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消费品涨价:谁在浑水摸鱼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酱油醋涨价、榨菜提价、面条涨价、水饺鱼丸提价……进入10月份以来,大众消费品迎来涨价潮。在滞胀隐忧下,成本驱动的涨价潮能否成为相关公司业绩的救命稻草呢?消费品提价并不稀奇,但像本轮如此密集的涨价就非常鲜见了。
  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的传导,下游产品涨价有充分的理由。不过与以往涨价不同,本轮消费品涨价面临经济滞胀的隐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也在降速,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远没有结束,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绝非一涨了之。

消费品涨价潮


  11月19日,三全食品公告称,由于成本持续上涨,公司决定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及速冻鱼糜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幅度为3%-10%。
  三全食品是大众消费品本轮涨价潮中最新的一家。自10月中旬海天味业宣布提价以来一月有余,已经有包括安井食品、恒顺醋业和克明食品在内的10家上市消费品公司宣布提价,产品涉及酱油醋、冷冻食品、面条和豆奶等多个日常消费品,幅度少则3%-7%,多则15%-20%。
  除了通过公告宣布提价外,部分消费品公司侧面透露提价信息。金龙鱼在调研记录中表示,公司在2020年年底和2021年3-4月份调整了不同油种价格,整体涨价幅度约为10%-15%;雪天盐业和苏盐井神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了涨价信息。
  而且,本轮提价并非部分公司最终涨价结果。金龙鱼就表示,目前价格上涨幅度尚未完全覆盖原料上涨的幅度,后期需要关注原料的走势以及消费情况。正如金龙鱼所言,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8.75%,上年同期为12.1%,前三季度个位数的毛利率也是金龙鱼三年来毛利率的最低值。
  与金龙鱼类似的消费品公司不在少数。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影响,下游企业不得不做出调价的决定。不过在涨价公司中,也有部分公司“浑水摸鱼”。公司毛利率越来越高,涨价似乎成为牟利手段。

涨价众生相 


  在调研记录中,金龙鱼表示涨价没有完全覆盖成本,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创下新低的个位数毛利率也说明了部分问题。而且,按照新收入规则,运输费用应计入营业成本中而非销售费用,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中“运费”为12.41亿元,基本没有明显下降。
  毛利率下降是主要消费品公司调价的直接理由。在发布提价公告的10家上市公司中,其2021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公司的毛利率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以三全食品为例,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6.12%,比上年同期的36.73%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即使向前回溯,三全食品的毛利率也基本都在30%以上,目前已经是公司毛利率的谷底了。而且2020年,三全食品已经将运费由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不存在运输费用影响导致2021年毛利率异常下降的因素。
  其他部分涨价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也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无论是上游原材料、运费等涨价,或是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冲击,这些毛利率明显下降的消费品公司有十足的提价理由。
  作为对比,部分消费品公司提价的理由似乎没有这么充分了,毛利率早已登上历史高位,三季报也没有明显的下降,宣布涨价到底真的是成本上涨还是借机提价呢?
  涪陵榨菜就是典型的代表,其公告稱,由于成本持续上涨等原因,公司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各品类上调幅度为3%-19%,且已经在公告前开始实行。
  榨菜的主要原材料是青菜头。根据重庆涪陵区政府网站,2021年青菜头均价达到1200元/吨,创历史最高;2019年和2020年青菜头均价在690元/吨、730元/吨左右,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确实有了明显的上涨。即便如此,2021年前三季度,涪陵榨菜57.05%的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的57.88%、2020年全年的58.26%相比基本没有下降。
  单看三季度,2021年三季度,涪陵榨菜的毛利率为51.64%,同比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环比二季度也是如此,公司毛利率似乎有了不小的下降。中信建投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下半年公司用新收购的青菜头较多,2021年收购成本相对较高,对毛利率影响较大。
  中信建投表示,2021年青菜头市场供给紧张,价格大幅提升,2022年青菜头预计供需趋缓,价格有望回落至正常水平,公司毛利率有望回暖。且不论青菜头涨价能否持续,超过50%的毛利率仍是涪陵榨菜毛利率的历史高位。
  作为一家“网红”公司,上市以来,涪陵榨菜的毛利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3年之前公司毛利率基本在40%以下,2014-2017年在40%-50%,从2018年开始都在55%以上,即上市后每隔3-4年公司的毛利率就要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这自然离不开涪陵榨菜不断的提价,2016-2018年,公司每年都发布提价公告,2019年和2020年虽没有提价公告,但公司榨菜单吨收入分别为14440元和14565元,依然涨势不减。
  与高端白酒、珠宝等奢侈品不同,大众消费品与民生息息相关。企业为了弥补原材料涨价等带来的经营压力而调价在市场的承受范围内,一旦涨价成为企业牟利的手段,那么企业终究难逃涨价反噬,尤其是在滞胀阴影的当下。

滞胀忧虑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对11月份的预测,“滞胀”忧虑的市场主流认识继续保持。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4.9%,略低于市场预期。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预计中国全年增速在8%左右。国盛证券据此推算,若全年GDP增速8%,四季度同比增速仅3.6%;若全年8.1%,四季度仅3.9%。换言之,若全年8%左右,预示四季度可能“破4%”。   经济增速在逐季而下,与大众消费品息息相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样不乐观。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速为4.6%。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万亿元,同比增长14.9%,两年平均增长4%,增速有所回暖。
  即使稍有回暖,与疫情前相比增速也有明显下降。2018年和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8.1万亿元和41.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9%和8%。随着规模的扩大,增速有所下降并不奇怪,2018年之前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已经在小幅下降,2018年和2019年降速已经开始明显扩大,说疫情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断层式下跌”并不为过。
  一方面是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降幅明显;另一方面则是涨价链条不断“传染”。从上游的大宗商品到中游制造业企业直至如今终端消費品涨价潮,成本驱动的涨价潮是企业被动行为。不少消费品公司收入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提价后能否以价换量呢?
  在近期发布涨价公告的10家消费品公司中,仅有两家公司并未出现季度收入增速下降的情况,其余公司在2021年的收入增速都在明显下降甚至负增长。以海天味业为例,2021年二季度公司收入51.74亿元,增速同比下降9.39%;三季度收入为56.62亿元,增速仅有3.11%。
  季度收入负增长是海天味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收入增长不到5%同样是首例,却在2021年二、三季度同时出现。在收入难以保证增长之下,本就有成本压力的净利润增速自然表现更差。
  企业增长最佳表现之一是量价齐升。当下大众消费品公司的收入增速要么明显放缓,要么呈现负增长。“量”难以持续增长,以价换量是否好办法呢?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居民收入亦受到明显影响。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同比名义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增长5.1%。2018年和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228元和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和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和5.8%。
  可支配收入增速逐年明显下降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消费。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物价上涨之时更是如此。中金公司认为,疫情对于需求侧偏长远的负面影响可能在逐步体现,2022年中国需求可能继续偏弱,并且可能成为海外需求回落的预演。
其他文献
一、结论与概况  回顾上半年的春季报告,我们预期在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资产价格获得支撑,复苏继续推动原油及燃料需求增长,基本面维持紧平衡状态,驱动油价继续震荡修复。在年中油价达到最高点之后,下半年供给增长和需求收缩将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  远期来看我们认为油价涨势放缓的逻辑增强,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收紧拐点确认,需求复苏增速下滑,而OPEC+和美国也会进一步推升供给来控制油价。但短期内由于其他能源供
荀玉根  目前市场表现比较弱,叠加当前估值尚可,流动性较为充裕,跨年行情启动的可能性较大。  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宽基指数整体走平,如沪深300指数从8月初至今一直在4850点上下震荡,万得全A也在5700点附近摆动,大家对指数的感觉是整体比较平淡。那当前指数这种窄幅震荡大概处在历史上什么位置?又会持续多久?  首先,当前市场振幅已创2005年以来新低。我们用区间内最高价相对最低价的涨幅来量化指
微芯生物(688321.SH)是一家创新药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48.61%;净利润亏损2425万元,上年同期为3843万元;公司11月23日收盘总市值150亿元。  2021年以来,微芯生物采用了更加激进的研发投入会计处理政策,大额在建工程也存在延迟转固之嫌。如果没有激进的会计政策,2021年将发生更大的亏损,此举存在粉饰业绩护航再融资之嫌。激进的会计政策
11月19日,聚光科技(300203.SZ)发布控股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普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普渡科技”)拟减持不超过40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04%。  2021年前三季度,聚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0.87亿元,同比下滑11.35%;净利润为-6127万元,同比下滑245.05%。  与经营业绩相对,7月以来,聚光科技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由10.59元/股低点最高升至28.9
史蒂夫· 斯托加茨/ 著  最近在看史蒂夫·斯托加茨写的《微积分的力量》,把微积分的历史重新梳理了一遍,写出了微积分的灵魂。  自古以来,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二维平面上特定形状的面积问题。如果涉及曲线,则会变得很让人头疼。比如,最规整的曲线——圆的面积,就让人无从下手。阿基米德这样的天才,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解决的思路大概是,既然直接求面积走不通,那就绕个道,先把圆尽可能切分,再重
青木股份主营业务是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一站式综合电商服务。目前,青木股份正在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已经通过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校,但公司因疫情而来的业绩具有不确定性。警惕大客户流失  青木股份主营业务涵盖电商销售服务、品牌数字营销、技术解决方案及消费者运营服务三大板块。2020年,公司收入为6.49亿元,其中电商销售服务收入为5.65亿元,占比为87.15%;品牌数字营销收入为3655万元,占比为5.6
中青宝(300052.SZ)近期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8.53%;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1万元,同比增长205.78%。  单从数据角度来看,虽然公司业绩触底反弹,但仍远低于疫情前的利润水平。更有意思的是,相比尚未完全恢复的业绩,中青宝二级市场的股价却一飞冲天,9月6日至11月21日,公司股价由8.20元/股最高涨至42.63元
在内地资本市场,尽管公募基金最早出现于1998年,但是其作为市场的主要力量,则普遍被认为是从2005年到2007年的A股市场大牛市开始的。  在这个时间点之后,A股市场共出现了5次比较明显的牛市行情,分别是2005到2007年的全面牛市、2009年的4万亿元刺激牛市、2013年的小盘股牛市、2014到2015年的杠杆牛市、2019年到2021年的结构化牛市。在这5个牛市中,凭借明显的赚钱效应,公募
早在2019年时,社区生鲜、无人零售、O2O等各式各样的新零售模式层出不穷时,笔者依然坚定看好经营管理优秀的线下生鲜连锁,模式的变化都只是“相”,服务、品质和供应链才是“如来”,这需要企业打好基础,修炼内功。  业内人士调侃新零售最大的坑就是“新”,零售没那么多“新”,所有的新模式都先看它半年再说。两年后的今天,生鲜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局——互联网巨头们重金进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上市融
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是义翘神州(301047.SZ)IPO之后的首份财报,但却不幸业绩变脸,而这离公司上市不过三个月。  义翘神州是一家从事生物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公司于2021年8月17日上市,实际募集了49.8亿元。三个月后义翘神州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13亿元,净利润5.5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3.92%、25.88%。从目前来看,公司全年业绩负增长的概率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