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通过对成功型创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特征的界定,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模式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成功型创业人才
[作者简介]樊艳君(1963- ),女,湖南宁远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湖南 永州 425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170-02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创新人才。在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树立高职教育是一种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以发掘人的潜能为重点的教育的新理念,从而走出单纯的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传统观念,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在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的基点之上得到崭新的提升和释放。
一、高等职业教育成功型创业人才的界定
成功型创业人才是指能充分利用自己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自己设想的人才。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功型创业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业家才能,善于发现机会并通过创办企业来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的人,即“企业家、实业家”。广义的成功型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冒险、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创造才能,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推动事业发展的人,即“开创事业的人”。成功型创业人才既可以是白手起家创办企业的企业家、创新理论的学者和创新管理的领导者,也包括立足本职岗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进行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益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等,还应包括个体劳动者、独立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等“非工资就业者”。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的综合素质与个体特性:
1.具备一个成功创业者的综合素质:(1)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共事,能赢得别人的合作,对人不压服,而用说服与感化。(2)决策才能。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而不凭主观想象作出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3)组织能力。善于发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4)恰当地授权。能把握方向,抓住大事,而把小事分散给下级去处理。(5)善于应变。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6)勇于负责。对国家、对职工、对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有高度的责任心。(7)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技术、新观念,都有敏锐的感受力。(8)敢冒一定的风险。有雄心,对企业有更大发展的风险敢于承担,能创造新局面。(9)尊重他人。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能吸取合理的意见,不狂妄自大,能体谅下级。(10)品德超人。品德为社会和企业内的人们所敬仰。(11)有健康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
2.具备一个成功创业者的个性特性。一个成功创业者的个性特性由创造性品格和非智力因素构成。(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密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二、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应把握的原则
高职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就是确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最终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开发学生的动力系统。主体动力系统是指主体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能动的、对其进程表现出深刻影响的运动现象与组织。它能对主体生长与发展引起必然的渐进的质变,从而改变和加速主体生长的进程。因此,必须多为学生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从社会条件到主体需求者内部的条件),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进行真正的动力开发,以满足学生内在的基本需求。此为出发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动力就会逐渐形成,进而在本质上促进了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2.工具性原则——强化学生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争取成功的积极进取的价值意识、思想类型和心理、生活态度的一种特征。它是主体学习实践的产物,突出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成就意识包括期望、希望、理想、信念的追求等。无论是失败者心态,还是成就意识,作为被检验的价值事实,都会表现出其固有的价值倾向,只不过前者是否定性的,后者是肯定性的而已。
3.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教学方法上,应强调活动性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其实践活动中,可以将其教学的操作性原则浓缩为“低、小、多、快”四个字,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这四个字所实现的是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多样性的统一。在实践活动中要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先行知识与技能两个层次。即首先描述为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用逆推的方式将目标逐步分解,直到列出必需的先行条件。再将学习任务或目标分解成构成它们的简单的子成分。任务分析有三步:(1)确定先行技能:即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知道什么;(2)确定子技能:在完成终点的目标前,学生应习得哪些子技能;(3)对子技能如何形成终点技能,做出计划和安排。
上述原则是从学生不同的发展角度来看的。首先,要求学生要有积极的学习的成就需要和动机,在活动中强化成就意识,按循序发展的原则,实现学生的成功。
三、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的模式创新
1.锁定目标。高职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之形成稳固而全面的成功创业人才基本素质;形成开创性的个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广泛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2.更新理念。首先,应转变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确立以成功型创业人才为核心的现代职教观。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是就业的“起始开端”而不是“终极教育”。其次,改变专业必须对口的就业观,确立就业就是一个不断创业、主动成功的动态过程的观念。第三,转变单一的成才观,确立复合通用的成才观。现代社会所青睐的人才不再是专业定向、思维定式、技能定型的毕业生,而是具备宽泛专业基础,适应多变的竞争趋势,敢于独立创新等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3.模式架构。(1)进行学生主体性的养成。个人主体性的培养只有通过合理关系的建构才能实现。要通过师生的交往使学生在已有的自我基础上形成新的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的转变中,形成精神的超越。(2)在科技与人文整合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要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知识结构、创新人格。这三者无一能够离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应培养的是学生在经济杠杆之外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是为了负起人生和社会的责任而产生的工作热情,产生一种自觉的生命创造力。(3)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培养和形成。
高职院校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可从以下两个路径进行:一是立足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智力技能。创新智力技能的培养要以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实验、实训基地为依托。在实验中,转变传统的实验观,树立开放式的实验观。在技能实训中,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学生作为自主建构的主体。同时,要改变操作技能的分割化、单一化、机械化训练的状况,以实现其综合性、创新性、社会性的整合。二是以商业化为理念,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个路径可分为三个层次(类型)进行:(1)虚拟创业。即是利用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仿真系统所提供的较为完备的创业能力系统进行创业能力训练,从资金的获得,投资方面的选择到申办企业、生产经营的手续环节都可进行仿真性模拟。(2)依托孵化器创业。企业“孵化器”是通过为企业创业者提供低租金办公场所、秘书、通讯设施、计算机和技术、法律、管理知识咨询等多种服务与支持,推动企业成长。(3)自主创业。高职生从自身的优势、特长出发,以商业化为理念,自主开展创业活动。高职生自主创业,可以采取独立门户的形式,也可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珀西科,帕特里克亚·让娜·莫里丝.5I商业价值观:21世纪经理人成功的基石[M]. 张昕海,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美)拿破仑·希尔.成功学教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成功型创业人才
[作者简介]樊艳君(1963- ),女,湖南宁远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湖南 永州 425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170-02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创新人才。在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树立高职教育是一种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以发掘人的潜能为重点的教育的新理念,从而走出单纯的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传统观念,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在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的基点之上得到崭新的提升和释放。
一、高等职业教育成功型创业人才的界定
成功型创业人才是指能充分利用自己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自己设想的人才。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功型创业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业家才能,善于发现机会并通过创办企业来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的人,即“企业家、实业家”。广义的成功型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冒险、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创造才能,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推动事业发展的人,即“开创事业的人”。成功型创业人才既可以是白手起家创办企业的企业家、创新理论的学者和创新管理的领导者,也包括立足本职岗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进行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益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等,还应包括个体劳动者、独立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等“非工资就业者”。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的综合素质与个体特性:
1.具备一个成功创业者的综合素质:(1)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共事,能赢得别人的合作,对人不压服,而用说服与感化。(2)决策才能。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而不凭主观想象作出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3)组织能力。善于发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4)恰当地授权。能把握方向,抓住大事,而把小事分散给下级去处理。(5)善于应变。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6)勇于负责。对国家、对职工、对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有高度的责任心。(7)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技术、新观念,都有敏锐的感受力。(8)敢冒一定的风险。有雄心,对企业有更大发展的风险敢于承担,能创造新局面。(9)尊重他人。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能吸取合理的意见,不狂妄自大,能体谅下级。(10)品德超人。品德为社会和企业内的人们所敬仰。(11)有健康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
2.具备一个成功创业者的个性特性。一个成功创业者的个性特性由创造性品格和非智力因素构成。(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密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二、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应把握的原则
高职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就是确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最终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开发学生的动力系统。主体动力系统是指主体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能动的、对其进程表现出深刻影响的运动现象与组织。它能对主体生长与发展引起必然的渐进的质变,从而改变和加速主体生长的进程。因此,必须多为学生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从社会条件到主体需求者内部的条件),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进行真正的动力开发,以满足学生内在的基本需求。此为出发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动力就会逐渐形成,进而在本质上促进了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2.工具性原则——强化学生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争取成功的积极进取的价值意识、思想类型和心理、生活态度的一种特征。它是主体学习实践的产物,突出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成就意识包括期望、希望、理想、信念的追求等。无论是失败者心态,还是成就意识,作为被检验的价值事实,都会表现出其固有的价值倾向,只不过前者是否定性的,后者是肯定性的而已。
3.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教学方法上,应强调活动性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其实践活动中,可以将其教学的操作性原则浓缩为“低、小、多、快”四个字,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这四个字所实现的是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多样性的统一。在实践活动中要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先行知识与技能两个层次。即首先描述为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用逆推的方式将目标逐步分解,直到列出必需的先行条件。再将学习任务或目标分解成构成它们的简单的子成分。任务分析有三步:(1)确定先行技能:即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知道什么;(2)确定子技能:在完成终点的目标前,学生应习得哪些子技能;(3)对子技能如何形成终点技能,做出计划和安排。
上述原则是从学生不同的发展角度来看的。首先,要求学生要有积极的学习的成就需要和动机,在活动中强化成就意识,按循序发展的原则,实现学生的成功。
三、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的模式创新
1.锁定目标。高职教育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之形成稳固而全面的成功创业人才基本素质;形成开创性的个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广泛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2.更新理念。首先,应转变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确立以成功型创业人才为核心的现代职教观。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是就业的“起始开端”而不是“终极教育”。其次,改变专业必须对口的就业观,确立就业就是一个不断创业、主动成功的动态过程的观念。第三,转变单一的成才观,确立复合通用的成才观。现代社会所青睐的人才不再是专业定向、思维定式、技能定型的毕业生,而是具备宽泛专业基础,适应多变的竞争趋势,敢于独立创新等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3.模式架构。(1)进行学生主体性的养成。个人主体性的培养只有通过合理关系的建构才能实现。要通过师生的交往使学生在已有的自我基础上形成新的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的转变中,形成精神的超越。(2)在科技与人文整合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要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知识结构、创新人格。这三者无一能够离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应培养的是学生在经济杠杆之外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是为了负起人生和社会的责任而产生的工作热情,产生一种自觉的生命创造力。(3)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培养和形成。
高职院校塑造成功型创业人才可从以下两个路径进行:一是立足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智力技能。创新智力技能的培养要以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实验、实训基地为依托。在实验中,转变传统的实验观,树立开放式的实验观。在技能实训中,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学生作为自主建构的主体。同时,要改变操作技能的分割化、单一化、机械化训练的状况,以实现其综合性、创新性、社会性的整合。二是以商业化为理念,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个路径可分为三个层次(类型)进行:(1)虚拟创业。即是利用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仿真系统所提供的较为完备的创业能力系统进行创业能力训练,从资金的获得,投资方面的选择到申办企业、生产经营的手续环节都可进行仿真性模拟。(2)依托孵化器创业。企业“孵化器”是通过为企业创业者提供低租金办公场所、秘书、通讯设施、计算机和技术、法律、管理知识咨询等多种服务与支持,推动企业成长。(3)自主创业。高职生从自身的优势、特长出发,以商业化为理念,自主开展创业活动。高职生自主创业,可以采取独立门户的形式,也可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珀西科,帕特里克亚·让娜·莫里丝.5I商业价值观:21世纪经理人成功的基石[M]. 张昕海,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美)拿破仑·希尔.成功学教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