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罕见MooreⅡ型膝关节骨折脱位并关节镜随访1例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7岁,因“车祸致右膝关节疼痛肿胀伴功能受限5h”于2015年7月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h前车祸致右膝受伤,伤后出现右膝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提示右胫骨平台骨折脱位(MooreⅡ型)(图1a,1b),当地医院不排除血管损伤而被紧急转诊到我院创伤中心.详细询问病史该患者受伤当时就坐于副驾驶席,其描述的受伤机制为典型仪表盘样损伤表现,在受伤同时从座位上被甩到车外(在撞击过程中没有系安全带).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防止胫骨前移的基本结构,对阻止胫骨内旋也有特殊作用,其损伤后会引起膝关节前后向及旋转不稳定.近年来ACL损伤已成为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关节镜下手术重建是其首选治疗手段.随着运动医学的理念及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A-CL重建的手术理念也在不断地演化,从事运动医学的医生一直致力于寻找最佳的重建方式和技术.本文基于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针对ACL的解剖、骨隧道定位、移植物选择与固定以及生物学制剂等方面的情况作一述评.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保留残端重建与保留残根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4例,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保留残端重建组(A组)、保留残根重建组(B组)和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组(C组).A组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16~43(28.80±5.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1(3.68±1.04)周,采用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B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18~41(28.42±5.60)岁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5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诊断为症状性DLM并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膝关节功能由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手术年龄、体质量指数、工作强度、症状持续时间、膝关节创伤史、受累膝关节侧别、DLM分型、DLM损伤类型、DLM
目的:探究跌倒潜在的相关性因素,为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提供预防跌倒的参考方案.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筛查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中老年人共计1642例,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及饮食习惯,通过t检验及x2检验初步分析各因素与跌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被调查人群跌倒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540例,其中男415例,女1125例,年龄(63.02±7.15)岁.近1年的跌倒发生率为12
目的:探讨自制器械关节镜下单通道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腕管综合征病例,分为关节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关节镜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7.5±4.5)岁,病程(6.6±4.2)个月;传统手术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8.5±3.5)岁,病程(5.6±4.4)个月.两组均为单侧.根据腕关节的解剖及治疗需要切断腕横韧带和关节镜的特点自行设计了器械,包括套管、内心、钩刀.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联合自制器械单通道治疗和传统腕横韧带切开减
目的:观察KD-Ⅲ-M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I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疗效,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有限切开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基础上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对侧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疗效等.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符合该研究标准的患者36例,分为两组.A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34.7±9.2)岁,选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B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36.8±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分阶段手术,重视创面处理,结合多种骨折固定方法治疗的62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男51例,女11例,年龄14~59 (37.2± 12.3)岁,病程7~59(23.7±15.5)d.所有患者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Anderson分型,I型14例,Ⅱ型24例,ⅢA型14例,ⅢB型8例,ⅢC型2例.观察骨折修复及创面愈合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进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modified transtibial,MTT)技术与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 portal,AM)技术进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骨隧道定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进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采用MTT技术重建(MTT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37.0±2.3)岁;39例采用AM技术重建(AM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37.5±2.2)岁.术后1周内行膝关节CT平扫,运用Mimics软件测量并比较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与Endobutton钛板联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联合Endobutton钛板治疗1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3~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 d.其中MeyersⅡ型2例,MeyersⅢ型10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1例.术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