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因素与审美样式的创造——山水画创作思考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的山水画创作技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其技法因素与审美样式的创造值得深入探讨。如何建构走向现代的中国山水画的新的绘画语言,首要前提是对原有的技法模式作新的整合。
其他文献
兰花自古视为君子,美人是德操高洁的象征:如何画好兰花,画家各有心得。本文从情感、技法和时代感诸方面探讨画兰的得失。
本文对《论崔夫人—〈西厢记〉揭密》一文提出异议:崔夫人是莺、张爱情的“促成者”这一论点难以成立,所谓的“证据”很大程度是对原文的曲解,且回避了原剧中许多显而易见的事实
由南京大学、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艺术百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00年南京中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7月4日至5日在南京石城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是继1986年山西临汾中国古
邢少兰自学成才,后师承朱屺瞻、宋文治,并转益多师,向许多名家前辈救教。他的特点是师承中求新,注重于“师造化”。少兰的画由花鸟入山水,近年以兰为主,烂熟于胸,挥之即出。
戏曲现代戏经过20 世纪百年上下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戏曲现代戏主要是一个题材问题,而就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而言将题材作为重要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提出来,这只是中国戏曲特有
画家辛勤耕耘,从事艺术创作,先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和讲学,深受欢迎。
该文从昆、京等剧种声腔衍变着眼,论证演唱形式的衍变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剧种都含有其他剧种的影子,概难免俗。
文艺必须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从接受效应看,社会效益是质,经济效益是量。二者如何达到最佳结合,本质上牵涉到文艺与大众的关系问题,文艺归根结蒂应属于人民。
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众多现代画家所关心的。现定居意大利的著名华裔画家霍刚,以他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或可为我们研究探索中国现代
姜西是位著名的中国花鸟画家。同时精研山水画和人物画。现任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慈善总会东慈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十次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