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大赛“惨败”中反思才是真惨败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25日,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闭幕,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斩获银牌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一些以“奥数大国”引为自豪的国人似乎接受不了,将之诟病为“全军覆没”“惨败”。
  其实,无论如何打量,本次赛绩都算不上“惨败”。本来,世上无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之常,一次竞赛只能代表一个时段或某特定时态,并不能代表国家整体水准。就像中国乒乓球队逢战必胜,偶尔“全军覆没”也撼动不了世界强队地位。此赛被公认为中学生数学奥赛难度最大赛事,面向全球中学生举办,邀请在国际数学奥赛中成绩突出国家参赛。中国本次并未派出最强战队,与别国最强选手PK,失金不足为怪。更何况,中国队历来将参赛视作拉练,本次亦然。
  以平常心看待竞赛“惨败”,并不意味着无需从中理性反思。不少网友对本次“惨败”表达不满同时,将失利归因之先取消奥赛与升学挂钩政策。在我看来,这实在是“打错了板子”。2015年至今,美国在国际数学奥赛中共夺3个冠军,3个团队第一,本赛中也拿下3个团队第一。“山姆大叔”之所以近年国际奥赛成绩稳定,是因为得益于选拔机制与训练方式与时俱进。相形之下,我国应试教育导向的功利性根深蒂固,挥之不去,事实上,取消奥赛与升学挂钩政策正是剑指此弊。由是反思,“惨败”不是对此政策的否定,而是对落实效用的否定。
  曾幾何时,被升学绑架的功利化奥数酿成人神共愤的毒瘤,“全民奥数热”不仅让家庭背负额外经济负担,变异为无良学校或培训机构敛财政绩工程,而且完全背离教育规律,消损侵害青少年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过度盲目地培训一方面导致无数不想不适的孩子被“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致使真正适学、想学的奥数人才反而难以脱颖而出。可见,拨乱反正回归教育规律,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既方兴未艾又任重道远,这难道不是本次“惨败”的昭示吗?
  学科竞赛本质,旨在普及提高,并从中发现天赋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进而走向未来研究创新。罗马尼亚大师杯也好,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罢,都只显示学生数学竞赛普及程度和训练水平,并不能与一个国家数学科技水平和顶尖数学人才划等号,不能和顶尖数学人才画等号,后者更多取决一国高校水平与整体国力。作如是观,国人走出“惨败”纠结恐怕还不够,还应改变崇拜竞赛背后的“浮躁症”基因,进而回归赛事本质。
  面对数学大师赛“惨败”,假如国人不能从反思中回归教育规律和赛事本质,尤其是,防止“惨败”反向刺激“竞赛热”死灰复燃和“功利化”卷土重来,“惨败”恐怕才是真惨败。
  (摘自“中国网”2019年3月4日)
  青年观点
  董贺: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不是计算机器,不能因为一门数学就忽略掉了其他学科。
  北青网:正确对待失利与正确对待胜利同样重要,输了就是输了,没有拿到金牌就是没有金牌,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正视这次比赛。
  东原:仅仅因为一次数学竞赛丢金,就要重新回到“竞赛热”,这是十分简单的思维,真要回到过去,也是十分可怕的事。
  瞿振华:应该淡化对国际奥数竞赛成绩的过分看重,让其回归本质;也需要给数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一个平台,让数学竞赛发挥本来的作用。
  赵斌:“全民奥数热”完全没必要,能够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只是少数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才符合教学规律。
  老张:在中国,奥数并不是数学,它是一门手艺,一门快速解题的手艺,一门弯道超车的手艺。
其他文献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988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亦庄亦谐、庄谐结合的笔法,平实朴素、凝练精粹的文学语言,这一切就构成了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个性。客观、冷静地谛视人生,细密、精确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生活,
期刊
佛祖拈花微笑,红光满面如开花,这是不是因为他将阳光拥藏在心的缘故?(巧用比喻,紧扣标题。)  ——题记   告别了懵懂无知的岁月,你是否摆脱了淡淡悒郁的心情,一路阳光走来?习惯了争强好胜的磨砺,你是否携带着勃勃萌发的锋芒,一路阳光走来?  (使用对偶句、疑问句和叠词,整齐和谐,开篇不俗,且照应标题。)  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坚守与坚强溢出的对美好的强烈渴望、对幸福的甜美感觉和对未
期刊
近日,习总书记在欧洲访问期间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他脱口而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言简意赅的八个字,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且是对人民的承诺。我们作为青年学生,要悟出“无我”的内涵,追寻其价值所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的这句话便很好地诠释了“无我”奉献精神的本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投汨罗江前写下煌煌巨作《离骚》,表达出他对人生的追
期刊
我坐在小院的摇椅中,看头顶上的天空一点点由浅蓝化为迷人的幽深,偶尔浮上几朵玫瑰色的云,转瞬间又涣散不见。  祖母端来一盘水淋淋的黄瓜,用刀切成小块。浓郁而清新的香气,独属于夏日。在蛙声稻香里,我轻摇躺椅,像是乘着这微醉的暖风,荡进了童年的萤火,融入了幼时的星光……  祖父把桌子搬到屋外,倒上半杯酒,蘸着夕阳独自品饮,狗绕着我的脚边撒野,把祖母架的干草踏了个乱七八糟。鸡尾酒色的天空闪起明亮的星辰,院
期刊
林纾虽为翻译家,其实并不懂外文,是依靠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成为百年前著名的小说翻译家的。就算林纾对外文一窍不通,他却是将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的先行者。  林纾与小说翻译结缘带有一点偶然性。光绪二十四年,林纾的妻子不幸因病去世,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导致他整天萎靡不振。为了帮他排解悲痛,好友王寿昌找上门来,提议林纾和自己一起合作翻译法国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个悲剧故事与林纾的心情刚好合拍,
期刊
一个年轻人曾在北大图书馆做职员。一天,刘文典来到借书处,递上一张写满书名的书单。年轻人一看,书单上的书都是图书馆珍藏的古书,就去请示馆长。馆长担心古书遗失,最终没有同意借出。看着刘文典离去的背影,这个年轻人突然想到,刘文典为了借阅这些书不辞劳苦跑一趟,一定是这些书对研究学问十分重要。于是,年轻人连忙抓过一张纸,凭着记忆把书单上的书名写了下来。后来,他照着书单上的书一本本钻研,果然获益匪浅,还成了著
期刊
幸福是,当落叶纷飞,花知道是风来过的痕迹;幸福是,当白驹过隙,我知道是你们无声的言语。  ——题记   春 花  坐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看见空气中些许柳絮随风飘荡,大朵大朵地肆意弥漫着整个校园。忽而一朵飘在窗前,刚想要伸手抓住这个叛逆的精灵,回头却撞上了老师严厉的目光,这目光里有失望也有气愤。他期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让自己后悔;她气愤我们不认真听讲,不思进取……  课后,刚开学就不在
期刊
中国文学就像一条大河,流淌于口耳相传的歌谣中,流淌于游丝引带的笔墨间,那么,这条大河的源头在哪?唯有用心才能到达。  在那儿,勤劳的人民在黄色的土地上劳作,痴情的男子在蒹葭白露间追寻,守边的士卒在满地薇菜中叹息,失意的诗人在江风草泽边行吟,而这些,都是心告诉我的。  《诗经》,中国文学的起点,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我们至今还能听到、闻到。可有不少人却放弃了用心和它交流。  《诗
期刊
1935年5月,二女儿吴冰出生后,冰心的生活开始手忙脚乱了。对于辛苦,冰心倒能接受,但在写稿的过程中,有个难题困扰她——由于劳累,等坐下来写稿时,会不停地打瞌睡。冰心从书中得知吃辣椒可以提神,决定试一下。一天晚上,冰心挑了一支干红辣椒放进嘴里,瞬间被辣得嗓子直冒烟,人一下子精神起来了。  后来,丈夫吴文藻回老家探亲,无意中说冰心为了写作吃辣椒提神的事儿。吴文藻的父亲深受震撼,自己的儿媳带两个孩子就
期刊
月光如水。  外祖父的手遮不住天上的月,光辉洒落人间,散在他半灰的鬓间。  那手沾染了月色,连深陷的纹络都变得柔和起来,极短的指甲缝里是洗不净的泥土,淌出幸福的味道。  那只手,护住了少时的幻想。  井边和河边一直被大人们视为禁地,谣传一旦靠近,便会被水怪挟得无影无踪。天马行空的想象似细石,落入水中,悄无声息地在伙伴间击起层层涟漪。好奇与日俱增,一次次小心试探,终被外祖父识破。外祖父拿了个不用的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