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通过课堂练习, 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 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认真设计,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从中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突出重点。讲授新课要突出重点,练习也要突出重点。要在知识的联接上动脑筋,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功夫。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要让学生集中练习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得到间接条件,从中寻找正确的解答方法。再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难点已不再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而在于如可将除数变成整数, 再根据商不变性质确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因此,在教学新课前应当针对性地复习商不变性质,使学生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讲解重点内容时,不惜多花时间,注意在慢在求稳,稳中求透。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追求教学“速度”,而应该做到:教师讲重点的语气抑扬顿挫、语速适中,使学生自由讲、分组讲、表演讲等形式讲明白,保证学生动手动眼的时间,讨论争辩的机会,思考练习的佘地。只有这样,学生遇到难题才能做到迎刃而解。
  循序渐进。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设计练习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选择练习内容要按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要分层次, 探索问题要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如第一阶段是理解知识,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时便应紧扣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二阶段是巩固知识技能, 练习时注意以旧带新, 新旧呼应,形成系统,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第三阶段是应用知识技能,练习时应让学生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阶段是发展知识技能,练习的内容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思考性,难度也适当地增大些。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 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性, 结合例题练习行程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 再通过变换条件、补充问题等方法, 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对行程应用题有更高层次的认识。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概念,是朱熹在总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相关思想时提出的。在现代教育中,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个体差异,就学生个体而言,存在着自身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一定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这是因为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上,特别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上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他们所掌握的社会经验、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深度也都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使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的共同特征。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才能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以张扬。
  融会贯通。单调重复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且不利于智能的发展。所以,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内容的更新、形式的变化,有系统地练习。比如:进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时, 设计的练习应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求面积间相关联的知识系统地学习,使学生对各个图形的面积求法有所区别认识, 又注意相互联系, 然后再设计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知道这些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几个已学过的图形组成的。学生注意了知识的系統性,对新知识便会融会贯通。
  总之,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 我们要充分地把握好新教材的特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提高口算能力也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  传诵的口算教学重在让学生掌握统一最优化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达到又快又准的程度,即重现口算技能和速度的训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口算教学?现在我结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内容谈一下我的初步探索。  一、展示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内涵,
摘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教师这一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教授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激励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就这一点,我对教学评价做了一点点研究,用这篇文章来阐述一下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从而让我们了解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更好的利用教学评价,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教学任务  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影响  作为教师,教学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问题非常突出,面临着计算课课堂教学新理念与学生计算能力,基础训练之间的困惑。计算教学历来都是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每次测验失分率最高的就是计算题,老师们总埋怨学生们太马虎。计算能力太差了。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客观分析一下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一、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通过对心率减速力(DC)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探索DC值与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从而评估DC
摘要:一般来说,泰语的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然而,目前许多学校所开设的泰语专业时间并不长,其中尤其以泰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最突出。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泰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泰语听力教材、泰语听力教学模式、泰语听力教学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了相关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当前各学校的泰语听力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泰语;听力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对
目的: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可根据病理表现分为慢性萎缩性、慢性非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慢性胃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
  目 的 : 观 察 大 黄 碳 酸 氢 钠 片 对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maintain hemodialysis,MHD)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的影响,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探讨复方大黄制
摘 要: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然而一次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地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异化形式普遍存在,且这种随意的、不够专业的参与,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甚至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建议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着手改进,切实发挥家长有效参与的积极作用,避免异化形式对参与实效的制约。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长参与  在我国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5+2=0,即五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