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现象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存在于人的情绪、人际、行为等不同方面。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说它神秘,那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而已。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它和把握它。因此,打破坏的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笔者班中有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月,父母均是工厂的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对月的期望值比较高,从小就灌输给月学习能改变命运的信念。月从小就好学,做完作业就阅读课外书,很少跟小伙伴们交流、玩耍。当然,父母也不赞同她玩耍,一看月空闲了会催促、安排她超额完成学习的内容。月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的表扬、同学羡慕的眼神、亲戚的称赞让她更加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加沉湎于自主独立的学习中。
  月求助的主要原因是看到别的同学开心地玩耍,而她无法拥有欢快的心情、愉悦的心境,充分享受与其他伙伴在一起的时光,她总对那些尚待解决的事情忧心忡忡,对流逝的时间满怀惆怅。她不会享受闲暇,一有空就想着读书和做作业。有时刻意不让自己學习,那瞬间她觉得很不舒服,同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无所适从感。但如果一直沉浸在学习中也会觉得疲倦、不舒服、了无趣味……因此,学与玩的状态下始终在她心中纠缠。
  在高强度的学习中,据可靠的科学数据显示很多孩子可能或强或弱有些强迫。这对于学习的习惯养成和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专注于学习内容是有帮助的,但也要有享受闲暇的能力。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闲暇”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说,是人际互动、内心反省、生理、心理状态调整的黄金时间,比如在和同学、家人娱乐时、在度假的过程中短暂等待游乐项目的闲暇中,这些时刻从词源上来说是丰满、轻松、单纯、甜蜜的,但对于月来说这些词源接近于“空洞”。丧失时间的感觉令她无法忍受,月会感到正在丧失自我。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她当然会想方设法消灭空闲。而且,这种“享受闲暇”的方式也确实让她获益。从月的生长轨迹来说,她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承认,她自始至终都试图通过大量增加的活动修复较低的自我认同,并从外界获得自己不敢给予认可,同时增加了跟父母和老师的情感的正向、肯定性的联结,增加了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尽管月强调这种行为方式给自己造成的烦恼“莫过如此”,但实际上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其实质是童年时期对闲暇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形成的强迫性的重复。月现在处理学习和闲暇的模式再现了对童年的忠诚,忠诚到都不愿意让自己在闲暇中舒服些,一旦舒服了即是对父母、老师的背叛。
  基于强迫性重复的特征,要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需要心灵与强迫性重复的力量做顽强斗争。在跟月多次的谈话和探索后,共同进行了转化之旅。转化是一个漫长、艰辛、执着、智慧的过程,首先赋予自己一些权利,如享受闲暇的权利,留存充裕的时间来给自己,适应不舒服的感觉,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这种不舒服发酵,让自己在这种感觉中浸泡,慢慢地适应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起初,只持续体验几分钟,为的是不要产生焦虑。然后逐渐地延长时间,坚持做、反复做。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自己的心声,细心体会内心的感受,了解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处于强烈的情绪体验中时,不要搜集更多的不良的东西来证据明自己的不舒服,以防止出现认知偏差。经过一段时间后,情绪的波动时间会越来越短,同时增加运动和家人、同学的交流,变化交流的方式和形式。同时为了巩固疗效,将体验在生活中进行系统地扩展,结合自身的习惯,增加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花10分钟记录白天的闲暇经历:做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思考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意义是什么。寥寥数语。开始,强迫自己这么做,但渐渐地,每晚写日记的习惯让月在白天参与闲暇的分配时有很强烈的参与感,能够更清楚地体验它们。对空闲时间的享受,令她感受到快乐、轻松、满足、幸福。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若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关注学情,以学生为本,设计与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同时,还需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单一教学。  一、结合生活,激活经验,升华情感  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书本的限制,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也是有诸多益处的,它可以帮学生化解郁闷、孤独、情感波动等负面情绪,可以修正孩子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可以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可见渊博的学识与较强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绝非生来就有,更多的是靠积累的实践经验,它需要教师留心日常教学现象,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边教学,边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经验,最终将教学经验变成较强的教学能力。  哪些做法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师锻炼自己,培养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呢?  第一步,慎用现成
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了每位数学老师的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被激发有很多因素,老师既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要能够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肯定会越来越热爱数学。  一、塑造自身形象,让学生亲近你  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从发型到着装既要体现老师的尊严又要让学生感觉舒服并且可以亲近。老师要精心准备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一定要精彩,要让学
期刊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如何在21世纪占领主动地位。其中被大家看准的一项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因为大家都充分认识到国民素质的优劣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新课标的出现,使英语教材越来越理想化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这是英语教学观念的升华。人人有交际的需要,初中生更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挣脱考试束缚,真正地把提高学生
一、引言  随着孔子学院的创办,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儒家文化的热潮。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达了重要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其它领域,都应传承儒家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加强弘扬力度。由于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与理论上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中
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采用人机对话模式有着客观公正、提高效率、针对性强等独特的优势。但笔者根据实践和观察,发现不少考生在该项考试中精神紧张、声音颤抖、表达含糊,不能顺利地完成考试,究其原因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心理不适所致。以下试从造成心理不适的原因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把准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适之“脉”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一个人某种行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当事人的某些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初中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学生实际生活与知识的纽带。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已有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把应用意识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由于实际应用源自生活,是学生长期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典型事例,所以这种尝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全面思考联系提供可靠的平台。而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实际数学应用问题考查类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