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本文笔者从学生的理想、创设教学情境、知识技能转化及师生沟通的艺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与实践能力,从而使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就业与升学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诱发;激发;提高;巩固;兴趣
为适应新一轮的福建海西经济建设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技术的工人、中级技术水平的农民、中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使命,作为中职教师首先在教学上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人手,想方设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重建学生学习信心。笔者结合在中职学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确定长远目标,诱发学习动机
相当一部分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方式方法欠缺,特别是这些学生自信心欠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怕。因此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中职生的职责是什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其次应以专业知识、训练技能为切入点,通过项目教学、实验操作、模拟演练等手段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不单单是专业科目,而且是学好专业的基础科目,例如学习加工制造类专业等等,如果没有掌握好数学知识,学好专业科则是一句空话。这样教师通过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目标,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时候,首先出一道算题:“1 2 … 9 10=?”让学生在下面演算,在肯定学生答案后,教师趁热打铁,再出一道算题:“1十2 3 4 … 99 100=?”让学生演算和老师比赛,看谁算得快和准?此时学生从情绪上更积极,想和老师挑战。但结果肯定是教师算得快,学生会认为:“老师简直神了!为什么老师做得快?用什么方法算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此时教师趁机抓住时机,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代以“1 2 … 99 100=?”的巧妙算法倾倒众人的故事。通过讲授故事,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学了本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你们也一定能够像老师和高斯一样迅速讲出答案。”本节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设计例题时再联系专业举一些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掌握本节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知识迁移。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肩负着把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迁移到他们所学的专业学科当中。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把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能力,把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到专业学科中去进行实际运用。例如:“三角函数、二次曲线、空间图形”等知识迁移到“土木水利工程类、加工制造类”等专业学科中,使他们真正懂得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学科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如果不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那么,掌握好专业学科的基础技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刻苦努力地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效迁移。
四、加强师生感情,巩固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新型的、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对于数学教学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中职生为什么不喜欢数学,主要在于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在于数学是高深严谨的。要让大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作为教师要运用亲切的语言来使学生首先接受教师进而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挖掘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教师心须平等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主动接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多关注、多鼓励、多引导、严要求。最终达到教会学生自知、自省、认识自我的目的。只有将教师、学生、知识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教学上产生共鸣,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思考,才会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精心的组织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尊重理解学生,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真正达到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教学目的,从中让他们在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在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诱发;激发;提高;巩固;兴趣
为适应新一轮的福建海西经济建设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技术的工人、中级技术水平的农民、中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使命,作为中职教师首先在教学上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人手,想方设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重建学生学习信心。笔者结合在中职学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确定长远目标,诱发学习动机
相当一部分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方式方法欠缺,特别是这些学生自信心欠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怕。因此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中职生的职责是什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其次应以专业知识、训练技能为切入点,通过项目教学、实验操作、模拟演练等手段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不单单是专业科目,而且是学好专业的基础科目,例如学习加工制造类专业等等,如果没有掌握好数学知识,学好专业科则是一句空话。这样教师通过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目标,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时候,首先出一道算题:“1 2 … 9 10=?”让学生在下面演算,在肯定学生答案后,教师趁热打铁,再出一道算题:“1十2 3 4 … 99 100=?”让学生演算和老师比赛,看谁算得快和准?此时学生从情绪上更积极,想和老师挑战。但结果肯定是教师算得快,学生会认为:“老师简直神了!为什么老师做得快?用什么方法算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此时教师趁机抓住时机,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代以“1 2 … 99 100=?”的巧妙算法倾倒众人的故事。通过讲授故事,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学了本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你们也一定能够像老师和高斯一样迅速讲出答案。”本节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设计例题时再联系专业举一些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掌握本节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知识迁移。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肩负着把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迁移到他们所学的专业学科当中。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把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能力,把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到专业学科中去进行实际运用。例如:“三角函数、二次曲线、空间图形”等知识迁移到“土木水利工程类、加工制造类”等专业学科中,使他们真正懂得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学科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如果不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那么,掌握好专业学科的基础技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刻苦努力地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效迁移。
四、加强师生感情,巩固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新型的、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对于数学教学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中职生为什么不喜欢数学,主要在于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在于数学是高深严谨的。要让大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作为教师要运用亲切的语言来使学生首先接受教师进而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挖掘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教师心须平等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主动接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多关注、多鼓励、多引导、严要求。最终达到教会学生自知、自省、认识自我的目的。只有将教师、学生、知识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教学上产生共鸣,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思考,才会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精心的组织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尊重理解学生,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真正达到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教学目的,从中让他们在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在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