当时的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人间万物,又都在变与不变中艰难存在着。被毁掉的黄鹤楼,终于在1985年再度面世。这一变,时代又换了另一个面孔。新楼,在距离原址千余米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烟水蒙蒙,浩渺一片。如斯,登临黄鹤楼的夙愿终于实现。第一次登临,兴奋之情可以想见。楼高五层,有很多翘角向外伸展,呈起飞状。有一只铜铸黄鹤守在那里,眺望着远方。眺望远方的,还有我。我是首次眺望这座经过千年风雨、经过沧桑之变的城市,我似乎透视到它坚硬的骨骼和精血。它的子民,是千难难不倒的战斗群体。
  它的气候有些闷热,或是因为,有灵光与火,藏于它山水之间的缘故。我仰首去读那首七律《黄鹤楼》,心香一并燃起。诗,曾经吟咏过多少次,然而这一次,感觉却大有不同。因为眼下,是崔颢所凝视过的山水实景。浩阔、邈远、苍茫、神秘,似乎有一只鹤,仍在云间飞翔。我现在站立的位置,或许就是李白、白居易、杜甫、孟浩然们仰首读诗的位置。这样想着,我轻轻默然吟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现在,晴川阁、鹦鹉洲、汉阳树、烟波长江,都在一望之中了。只是那只黄鹤,以及那位救苦救难的长髯道士,还是没有出现在白云间。然而我固执地揣摩,白云千载,不会总是空悠悠的;驾鹤之人重返故地,不是不可能,因为他曾经倾心眷顾过这座古城,无论喜庆抑或灾祸,都在他的关注之中。谁说神话一定只是神话?我现在就是把神话当作现实来看的。假如神话变成现实,崔颢是看不到这些了,而我也许会。当如斯,我把信息传递给他,是一定的。
  现在,我迎风轻呼:归来兮黄鹤!归来!
其他文献
1.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  2.说人类行为有动机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意志; 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  4月|  经典读书会|  推荐书目|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由费孝通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
2020年,似乎很漫长,又似乎转瞬即逝。这一年我们一直在经历挣扎、守望、蜕变,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还好有你们的不离不弃,陪伴着《经典美文》又走过不平凡的一年。如果用“美文体”来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如果等不到冰雪尽融,那么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主编珞秀  这一期,是《经典美文》2020年的最后一期,到这期《经典美文》和大家相伴整整1
你送来新鲜生活的美好形象,送给我心房第一阵惊喜和血液中第一阵激浪。  朦胧爱情的甘甜,好像黎明缀有金饰的黑色面纱,排斥着纯洁日光的交换。  那时心林的鸟啼还不大胆,绿叶的飒颯声时而响起,时而平息。  人丁兴旺的家庭里,神不知鬼不觉建造了我们俩幽秘的世界。有如燕子营巢用的是草屑,我们世界的建筑材料也很普通,不过是流动的时辰、飘浮的怀念。但它的价值在于共建,而不在于材料。  后来我从我们俩的航船上不慎
早期的画家多喜欢将芙蓉、垂柳和白鹭一起入画。三两支开得正热闹的芙蓉,一株弯曲倾斜的淡柳,水流深深浅浅似有似无,三两只白鹭披了干净的蓑羽,或飞或立,动静相宜中透出一种不染一丝尘埃的淡然美丽。不得不说,欣赏白鹭的画作,是能让人乐而忘忧的。芙蓉不艳,柳丝不密,白鹭安闲。太过幽美幽静的画面,睿智的画家们便用三两只小鸟的欢鸣去打破,而较为宽旷的留白又给予了观者许多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的神来之
周传福,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发表各类文章五十多篇,对高考、中学生阅读和写作有独到研究。  李白,我们人人都熟悉的唐代大诗人,但实际上,李白在我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可从《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同与相异》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实在”的李白。  这篇文章是李长之的著作《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导语中的一个章节,乍一看,应该是
心冷的时候  你会觉得  每一个季节都凉  星星仿佛是冰做的光  其实,大地并非那样寒冷  否则  茶树怎么会摇动  滿目清香  生活常是这样  你所失去的  命运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  桂花枯萎的时候  菊花又亮秋妆
三秋 2005年生于湖南郴州,一个刚满15歲的少女,现就读初二。接触诗歌较早,并坚信会笔耕不辍、保持热爱。作品散见于《湖南诗歌》等刊物及公众号。  新锐诗人:   年轻是我的赌注,诗歌是我唯一的筹码。
8 月 |  经典读书会 |  推荐书目 |  《西游记》|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当时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一早起来,我就收到富哥发过来的信息,他说:“小贵,欢迎你进入我们二十岁的世界!”  富哥与我同一年来到大学,因为他复读的缘故,比我们大一岁。我不知道他当时按下发送键的心情是否无比激动,毕竟他是我们几个死党当中率先进入二十岁的人,在填表时面对年龄一栏,他要拿起笔,躲开众人的目光先写上一个“2”,在这一年里,他是够寂寞的。  我也没法见到富哥度过十九岁最后一天时的样子,他是如何在脑中
西瓜是全球重要的水果,也是我国重要的瓜类作物。我国西瓜的起源问题备受国人关注,西瓜是本土原产还是外来物种,如属外来又是何时、从何地引种,至今仍有不少模糊之处。一些看似明确而流行的说法也有明显的错误,有必要深加探讨,以期获得比较全面、明确、可靠的认识。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杭州水田坂良渚文化遗址、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等考古报道称发现有西瓜种子。经学者认真复验和鉴定,这些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