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权变动立法应否采有因的物权行为模式

来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do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因的物权行为模式就是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前提下,否认其无因性而改采有因性,其虽具一定的合理性且避免了无因性所产生的弊端,但有因物权行为同样是站在德国物权行为理论的土壤之上,对交付等事实行为的理论抽象。善意取得制度与公示公信原则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善意取得制度是以公示公信原则为前提和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哲学社会科学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历史重任以及社会责任.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角度探寻哲学社会科
我国原先司法改革的选择的路径之所以岌岌可危,甚至走向了回转之路是因为我们的先前路径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措施没有结合中国的实践,从而偏离了方向,因而效果甚微。对于司法改
[材料]印度的一位教授曾经用他的神奇计算,找到了一棵树的价值。他用了各种公式,得出的结论是,一棵生长50年的树,一年对人类的贡献高达十几万美元,其中产生的氧气价值是3.12
波斯纳在其著作<法官如何思考>中,对于美国司法实践中法治观念进行了理论描述,其对开放性总的解题路径吸收了自然主义认识论进而对于"法条主义"、"确定性"等若干核心范畴的理
公益征收补偿理论关系着公益征收补偿制度的构建.我国公益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是财产权保障和特别牺牲理论,补偿原则是公平补偿,并应通过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等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凸显出其功能的重要性.在法治、民主日益深入人心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