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在地质工程一体化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某页岩气田在2014年初投入开发。准确掌握地质力学规律及其在不同尺度应用对保障工程效率和开发效益至关重要,为此建立全区和平台尺度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地质力学模型基于高分辨率构造、地质、属性和多尺度天然裂缝模型。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数据,对力学参数进行了精细表征,发展了一套建立页岩气田三维孔隙压力模型的方法。利用先进的有限元模拟器和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建立全区和平台具有不同平面分辨率的三维应力场模型。为了准确表征页岩的垂向非均质性,模型在目的层具有0.5m的分辨率。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对地质力学模型进行质量控制和校正,及时利用新数据对模型进行不断更新。建立的地质力学模型的精度能够反映应力的方向、大小、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结果显示,就地应力在不同平台、井间和沿水平井段都呈现较大变化,这种复杂变化是岩石结构如构造形态和多尺度裂缝系统以及岩石成分在不同尺度变化的必然反映。地质力学模型满足了从全区到单井的不同应用对尺度和精度的不同要求。全区模型用于优化平台位置、井位及部署,评价地质封存性、资源状况,以及评估断裂及裂缝带的力学稳定性等;高分辨率平台模型用于井壁稳定性分析、实时钻井管理、压裂设计优化以及压裂后综合评估等。地质力学模型被充分地结合到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进程之中,通过迭代更新和及时应用,充分发挥了提高工程效率和开发效益的作用。这是国内首次在页岩气田开发中建立大规模地质力学模型,所取得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介绍了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况;叙述了中国石油管道局各工程单位所采用的自动焊类型和特点;重点阐述了管道自动焊技术培训工作的情况及培训程序;结合正在施工过程中
分析了弧焊设备的输入电流谐波和传导电磁发射的产生原因,介绍了GB15579.10中关于谐波和传导电磁发射的标准限值,并且阐述了输入电流谐波和传导发射的抑制方法。
京沪高速铁路大跨度铜桥采用桥面板与下弦杆、纵横梁连为一体的板桁整体节点新结构,构造细节复杂。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及细节处理措施来保证焊接接头质量极为重
介绍了以TMS320LF2407数据处理器(DSP)和P89C52双芯结构为控制核心的逆变式等离子切割电源系统,包括系统构成、电源主电路、控制电路和时序控制系统等。针对切割电源工作过程中
对下刚果盆地Haute Mer A区块X-1井3个原油样品及X—1井、M-1井上白垩统、古近系共14个岩屑样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X-1井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与南大西洋典
致密油采用准自然能量开发方式下,对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