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肉脂肪变性与骨质疏松性状态相关性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椎椎旁肌肉脂肪变性程度与骨质疏松性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诊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患者。依临床诊断,39例为初次骨折,25例为再次骨折;另外随机选择20例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骨密度,于L3下终板MRI扫描,测量双侧椎旁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肌肉间隙脂肪组织(intermuscula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以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为基本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运用Stata14.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包括937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71例,对照组4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额面部注射透明质酸美容后眼动脉栓塞致视力受损属严重并发症,目前在我国发生率日渐增多,但尚缺乏统一治疗规范与指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针对介入血管再通术治疗额面部注射透明质酸美容致眼动脉栓塞视力受损等问题达成本专家共识。
在哺乳动物体内,骨形成与骨吸收共同维持骨稳态,其中骨形成减少和骨吸收增多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多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入手,但仍存在局限性。骨组织是一种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随着血管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对骨内血管结构、功能有了更多认识。研究表明血管形成与骨形成偶联调控、骨内血管特殊类型、内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对维持骨稳态、促骨形成有重要意义,对骨内血管研究可为骨质疏松症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防治靶点。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青蛾丸治疗绝经后骨量减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6月-12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肾虚血瘀证患者进行分析。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青蛾丸治疗,试验组在青蛾丸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温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性激素水平、骨密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92.50%)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GP、25-羟维生素D3、β-CTX、PⅠNP、LH、E2、FSH及骨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其骨密度及半定量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94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健康者94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基因型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老年OVCF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基因型患者半定量分型及骨密度。结果两组性别
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脊柱小关节的关节软骨发生损伤及退变的骨性关节炎。近来研究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适的胞内Wnt/β-catenin表达水平是影响临床表型的重要因素。针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条件性激活/敲除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将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在骨性关节炎、特别是脊柱小关节骨性关
目的通过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状况。方法随机选取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测定骨转换标志物来观察骨流失状况。结果依据检测后的PTH值将研究组分成3组,A组PTH<150 pg/mL、B组150 pg/mL≤PTH<300 pg/mL、C组PTH≥300 pg/mL,3组组间年龄、血肌酐、血β-微球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磷、钙磷乘积、骨钙素、N-MID、β-CTX均有显著差异。β-CTX、N-MID、BGP、钙磷乘积、血磷、血β-微球蛋白各值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呼吸危重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8F-FDG PET可于分子水平对ARDS进行示踪,有助于量化肺组织炎症细胞募集及激活状态、监测肺组织区域代谢及炎症活动、揭示ARDS异质性病理改变,对ARDS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对18F-FDG PET用于ARDS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淋巴结硅胶性肉芽肿(SGL)的超声特征,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5例(24枚)SGL及25例(25枚)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HL)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对比观察其超声特征,分析超声对SGL的诊断效能。结果SGL与HL病灶横径、边界、淋巴门、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暴风雪”征(前界清晰、后缘模糊的高回声团)、血流分级及血流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径及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发现21枚淋巴结内出现“暴风雪”征,均提示SGL,并与术后病
孕妇37岁,单胎妊娠,孕37周,常规产检超声发现胎儿右心增大;既往孕1产0,无特殊病史,否认近期用药史,近5天日均进食葡萄约500 g。胎儿超声:四腔心切面(图1A)见心胸比0.46,右心增大,右心室壁运动良好,有极少量心包积液;三尖瓣口见瓣叶活动,血流暗淡,流速46 cm/s,关闭时大量反流,反流束约占右心房面积50%,反流速度2.9 m/s;卵圆孔增大,直径8.4 mm,并见右向左分流;三血管切面见动脉导管呈沙漏样,主动脉端纤细,直径仅1.2 mm,CDFI未见血流信号通过(图1B),频谱未测及;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