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Tcm-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的应用价值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至少超过6个月的76例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58例经手术治疗,18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所有骨折患者均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对76例骨折患者行SPECT显像、CT扫描和SPECT/CT融合骨显像,分析骨折端的放射性分布及CT特征,观察骨折端放射性浓聚是否连续性通过骨折线,跨越两侧骨折端,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最终骨折愈合情况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

结果

76例骨折患者,58例SPECT/CT融合骨显像显示放射性浓聚连续性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诊断为骨折具有远期愈合能力,经对症保守治疗,证实52例骨折远期愈合,6例未愈合,SPECT/CT对骨折远期愈合诊断的准确率达89.66%(52/58)。18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诊断为骨折不愈合,且不具备远期愈合能力,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对骨折远期不愈合诊断的准确率达100%(18/18)。

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较准确地评价骨折的远期愈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恶性单发肺结节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程度的差异,分析肿瘤不同生长模式对18F-FDG摄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0例恶性单发肺结节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定结节各边缘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及血管集束征)所在区域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标准化摄取均峰差(ΔSUV)。应用多组间均数比较
辐照后的玻璃可经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检测出ESR信号,包括本底信号、机械信号和辐射信号。ESR信号的大小与受照剂量基本成正比。当发生核事故或突发辐射意外时,可以通过对受照人员随身携带物品或事故区域内的玻璃进行ESR测量,快速估算事故剂量,评价事故的严重程度,并对受照人员进行及时的医学救治。玻璃具有廉价、化学惰性、刚度好、易于处理、普遍易得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笔者主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因病致死的首要死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CT血管成像(CTA)检查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心脑血管,清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部位。传统的心脑血管扫描分为两次,辐射剂量大且操作复杂。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心脑血管联合扫描一站式成像进行了研究,其简便、快捷、无创、辐射剂量低、对比剂使用少、准确性高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笔者就CTA在心脑血管一站式成像中的研究进
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判断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以及冠脉是否有狭窄对预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意义。双能量CT心肌灌注检查在临床上多用于静态评估心肌血池,用于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检查。笔者将近年来双源CT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的原理、扫描方法、图像采集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笔者报道了一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18F-FDG PET/CT影像学等方面分析该病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了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要点。研究结果显示,本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为巨大软组织团块影、边缘光滑、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18F-FDG代谢团块状增高,SUVmax为26.2。
期刊
目的检测分析放射性肺纤维化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是否通过EMT途径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将180只C57BL/6雌性小鼠按体重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照射+TGF-β3组(简称TGF-β3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经20 Gy 60Co γ射线单次胸部照射后,分别腹腔注射0.5 mL 0.9%的生理盐水和TGF-β3(
SPECT一直被认为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但SPECT/CT、物理校正(光子衰减、散射等技术)及图像重建算法等技术的出现推动了SPECT/CT定量技术的发展,目前SPECT/CT已经可以进行类似PET的定量分析。多种技术的整合使SPECT/CT在图像采集及处理方面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使定量更加准确。笔者主要对SPECT/CT的硬件、物理校正、图像重建算法的临床应用及不足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心脏受累心肌MRI对比剂延迟强化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HCM患儿7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心脏MRI检查,并行对比剂增强心肌显像。根据左心室心肌是否存在延迟强化,将患儿分为延迟强化组和非延迟强化组,并进一步分析受累心肌对比剂延迟强化的范围及程度等。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儿的预后差别,两组临床数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3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腺癌88例,鳞癌55例),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并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血清CEA、CYFRA21-1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
目的探讨在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患者术前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序贯纳入本院甲旁亢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前1~2周检测血清甲状腺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值。静脉注射99TcmO4- 40~60 MBq后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待采集结束后,再次静脉注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