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鸢鹞舞翩跹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春风荡漾,万物复苏,人们都从屋里走出来,室外运动变得炙手可热,而放风筝不失为最好的选择。不大不小的风,阳光明媚,看着漫天飞舞的风筝,人都会有一种飞翔的冲动。
  谈起风筝,其实它来历甚久。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春季来临,万千鸢鹞舞翩跹,足以说明潍坊风筝的盛况。
  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风筝,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
  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伴随着风筝的兴盛,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风筝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种技艺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扎
  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
  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
  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
  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
  绘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
  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潍坊的风筝艺人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
  三大流派
  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做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一、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现代新式风筝而言的。其特点是:
  (1)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地说,在艺术上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的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民间风筝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其主题是有选择的,形式讲究装饰性。
  (3)民间风筝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
  (4)民间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在制作中往往相互观摩、磋商,加之祖传、世袭的因素,所以,民间风筝带有古老传统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二、传统艺匠派
  潍坊由于出现了卖风筝的生意,专职风筝艺匠也就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订做,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创新派
  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踊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六大类型
  潍坊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潍坊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串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潍坊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潍坊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潍坊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潍坊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潍坊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国际风筝节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的新路子,从第16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使风筝会越办越好,吸引了众多游客,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
  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节庆的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观看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等。
  国际风筝联合会
  在第六届风筝会上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
  隆重的开幕式,大型民间传统歌舞表演,变幻多姿,焰火礼花,绚丽多彩。在浮烟山或渤海滩举行国际风筝赛暨中国风筝精美比赛,中外风筝各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色彩和风格及放飞技巧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赏者。
  这里的传统婚礼表演,坐花轿、拜天地、交杯酒、入洞房,再现古代婚俗,令人心驰神往。村内的民俗博物馆,可让人了解鲁中农村的百年习俗。“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随农家俗”,在这里客人可尽情地体验享受农家生活。同时,风筝节又是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盛会,期间举办潍坊市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吸引着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洽谈贸易,投资办厂,进行技术交流和观光游览。
  历届风筝节的中外风筝佳作,在潍坊风筝博物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陈列展出,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每当我看见他那双大手,就有一种厌恶之情涌出来。  不知为何,我的后桌小轩老在上课时捉弄我。他就像一只可恶的苍蝇,赶都赶不走。  那天课间休息,我正在写生字,写完还要做笔记,可忙了。小轩呢?他啥事儿不干,就坐在那儿跷着二郎腿,手里攥着笔发呆。过了一会儿,我有点事儿要出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刚站起来,就感觉头皮突然被一股力量剧烈地扯向后面,一阵刺痛,怎么说呢?就像一盆麻辣烫泼到了后脑勺上。我坐下后回头
8年前,我在瑞士认识了我现在的先生伯恩并相恋,然后结婚。于是我有了一个名叫苏珊娜的瑞士婆婆,自古婆媳就难处,中国媳妇碰上瑞士婆婆,思维观念和处事态度都有异国之别,相处起来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我们这对异国婆媳之间不断涌现的矛盾是如何微妙消失,并建立起诚挚情感的?    瑞士婆婆不欢迎我    我的婆婆苏珊娜,是个固执的女人,不赞成儿子娶异国女子。所以,我与伯恩要自主结婚。婚礼刚开始,婆婆却突然闯了进
新学期开始了,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4天军训。这4天中,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开始时的紧张腼腆,有结束时的自信轻松,有对初中生活的期待,有对艰苦考验的踟蹰,有在食堂门口的歌声嘹亮……  4天军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教官。我们连队的教官长着一副“厨师相”:长而略鼓的脸庞,圆圆的眼睛,微微耷拉的眼皮,稍胖的身材,健壮的四肢,脸上时时挂着笑容,让人在见到他时会隐约产生似乎在哪个餐厅的厨房看到过他的错觉。而且
当你的宝宝终于能慢慢地撒开脚丫自己走路,从此告别整天抱在大人怀里的历史时,家长就要根据宝宝不同的学步期,为宝宝准备不同的学步鞋。   0至4岁宝宝的小脚丫非常柔嫩,足底有厚厚的脂肪遮盖足弓,令足部扁平,形成“假扁平足”的现象。宝宝开始学走路了,家长要注意保护学步宝宝的小脚丫。宝宝学步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应该穿不同的鞋。   15个月前:鞋底薄的软身布鞋   约15个月前的宝宝处于爬行期至学步初期阶
我可喜欢吃小龙虾了,什么蒜香的、麻辣的、油焖的……以各种方式烹饪的小龙虾我都爱吃。吃是吃过很多次,可从来没有亲自钓过。  暑假的一天,我躺在床上正无聊,爸爸提议:“要不,我们一起去钓虾吧!”“钓虾?太好了!”我立马起身,胡乱穿好鞋,催促爸爸快点儿带我去。爸爸果然是钓虾高手,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两根钓竿。我提着桶屁颠屁颠地跟在爸爸后面,和他一起来到一个池塘边。  这是一个水深一米左右、面积只有一间教室
爸爸妈妈喜欢侍弄花草,我家的小阳台被他们打理得俨然成了一个百花园,高的矮的,直立的攀援的,四季如春。有时,我也会和他们凑在一起,摆弄这些花花草草,可我怎么也做不到他们那样虔诚。每当那些花草触碰到我的手掌手背時,我总觉得它们缺少了生命的温度。和花草相比,我更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狗。  爸爸说我从小就喜欢狗,他常说我还被他抱在怀里的时候,一见到狗就兴奋,总是想要挣脱他的怀抱去摸它们。说来也怪,邻居们家
沛县胡寨镇草庙村是位于苏鲁边界毗邻微山湖的一个小村庄,也是江苏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2005年底,这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村级债务超过了30万元。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开展“双新”工作以来,草庙村村民们艰苦创业,发展高效蔬菜种植取得喜人成效。2010年,全村2100多名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200元,村级集体资产近1000万元,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沛县和胡寨镇“新农村新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古朴的折扇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文人雅士摇起折扇,尽显风流倜傥,展现优雅的民风,它是挂在腰间或典藏室内的精装奢侈品。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折扇生产国和出口国,销往许多国家。荣昌折扇,是中国三大名扇之一,已经历300多年的悠悠历史。  折扇,又名“撒扇”、“纸扇”、“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
泰国以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奇特的民族风俗而闻名于世,珂伦族的“长颈女”恐怕是泰国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长颈姑娘是最美的,从小便以铜环缠绕女子脖颈,为此当地人把珂伦族俗称为“长颈族”,他们生长在泰国北部夜丰颂府的珂伦族村寨里。   据说,要做长颈女是要经过挑选的,只有出生在某个特定时辰的女孩才可以被选中。被选中的女孩从2岁起就要戴铜项圈,每年加一只,最多可到十七八个,重量达几公斤之多。一旦戴上,这些铜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