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CL-Xl基因过表达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肝细胞凋亡与急性大鼠肝衰竭模型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明确BCL-Xl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三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予门静脉注射重组BCL-Xl腺病毒.预处理7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肝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BCL-Xl蛋白的表达、ALT、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 BCL-Xl基因在处理组的表达高于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建立大鼠肝衰竭后6 h,处理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肝细胞的凋亡率与大鼠的死亡率呈正相关;BCL-Xl在肝组织中的过表达能减少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细胞凋亡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其他文献
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发生慢性化的比例非常高,约有50%的被感染者不能清除病毒,HCV的这种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在体内持续感染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HCV基因组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1,2]),每年每个基因位置平均约有1.9×10~3碱基替换,继而在机体免疫系统及药物等选择压力作用下,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不断发生变异,产生新的HCV准毒株,所以病毒颗粒在体内难以被及时清除。
期刊
目的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患者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HPV与CIN/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及第二医院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鳞癌住院的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随即抽取同期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女性30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DNA检测.用杂交捕获Ⅱ代和导流杂交基因芯片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序列变异、特点、含量及其与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普通DNA测序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的117份慢乙肝患者血清HBV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及其基因型;其中99份用TaqMan法定量HBV DNA;64份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检测YMDD基序中碱基的频率.结果 HBV YMDD变异组中C型43例,B型10例,A/B混合
期刊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12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并作肝功能检测.将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4例孕妇,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28例),2组孕妇在妊娠第28、32和36周均肌注HBIG 200IU各1次,治疗组孕妇在孕28周时同时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观察2组新生儿HBV DNA载量和HB8Ag水平.结果 对照组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30.56%
目的 构建和鉴定能够稳定携带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用于口服EV71 DNA疫苗的研发.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EV71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VR-EV71 VP1,体外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目的 蛋白体外表达和抗原性,并将该质粒电转化至减毒伤寒沙门菌SL7027.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构建含EV71 VP1基因的重组质粒,体外表达目的 蛋白具有较好的抗
目的 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寡核苷酸(PCR-SSO)探针基因分型技术结合荧光磁珠流式检测仪,对151例家族性乙肝人群的HLA-DRB1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HLA-DRB1*0701在慢乙肝组的等位基因频率(1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0.367=2.725);H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儿童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对我院儿科及感染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51例患儿进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测定,以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期刊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主要发病人群是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EV71最初于1969年由Schmidt等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名9个月的脑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并于1974年首次报道[1]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出现EV71感染的周期性暴发和流行.近年来,EV71的流行在亚洲地区呈上升趋势,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EV71的流行和预防.但是对于手足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