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从小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用本学科之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激励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且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阵地上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
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谈在小学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既不像数学、科学等理科那样,学科知识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明确的分工,也不像思想品德课那样,学科知识本身就是德育过程。这就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相当的困难。语文课既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能脱离思想品德内容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育人于学文之中。
(一)、在字、词、文章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的学科教学任务就是从认字学词开始,到阅读文章把握中心,再到文章的写作与应用。这些内容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所以说,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从字、词、文章的教学中努力找到突破口,否则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就是孤立的、软弱的。例如在学习“物”字时,组词“公物”,可以造句为“我们要爱护公物”。教师就可以从“爱护公物”中渗透德育教育。而一些说理性极强的课文譬如说寓言故事、英雄事迹、好人好事、勤奋刻苦等,本身就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
(二)、巧妙运用活动课创造情境实施德育教育。
活动课上学生通过课本剧、小品等形式使自己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形象的伟大,有如亲身经历,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对德育教育能产生不言而喻的效果。
(三)、树立榜样,促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具有激励作用、调节作用、矫正作用。榜样也可以是多样的,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也可以让学生做榜样,让他们学习先锋,争做卫生标兵、小小劳动模范等,以此来促成学生之间互学互助、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表面看,在数学课上我们很难渗透德育教育,但仔细想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也不错。
(一)、是从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动的和有意义的。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数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是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三)、是利用身边的一些数据编应用题渗透德育。例如我们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应用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勤工俭学活动收集废纸后,可以编这样的应用题“学生收集废纸,一组收集了48公斤废纸,二组收集了36公斤废纸,一共收集了多少公斤废纸?”通过类似的习题,学生不仅巩固了两位数家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能力,而且懂得了一些环保知识,明白人是社会的一员,环境的维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
三、在音、体、美课中的德育渗透
在音、体、美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音、体、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从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歌曲是以表达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如《我的祖国》、《中国朝前走》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介绍一些音乐家、美术家、体育健将的成长故事,使学生学习他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及爱国精神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爱国热忱。
(三)、在集体合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合唱中教育学生关心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团结一致;在篮球比赛中教育学生默契配合、尊重对手。
四、在综合实践课、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综合实践课、科学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四有公民及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的关键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社会常识、具备初步社会活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对其进行德育渗透。课堂中思想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课程的思想教育具有时代特点和生命力。
(一)、紧密联系周围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学中应当注意挖掘。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容易接受抽象的道理,所以教师要充分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切忌空洞的说教。如:学习了磁铁的性质和运用后,给学生展示几种带有磁铁的物品,带领学生拆开来仔细观察,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综合实践课、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常识性学科,它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初步学习自然科学常识。所以,各类实践活动就是必不可少的。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的使其接受思想教育。如:带领学生调查周围环境、观察动植物等,从具体社会事实入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还带有一定的主动性。
以上介绍了几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一代的接班人将会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
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谈在小学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既不像数学、科学等理科那样,学科知识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明确的分工,也不像思想品德课那样,学科知识本身就是德育过程。这就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相当的困难。语文课既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能脱离思想品德内容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育人于学文之中。
(一)、在字、词、文章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的学科教学任务就是从认字学词开始,到阅读文章把握中心,再到文章的写作与应用。这些内容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所以说,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从字、词、文章的教学中努力找到突破口,否则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就是孤立的、软弱的。例如在学习“物”字时,组词“公物”,可以造句为“我们要爱护公物”。教师就可以从“爱护公物”中渗透德育教育。而一些说理性极强的课文譬如说寓言故事、英雄事迹、好人好事、勤奋刻苦等,本身就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
(二)、巧妙运用活动课创造情境实施德育教育。
活动课上学生通过课本剧、小品等形式使自己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形象的伟大,有如亲身经历,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对德育教育能产生不言而喻的效果。
(三)、树立榜样,促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具有激励作用、调节作用、矫正作用。榜样也可以是多样的,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也可以让学生做榜样,让他们学习先锋,争做卫生标兵、小小劳动模范等,以此来促成学生之间互学互助、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表面看,在数学课上我们很难渗透德育教育,但仔细想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也不错。
(一)、是从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动的和有意义的。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数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是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三)、是利用身边的一些数据编应用题渗透德育。例如我们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应用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勤工俭学活动收集废纸后,可以编这样的应用题“学生收集废纸,一组收集了48公斤废纸,二组收集了36公斤废纸,一共收集了多少公斤废纸?”通过类似的习题,学生不仅巩固了两位数家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能力,而且懂得了一些环保知识,明白人是社会的一员,环境的维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
三、在音、体、美课中的德育渗透
在音、体、美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音、体、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从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歌曲是以表达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如《我的祖国》、《中国朝前走》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介绍一些音乐家、美术家、体育健将的成长故事,使学生学习他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及爱国精神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爱国热忱。
(三)、在集体合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合唱中教育学生关心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团结一致;在篮球比赛中教育学生默契配合、尊重对手。
四、在综合实践课、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综合实践课、科学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四有公民及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的关键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社会常识、具备初步社会活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对其进行德育渗透。课堂中思想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课程的思想教育具有时代特点和生命力。
(一)、紧密联系周围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学中应当注意挖掘。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容易接受抽象的道理,所以教师要充分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切忌空洞的说教。如:学习了磁铁的性质和运用后,给学生展示几种带有磁铁的物品,带领学生拆开来仔细观察,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综合实践课、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常识性学科,它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初步学习自然科学常识。所以,各类实践活动就是必不可少的。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的使其接受思想教育。如:带领学生调查周围环境、观察动植物等,从具体社会事实入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还带有一定的主动性。
以上介绍了几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一代的接班人将会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