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儿童的道德环境: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固有的偏向性为儿童塑造了新的道德环境。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来看,新媒体为儿童提供了复杂、多元的道德感知环境与道德实践的新途径,但它对儿童道德情感、道德价值观、传统的道德教育权威与道德约束力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儿童的媒介素养、将新媒体环境作为学校的德育资源、加强对新媒体塑造的新内容的监管与分级等方式,来应对新媒体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
其他文献
川崎病自1961年至今已有50余年,病因学研究尚未得出详细致病机制。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分为3型。到目前为止,KD的致病机制上还存在各种假说,治疗方法上,还存在相互有矛盾的报道,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县域之间差距悬殊、产业层次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效益不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
近年来,我国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持续提高,从2013年的93.37%提高到2017年的97.46%。兽药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形势却很严峻,人兽共用的抗菌药耐药性和动物
报纸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