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阿尔卑斯最美丽的女孩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蒂,诞生于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笔下的小女孩,是人们最爱的书中人物之一。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乐观向上,犹如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中美丽的小天使,将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因为太爱,我总是认为小海蒂并不是故事中的虚幻人物;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在瑞士阿尔卑斯的大山里,一定生活着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
  瑞士东北部的迈恩费尔德(Maienfeld)是小说《海蒂》的背景小镇,那里是最接近海蒂生活环境的地方,到处充满了海蒂的气息:海蒂泉(Heidibrunnen),海蒂小屋(Heidihof),海蒂村(Oberrpfels),海蒂之家(海蒂博物馆)(Heidihaus)。书中所描绘的动人场景遍布于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提起海蒂,你会想到什么呢?彼得的羊,爷爷的木屋,还是奶奶最爱的白面包?金秋十月,我们一家人驱车前往瑞士迈恩费尔德,开始了寻找阿尔卑斯最美丽女孩海蒂的快乐之旅。
  意外的美丽邂逅
  小雨,滴滴答答地和着我们欢快的心跳。
  虽然天公不作美,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好心情。瑞士的美无处不在,有的时候真的让人难以预料,那种云雾缭绕的飘渺,往往会让雨中的瑞士田园山庄更加别具风情。女儿一路上叽叽喳喳,坐在后面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着海蒂的故事。秀兰·邓波是她最初对海蒂形象的认知,自从八岁看过中文译本后,关于海蒂的点点滴滴,就全都装到了她的小脑袋瓜里了。其实在她心里,海蒂不只是书中描写的一个聪明可爱地小女孩,还是她最要好的童年小伙伴。
  高速上闪过“Heidiland”休息站的指示牌,没有犹豫,我们开了进去。停好车,四周环望,忍不住感叹“不虚此停”。显然,从这里我们便揭开了寻找海蒂的序曲。沿着小路幽幽走入,身边芳香馥郁,碎石泉眼,山野气息扑面而来。这儿哪像是高速路的休息站?我分明感到自己正走在野趣横生的山间小路上呢。很快。羊儿咩咩的叫声传来了,一栋围着栅栏的小木屋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羊儿的出现,让女儿开心得不得了,跑过去和一只羊儿彻彻底底来了个亲密接触,我却看着那个小木屋发起呆来:小小的墨绿色的木质窗扇,与红格子窗帘和粗粗的心型图案默默相衬,绿树环抱,巨石堆砌,眼前的一切质朴可爱到了极致。再看看旁边宣传画上的海蒂,正憨憨甜甜地对着我笑,心,那叫一个清透啊。
  真的没有想到,还没抵达迈恩费尔德,就与小海蒂来了一个意外的美丽邂逅。
  最亲切质朴的问候
  离开高速路,悠悠然进山了。
  随着山路越来越窄,一辆拖拉机挡在了面前,我们不得不将车速减到了20码。只见拖拉机驾驶舱内坐着位白发老爷爷,在前面慢条斯理地行驶着。女儿见了,便兴奋地大叫道:“妈妈,海蒂的爷爷。”呵呵,正想着跟着海蒂的爷爷好好端详下周围的景致呢,没想到老人家将拖拉机缓缓地停在了路边,然后,慢慢伸出左手示意我们超过去。这轻轻一挥,挥出了来自海蒂家乡的亲切而纯朴的问候,心中油然而生阵阵暖意。我知道了,海蒂的家,到了。
  重重叠叠的山峦,雾霭弥漫,绿的树,黄的叶,五颜六色的花……
  再没有比蒙蒙细雨中的大山更迷人的了,那没来得及散去的丝绸般的薄雾,一缕缕地蔓延,飘过,轻抚,缠绕:秋,浓郁的色彩随它若隐若现,大山,小村落,遍地的牛群,全都任由它,一气呵成了一幅笔墨淡然,却又浓烈欢愉的山水画,美,不必言了。
  海带小屋(Heidihof),就建在这样的大山情怀之中。那儿设有宽敞的停车场,从此至海蒂之家(Heidihaus)需要徒步10分钟,所以驾车前来游玩的游客都会将车停在这里。走出车外,就看到几只牛儿在山坡上吃草,回过头,就是海蒂小屋了。
  海蒂小屋的快乐时光
  海蒂小屋其实是一家特色餐厅和酒店,那儿有海蒂家乡最地道的菜肴。走入房内,俨然走入了海蒂的世界,满墙可见关于海蒂的宣传画。是啊,各种译本的图书,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等。关于海蒂的故事,百年来一直由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生生不息地演绎着。短发的,卷发的,梳着辫子的,各种形象的海蒂让人们应接不暇。其实,在我的记忆里,海蒂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形象,清晰的,只是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还有那难能可贵、与生俱来的快乐天性。
  海蒂小屋内多是前来游玩的外国游客,但也不乏操着瑞士德语带着孩子来过家庭日的当地人。本来嘛,海蒂,一直就是瑞士人的骄傲。
  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白色的窗幔,修饰着窗外诗意般的色彩,木质的桌椅,窑洞式的屋檐,四周散发着质朴清新的田园气息,喝杯海蒂茶,心中涌现了小海蒂坚强而快乐的形象。
  思绪飞扬,因为海蒂。
  小小的海蒂,从小就是个孤女,但磨难并没有夺走她的快乐,相反,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无论怎样都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她用真挚的情感,快乐的情绪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想起了,海蒂和那个叫彼得的小男孩间的友谊:
  想起了,海蒂用纯真的爱温暖了爷爷的心,让这个饱经沧桑、性格古怪、孤独抑郁的老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想起了,当海蒂看到彼得的奶奶眼睛看不到东西,难过地流下的眼泪。为了让彼得的奶奶不孤单,她给奶奶讲故事,逗奶奶笑,带给奶奶最爱吃的白面包:
  还有,在海蒂的帮助下,体弱多病的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战胜了病魔。
  在海蒂小屋100分钟的停留,品尝了海蒂家乡的特色菜,大脑一直沉浸在海蒂的精神世界之中,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海蒂的快乐,正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一直所追随的快乐。孩子眼中的海蒂之家
  从海蒂小屋出来,我们徒步去海蒂之家(Heidihaus)。
  海蒂之家,其实是展现海蒂生活的博物馆。它与书中描述的完全一样,建在阿尔卑斯大山中。在这栋古老的房舍里,生动的再现了书中描绘的精彩细节,有海蒂的房间,爷爷的房间,厨房等场所,这些熟悉的场景会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海蒂博物馆旁边设有旅游商品小店,出售关于海蒂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同时还提供加盖独创印章的邮政服务。
  雨依旧绵绵地下着,我们撑起伞,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路边一把红色的躺椅醒目地映入眼帘,要不是因为湿漉漉的,我们肯定会坐在那里发发呆的。前方岔路的出现,让我们不知不觉走错了路,还好没有多远我们就发现了。远远地看到山坡上绿树掩映着房舍,想来那才是海蒂之家吧。女儿自告奋勇,居然要替我们前去探探路,只见她勇敢地趟过长长的草丛,爬上了山坡。看着荒野之中,小小的女儿撑着伞艰难地攀爬着,心中不免感慨起来,女儿变得勇敢了!   女儿终于爬上了山坡,只见她站在高处,冲着山下的我们兴奋地挥着手大声叫道:“爸爸妈妈,我找到海蒂的家了!”待我们原路返回来到了女儿的面前,看见她裤脚和鞋子全都湿了,那一刻我真后悔同意了她的莽撞之举,但女儿脸上自豪地神情,又让我感到这一定是女儿旅行中十分难忘的一次体验,连忙拍着女儿的肩膀称赞道:“宝贝,真勇敢,就像海蒂一样!”
  女儿开心地笑了,笑的像花儿一样。
  海蒂之家的院落里,几只老母鸡在踱着方步,那些让彼得恼火的顽皮的山羊居然跳上了围墙,看着这些熟悉的场景,女儿已经迫不及待了。
  关于海蒂之家,女儿回来后用中文写了篇游记,详细地描写了那里的场景和她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女儿在国外读书,中文基础并不扎实,但生动而活泼的描写,让我深深感受到女儿对海蒂真切的爱,以及她在此次旅行中收获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也许,对一个十岁的孩子而言,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那么,孩子眼中的海蒂之家什么模样?请大家跟随我的女儿,去感受一下吧。
  那是个细细蒙蒙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踏上了前往海蒂之家的山间小路。雨水湿润了田间窄窄的小道。我打着雨伞,一边听着雨滴“滴滴答答”落在雨伞上的声音,一边浮想联翩:海蒂之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很早以前,我就看过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海蒂”,小海蒂天真活泼的笑脸和瑞士的雪山草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海蒂的家,那个建在阿尔卑斯山里的小木屋,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那些书中所描述的,房间里陈列的一把把古朴的木椅,爷爷做奶酪的大锅,都让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痴痴地幻想,它们驱动着好奇心极强的我,迫不及待想前往瑞士麦恩非尔德的海蒂博物馆(又称海蒂之家)去看个究竟。
  由于走错了路,我像海蒂一样勇敢地穿过一片长至我膝盖的野草地,并冒着雨攀过几个幅度很大的坡路,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海蒂之家。顾不上鞋子裤脚已经湿透,叫上爸爸赶紧买好门票,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走进了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当我刚走进海蒂的家,简直惊呆了,它跟我想象完全一模一样,古老,质朴。
  穿过了一条阴暗的走廊,尽头就是海蒂小屋的客厅,书桌前摆着海蒂的小木椅,而海蒂和彼得正坐在他们的小椅子上认真地看书学习呢。书桌做工十分粗糙,但原汁原味,让我感到身临其境,仿佛我就在电影里,和海蒂彼得一起看书,一起学习。
  离开客厅。一架梯子支向楼上。楼上是什么呢?我想。然后没有半点儿犹豫,三下五除二就爬上了梯子。当然,站在梯子上,我还没有忘记对着爸爸的镜头做出最甜美的微笑,要知道是因为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海蒂小屋,我的笑容才会这么甜呢。原来,楼上是海蒂的小卧室。里面摆着一张小床,旁边还摆放着海蒂最喜欢的娃娃的小小床。她们的床都设计得非常简单,没有任何额外多余的装饰。在海蒂的床对面,立着她的衣柜,里面挂着几条海蒂最喜欢的裙子,也和这间房间一样,简简单单,但非常协调。
  走着走着,海蒂的爷爷终于亮相了。他正坐在椅子上用刨子做着木工活儿呢,我仿佛看到他麻利地使用着各种工具。你们知道吗?海蒂的爷爷可是一位出色的木匠,这栋房子就是他亲手盖的呢!爷爷的脸上,有着非常明显的皱纹和挥之不去的忧郁。是啊,这个孤独的老爷爷一生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痛失爱子、别人对他的误解,这些都给他那颗孤独的心又蒙上了阴影。我真的很难想象,假设没有海蒂这个乐天派,他将怎样度过他的晚年。海蒂。简直就是爷爷的快乐开心果。
  离开海蒂的爷爷,我们最后来到了厨房,木质餐桌上摆着两盘奶油烧饭。我在海蒂的小木椅上坐了下来,让眼睛饱餐那盘让我垂涎欲滴的炒饭,想象着海蒂和爷爷一起用餐的温馨场景。在厨房里,我终于看到了那个做奶酪的大铜锅,还有房梁上挂着的一串串玉米,硬皮面包和烤炉,这一切都是那么原始,和书中描绘的场景一模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海蒂简陋破旧的家,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快乐,我想一定是因为海蒂,只要小海蒂在哪,哪就充满了欢乐。
  最后,我们走进了一问明亮的房间,里面的木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那本笔记本记满了留言。我拿起笔,写下了对海蒂的祝福与问候:
  “亲爱的海蒂,我终于来到了你的家,你知道我是多么的快乐和激动吗?关于你的一切,我都是那么的喜欢,喜欢你的坚强勇敢,喜欢你的热心助人,更喜欢你的乐观向上。我真羡慕彼得,他能有你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我也很想和你做朋友。好不好?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最要好的朋友。”
  离开海蒂的家,我们来到了纪念品店,店里面依然暖意浓浓,到处充满了海蒂的气息。精心挑选了几张明信片并加盖了邮政纪念章后,女儿提出要买一本英文版海蒂做纪念。这本书,成为了她至今最爱的一本英文书,也为我们寻找海蒂的快乐之旅划上了圆满句号。
  海蒂,瑞士阿尔卑斯山中最美丽的女孩,若能用心找到她,人们也就找到了快乐和幸福,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其他文献
在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民居中,北京四合院可谓集大成者,堪称北方民居的代表。长园宾馆是一家以戏曲元素为主题的四合院宾馆,位于具有“元代戏曲一条街”之称的砖塔胡同内。院子虽小,却处处彰显着非遗味儿。无论是制作毛猴,还是画脸谱,都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非遗爱好者入住下榻。  吹过北海的微风,见过鼓楼的风韵,体验过茶馆儿的悠闲,聆听过后海的喧闹……但最让我着迷的还是在北京胡同深处的四合院酒
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玉河遗址—齐白石旧居—钟鼓楼—五道营胡同—地坛—孔庙国子监—方家胡同46号院  东四路口往北,从东四北大街到东直门南大街一线路东至朝阳门北小街到东直门南小街一线路西,分别有14条东西向的胡同,称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东四十条为其中之一。如今的东四十条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宽阔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两侧高楼林立,让人很难想象以前的它仅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  此行第一站的保利艺术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是美丽的艺术之都,浪漫而典雅,热烈而奔放,加泰罗尼亚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浪漫的艺术气息,都浓重地浸透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早闻巴塞罗那著名的海鲜饭,却吃不惯每粒饭都是半生不熟的夹生味儿,胃里时常怀念辣椒炒肉的味道。久居巴塞罗那的中国友人看出我的心思,约我去中餐馆吃饭。餐后服务员送来一碟小点心,仔细看时就是折叠在一起的烤面皮,黄黄的,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纸里,好像吉普赛女人的
中轴线:亚运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奥村 程奥冰  北京中轴线专题这一期结束了。此专题自今年的第三期始至本期共刊发了六期,大体以游记体亲历式体验式和较强的现场感,尽可能多地分别展示从永定门到前门的南中轴线、从前门到钟鼓楼的北中轴线和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新老北京城市文化风貌和文明发展轨迹。北京中轴线是北京都市文化的魂,是打开北京都市文化之门解读古老北京的金钥匙,是北京历史文化遗存中有丰富内涵的珍
向着活火山行进  留尼汪岛最出名的莫过于富尔奈斯火山了,这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却又是最安全的火山之一。富尔奈斯火山被当地人称为“Red Volcano”(红岩浆火山),其喷发的时候会从火山口喷出大量红色高温岩浆,顺势而下,一直流入东部印度洋与海水交融,蔚为壮观。相比其它活火山所喷发出大量有毒气体和尘雾,富尔奈斯火山是较安全的,所以上一次2007年大喷发虽然持续了1个多月,却没有造成任何人员
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地北部的大峡谷之中,湖宽虽然只有2.4公里,但湖最深的地方却有292米。湖水终年不冻且与大海相通。早在公元6世纪就有人发现湖里有不明生物出没,20世纪30年代更是有人在湖边拍到了疑似不明生物的照片,这些都给游客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但它们都是水月镜花,其实这里最为让人陶醉的是那茂密的森林,雄伟的古堡,还有那古朴宁静的印威内斯城。  印威内斯原本是传统郡县印威内斯郡的主城。印威内斯
11月4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2015-2016大型活动与旅游产品商务推介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文化中心举行。推介会以“布局冬奥、推介精彩、寻求合作、共筑梦想”为主题。由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主办,《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杂志社承办。  园区5家单位先后进行项目路演,详细介绍了各自所拥有的场地设施和各类资源,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核心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2022年冬奥
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十年了。从2001年申奥成功,到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都亲身经历过。尽管那个时候年纪尚小,但随着近几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了解和体育运动爱好的增强,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经常回看那次奥运盛会的视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和你》、精致的金镶玉奥运金牌和银镶玉以及铜镶玉奖牌、多彩五福娃、北京奥运会会旗、奥运五环旗等,都成了经典而难以忘却的奥运回忆。  
极地边城是京城第一家腾冲菜餐厅,因古时腾冲地处关塞,被誉为“极边第一城”,餐厅由此而得名。进门就感到浓浓的民族特色,环境也很雅致。店内整洁、清新,透着一股古朴和悠远。  北京云南菜餐馆很多,开在僻静小街里的极地边城看似不起眼,但却以其独特的腾;中风味,在日新月异的京城餐饮圈坚持了11年之久。早些年《TimeOut》就推荐过这家餐厅,并认为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是“被埋没了”,但现在看来,酒香还真不怕巷
闽粤赣地区33个县是客家人聚居地和大本营,这里山连山,山迭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到处是茂密的树林,幽深的河谷。2000多万客家人,“靠山食山,靠水食水”,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咸、肥、熟”是客家的味道!丰富的天然食材,精湛的烹饪技巧,世代相传的美食传统,客乡的美食挑动着每一位游客的味蕾。即使是最挑剔的美食家,也会为这里的美食文化所折服。  咸、肥、熟  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