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构建移动医疗新蓝海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不断颠覆传统行业的今天,移动医疗成为医疗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首家远程心衰管理系统的提供商——太原脉心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新型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模式,研发出了一款心衰患者的院后管理工具——脉心云“个体心衰院外监护系统”(下简称脉心云)。这款管理工具是如何作用于心衰患者的,又将对我国的心衰患者带来怎样的深远意义,记者就此走访了太原脉心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志刚。
  心衰管理 架起医患间的沟通桥梁
  心衰是当今重要的社会性健康问题之一,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统计,我国每年有450万心衰患者,其中心衰占到了同期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1.1%。随着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国心衰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
  “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以预防,慢性心衰常因反复加重而需要多次住院,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所以,如何降低我国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张志刚说。
  在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之前,张志刚有十几年在医院工作的经历,有关医院的医疗理念,张志刚告诉记者,“在国外,医疗理念是重预防、重康复、轻临床,院前、院中、院后呈一个‘哑铃型’的状态,而我们国内恰恰相反,呈‘枣弧形’。所有的医疗力量集中在院中而不注重预防和康复,导致大量患者反反复复进医院,这是中国医疗界一个很大的痛点,一直以来患者都缺乏一款专业的工具来管理,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一款院后心衰患者管理的工具,所以脉心云便应运而生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脉心云的核心源于美国成熟的WANDA系统,这是一款美国的院后心衰患者管理系统。在美国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科研,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脉心云以此为原型,并根据《中国心衰指南》进行了本土化改进。
  谈及脉心云的优势,张志刚解释说:“脉心云系统的核心优势是针对心衰的云端算法,系统基于患者体重、血压等定量数据和动态问卷的定性数据的时序变化,依据强大的多维数据算法,自动生成脉心云指数(0~100分),系统独有的打分制,弥补了国内目前采用的NYHA、AHA心衰评级的不足;心衰发展趋势的动态评估也能够帮助心衰病人做到家庭心衰监护、早期预警,在危险时及早通知病人到医院作相关的检查和治疗,真正做到了心衰的数字化、实时性、连续性和居家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亲自体验了脉心云的操作过程,简单又快捷是记者的切身感受。这是一款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系统,软件内置到硬件中。患者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输入问诊数据,这些数据是结合国内医生的问诊习惯设置的,根据问诊结果医生可以远程监护患者的血压、体重、心率等。
  “以往医生每次对心衰患者问诊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缺少病人过去一段时间血压、体重等客观数据,脉心云不仅将患者居家记录的数据变得更有价值,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管理效率。这个过程只需通过两台平板电脑来实现,一台医生使用,一台患者使用,患者家人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同步监测。这样通过脉心云架起医患间的沟通桥梁,医生通过查看患者每天的病情和生活方式,及时督促病人定期复诊,掌握病情变化,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去医院次数,在患者病情发生异常变化时及时提醒。”问及脉心云对心衰患者的实际意义,张志刚回答。
  “心”的管理 构建医疗市场新蓝海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一批批医药企业、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移动医疗新蓝海,但针对某一类特定疾病研究的移动医疗企业还比较少。脉心云针对院后市场,将目标定位于心衰确诊患者和心衰高风险人群,对其在出院后的心衰发展程度和趋势进行居家监护。目前的互联网医疗主要集中在智能终端,即顾客的远程数据采集上。脉心云在智能终端提取基础数据后,利用独特的“医学数据挖掘和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给出针对心衰疾病院外管理的数字化评估指标。
太原脉心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志刚

  “传统心衰监护的方法分为院内、院外两种,但都具有重大的技术缺陷。所以建立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居家监护心衰发展程度及趋势,提示及时就医十分必要。心衰的发展是外部可知的,并反映到了患者身体特征之上。具体地说,心衰的发展与发病,一般会伴随一系列的症状,包括气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头晕、焦虑、咳嗽、疲劳乏力等。这一系列症状的产生,配合体重、血压、心率的确定性异常波动模式,可以反映患者心衰的发展程度。这种症状与疾病发展程度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对大量临床案例的数据记录、分析和总结获得,这便是脉心云算法的原理。脉心云通过对数千例病例数据的数据挖掘,得到上述相关性模型。考虑到体重、血压、心率、症状可以方便地通过设备自主测量获取,所以该技术非常适合于居家监护。”张志刚进一步向记者解释。
  虽然这是一款有着革命性意义的心衰管理工具,但在被市场接受前还是会遇到一些阻力,谈及脉心云在试用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张志刚认为是医生观念的转变。“脉心云产品的使用主要依靠医生的推荐,所以转变医生的观念将会是最大的困难。传统的医院医生重临床,而我们的医疗理念不仅要患者在医院治好,确保出院后也能得到很好的监护。患者出院后会听医嘱,因此,我们需要医生来带动产品的推广。我们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有很大区别,我们的用户和客户严格区分,用户指专家和医生,客户指患者,由用户来带动客户。我相信,脉心云一旦得到医生的认可,是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的。”张志刚说。
  “目前,我们还在继续做科研,这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通过算法算出和疾病相关的数据很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品目前还未开始销售,但是近期脉心云监护系统的核心科技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获得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由此可见,好的技术是根基,我们也会以此为出发点,继续开展客户试用和专家论证。我们的产品在2015年12月份已经基本做好,硬件、软件采购完成,初步估计在2016年上半年大规模试用,争取2016年下半年进入销售状态。此外,我们还会请到山西省更多的的权威专家对产品进行认证,在此之前产品本身也收到了一部分专家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脉心云是针对心衰远程居家管理的革命性工具。”对于脉心云的市场前景,张志刚非常乐观,他也希望把脉心云平台打造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心衰生理数据记录平台和心衰指数发布平台。

  记者手记:互联网时代也好,大数据时代也罢,健康都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可喜的是依托强大的科技力量,人类在探索健康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对于疾病,好的产品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科学理念的改变与普及,就比如我们国内的医疗理念从“枣弧形”到“哑铃型”的转变。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更要传播正确的科学理念,它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噻嗪类利尿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其高血压分级使用不同类型
肥胖,尤其是内脏型(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尤为密切。儿童期肥胖可持续至成年,并增加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目的:探讨内置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对腭裂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方法:唇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20
亚低温疗法是近年来公认的最有可能用于新生儿HIE尤其是中重度HIE的治疗方法,缺氧缺血后发生的能量衰竭、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细胞内钠离子、钙离子内流,细胞凋亡等导致了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组异质自身抗体,其靶抗原是膜表面的磷脂,当ACA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磷脂结合后,通过影响凝血与抗凝的平衡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临床将血栓形成,习惯性流
作者概述了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南京鼓楼医院的应用.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 电子病历 (ElectronicMedicalRecord, EMR) 和医院检验系统 (Labor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体之一,流行病和免疫学研究显示,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RSV 感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目的:明确不完全和过渡型KD、年龄相关KD.KD合并病原体感染、KD延迟诊断、IVIGRKD.急性亚急性KD合并CAL、恢复期KD合并CAA或持续CAL的临床特征、独立危险因素,和(或)建立预测
目的观察对产妇采取新的产程管理在自由体位分娩过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自由分娩体位产妇396例,其中198例采取常规产程管理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