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给力”小学英语教学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把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情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英语 新课标 资源
  
  英语是21世纪全球通用的、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之一。英语课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师生只有把其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它要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所以英语课应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然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拘泥于“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来设计教学活动,“照本宣科”地教英语,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否则英语教学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古人有云:“智者当借力而行”;如今亦是,“给力”而行,方为智者。
  当前,无论家长、学生,还是教师,都将英语误认为是一个考试科目。学生被训练成考试机器,做题目、写句子时对答如流,一旦需要说英语的时候,不是支支吾吾,就是索性免谈。18世纪法国杰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讲述如何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爱弥儿,让自然做爱弥儿的教师。卢梭坚定地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变成生活,把生活变成教育”,强调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新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的力量把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
  教师首先应利用教材,进行整合和充分吸收之后,再跳出教材的限制,准确地找到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将教师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能量。
  一、参考方法一:每日报道
  在每节课前用4~5分钟让当天的值日生或每日之星上讲台做一段简短的小“演说”。内容可包括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当天的天气情况、课程安排、身边发生的小新闻等,还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由交谈。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渴望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课前几分钟的会话练习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可以就某些问题用简短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与其他同学交换信息;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
  二、参考方法二:场景设计
  把教室当成一个“时空魔方”,根据课文的需要,随时改变时间和地点。例如在学习《Trip(旅行)》这课时,可以将教室变成一个“地球”,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代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同学的桌上摆放着写有不同国名、城市名以及景点名的卡片,学生一下子成了各地居民,自然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演”中学、玩中学,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个个思维活跃、敢于表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了语言实际的运用能力。
  又如在教授《Eatinganddrinking(食品和饮料)》时,教师预先布置学生了解有关KFC的食品及饮料的英文名称,复习学过的有关购物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收集并相互交流相关资料,以扩大知识面。上课时,教师把教室变成一个KFC餐厅,讲台变成一个柜台,黑板上由学生写明各种食物的名称和价格,旁边摆满各种食物、饮料、甜品等,并贴上标签,标明价格。教师指导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其余同学用现金真实地购买,为了能够尽快买到自己喜欢的KFC食物,学生们课前、课中都会自觉地反复练习有关购物的英语句子。为了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还可以设置一些特殊情境,如大小、份量不同的食品搭配起来有一定的折扣,赠送一些优惠卡或推出特价食品等。同学们在课堂上兴奋地分享着购买到的美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实物、图片、简笔画、模拟表演等来完善教学环境,使其更加形象化、真实化,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从而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动力。
  作为教师,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各种有效的途径,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选择决定、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创造应用,让英语走向学生的世界,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靖安县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