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介入治疗10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35—68岁,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人端血管内压力。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了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流入端测得静脉压力在开通前为(27.0±6.2)cmH2O,开通后为(14.5±3.2)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1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行介入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对乳腺癌术后减少腋窝创面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22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A组(联合组)72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门限(ET)的端点检测方法.ET法为短时能量的概密函数(PDF)建立起统一的语音和噪声模型,根据当前语音数据的信噪比估计出最优的检测门限,并给出了最优检测门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宫颈上皮内
提出了基于4倍Lamor频率采样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技术提取包络信号,该技术是根据开关型正交矢量锁定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三角函数的特征,通过4倍Lamor频率采样和数字叠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