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冲施肥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类产品良莠不齐,国内一些厂家甚至仅把粉剂变水剂,便成一种新产品
  
  
  翻开国家肥料标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我们还找不到“冲施肥”这个词眼。但是,当我们随便在农资市场逛上一圈,就会发现五花八门的冠以冲施肥的产品早已经挤满了货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冲施肥因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等优点成了农资市场的新宠,俨然成为厂家和销售者口中一种独树一帜的“新产品”。但其实冲施肥还没有国家标准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甚至连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义都没有。
  
   缺乏行业标准
  
  什么是冲施肥?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从事农资行业几十年的惠州市农资经销商蓝老板一时间难以回答。他表示,“冲施肥早就有了!”蓝老板手指着农资店里一堆高高的复合肥说,多年以前,农户就是用尿素、钾肥、碳铵等直接兑水使用;随着高溶解性的高塔肥的出现,复合肥也成了常用的冲施肥料;再后来,市面上出现了带有冲施肥名称的液体、粉状产品。“很难解释冲施肥,因为很多种肥料都可以冲施!”
  据了解,冲施肥目前尚无国家标准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肥料登记管理条例》中没有冲施肥的提法,目前只有水溶肥料的称法和相关行业标准,至于水溶肥料标准是否完全适用于冲施肥,业内人士表示有待商榷。
  有厂家表示,冲施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广州某农资公司销售经理阿伟直言,现在很多冲施肥其实只是叶面肥的延伸产品或转型产品。“换个包装,再或者把粉剂变成水剂,印上冲施肥几个字,就成新产品了!”
  对于冲施肥这样的一个概念,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金继运研究员亦指出,冲施肥并非特指某一类肥料,所有在灌溉时随水冲到田间的肥料都可以叫冲施肥。
  陈建生认为,冲施肥在本质上属于复混肥,现在有冲施肥名称的产品中都包含了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需要按具体成分参照国标中相关标准来细分,如复合肥、腐殖酸肥、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等。金继运认为将现在的冲施肥产品再制订一个冲施肥国家标准也不适合,“其实它只是一种施肥方式”。不过也有肥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冲施肥产品都会有一个特点:基本上都含有腐殖酸、氨基酸、微生物这类有机成分。
  
   种类花样繁多
  
  记者在省内各农资店里看到,目前市场上的冲施肥产品主要有液体桶装和粉末袋装、颗粒袋装等三种。从其化学性状及营养成分上大体上有三大类型:一是无机类型的,如磷酸二氢钾、尿素、高钙型、高钾型等;二是有机类型的,如氨基酸型、腐殖酸海洋生物型等;三是微生物类型的,如酵素菌型等,品种繁多。在这些产品的标签上注明,不但可以淋施,还可以喷灌、根灌、滴灌。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正规冲施类肥料产品生产标准都是遵照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等四项标准执行。但不少冲施肥厂家“研制”出一个新产品后,却在为肥料登记而发愁,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属于上述四类标准中的哪一类。
  水溶性肥料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但是,国内一些冲施肥产品为了达到炒作效果,将大量元素、氨基酸、腐殖酸、微生物以及微量元素统统囊括到产品有效成分中,一种肥的成分跨越五种类型肥料,成分搭配则可以达到十几种。
  目前,国内冲施肥已经变成一个涵盖多种肥料名称、多种形态、多种成分组合、多种使用方法的肥料综合体。如此多面的冲施肥不但让农户选肥时眼花缭乱,更容易造成使用不当,达不到预期使用效果,该产业混乱情形如同叶面肥行业一样。
  福建利农农业技术(惠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丽铭告诉记者,由于冲施肥里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子成分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混用不同种类冲施肥可能造成有效成分沉淀,养分损耗,对于滴灌用户来说,将有可能引起管道阻塞。
  
  “做叶面肥的都出冲施肥”
  
  两年前,惠东县农资经销商林老板还没有销售专门的冲施肥,厂家前来推销的也多为叶面肥。随着近两年冲施肥在国内的逐步升温,上门推销冲施肥的业务员来了一批又一批。不过,谨慎的林老板只代理了3种产品。他说:“以前做叶面肥的厂,不管大的小的,大都有冲施肥产品。”
  之所以众多厂家一窝蜂地涌入冲施肥市场,个中缘由跟叶面肥市场混乱的原因一样:行业门槛低。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台生产冲施肥的小型机器在市面上只要花5万元就能购买到,加上销售冲施肥原料的商家多如牛毛,生产冲施肥变得简单可行。
  “现在市面上最乱,最容易出事的产品无非叶面肥和冲施肥!”蓝老板大声疾呼。假劣产品开始充斥农资店,仅含有尿素的冲施肥以及打着洋招牌的产品越来越多。“有的冲施肥其实只能称得上尿素水!”“产品上写着是国外的企业生产,其实都是国内生产,再套上国外企业或者捏造一个国外企业名称,价格就高了很多!”蓝老板表示担忧。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还发现,有的企业甚至公开在网络上“租用”冲施肥产品的登记证。业内人士介绍,“一证多用”并不是叶面肥的“专利”,登记证过期的产品也大量存在。
  林老板担心这个混乱的行业和这些混乱的产品会步叶面肥后尘,成为问题产品。
其他文献
豆芽用“漂白粉”漂白;鸭子用工业松香来褪毛,还有之前曝光的用“洗虾粉”给虾美容等等。所用的加工手段均为食品生产不允许使用的,因为它们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毒副作用,比如损害肝肾功能、引起致癌效果等。针对这些伤天害理的行为,我们的监管部门绝对应该“零容忍”,并且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见到一起扑灭一起,为普通消费者营造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这也是我们对此问题的基本立场。  然而,结合这些年来的实际
期刊
年初就有专家预测:中国的GDP总额将在年内超过日本。随着二季度各国数据即将出炉,加之权威机构的预测,这个目标看来真的就在眼前了。然而好事还没完呢,更令人鼓舞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不久前访华时,甚至算出了中国GDP超越美国的时间表,要知道美国和日本可是当今世界的头两强,能够“赶美超日”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按理说我们应该举国欢庆才是。但意外的是,国人对此却很不以为然。  对GDP赶美超日不以
期刊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表示,当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统计,要尽可能消除中国统计的“神秘感”,不断提高中国统计的透明度。在主动披露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的采集汇总过程后,国家统计局又主动邀请媒体,详细介绍了CPI数据采集、汇总的全过程。有媒体报道,当前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调查队系统的3000名价格采集员,在中国550多个县市近5万个调查点,对262个基本分类、6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进行了规格采
期刊
编者按5月30~31日,中国市场学会和中国政策研究会共同举办《济南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高层论坛》。与会领导和代表对济南市粮食部门的探索和实践、业绩和绩效、经验和启迪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对我国粮食流通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建议。这里,摘要刊出《粮食流通产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的调研报告,供读者参考。文章认为,保民生、保安全是粮食流通产业的优先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
期刊
根据《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三级响应机制有关规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启动了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商务部表示,通过收储工作,发挥了储备的“蓄水池”作用,有利于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利益,促进生猪及猪肉市场稳定发展。  对于正在备受煎熬的广大养猪农户来说,这是一条姗姗来迟的利好消息。眼下的猪肉价格暴跌,已经让很多养猪农户亏损惨重。国家统
期刊
西班牙小镇马里纳勒达的镇长戈迪罗拥有试验“共产主义理想”的两大成果,即“农业合作社”与“房屋共建”。从公爵处没收的土地成为小镇最大的“试验田”,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享有利润和承担风险。  胡安·曼纽尔·桑谢·戈迪罗被称为西班牙最“红”的镇长。在西班牙市场经济和房地产业蓬勃上升的30年里,戈迪罗领导着2700多名市民固执地守卫着一种近乎绝迹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农业合作社共同劳动,盖房子无需按揭
期刊
食品饮品安全重于泰山。俗话说得好:水是生命之源。食品饮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身体健康的大事,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更是头等大事,我们究竟要喝什么样的水?矿物质水安全吗?向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合法吗?    食品添加剂不是妖魔鬼怪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可直接食用的有3000到4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从数量上看,越发
期刊
天气明媚,一头重1400磅的荷斯坦奶牛利比在太阳下悠闲地进行着食物消化,它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饱嗝会加重全球变暖现象。利比今年6岁,和其他74头奶牛一起生活在Guy Choiniere的农场里。它们正在参加一项旨在检验饲料变化是否可以减少奶牛排放甲烷气体的实验。甲烷气体是一种导致气候变化的高吸热气体。  从一月份开始,美国佛蒙特州的15所农场就改变了奶牛谷物饲料的成分,加入了更多的植物,如苜蓿和亚
期刊
在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宣布将食用油价格上涨10%后,国内另一家食用油大户中粮集团也准备将旗下的福临门食用油的价格上调。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尽管有消费者对此抱以质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食用油价格上涨成为必然的趋势。  近期以来,国际、国内的大豆、油菜子等炼油原料的价格上涨,不少品牌的制油成本不断增加。受此影响,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通知各地经销商上调旗下食用油价格,具体涨价大致在10%左
期刊
说起口香糖,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它。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口香糖由西方传入中国。也不知从何时起,口香糖和木糖醇成了“连体婴”,甚至木糖醇的名气盖过了口香糖,尽管不少人还不太清楚木糖醇究竟是什么。人们渐渐已经习惯在超市里随手拿一盒木糖醇口香糖,似乎有了它,口香糖由原来的“一无是处”,变成如今的清洁口腔预防龋齿同时还能够减肥的“良药”。  鉴于木糖醇的优点,它大有取代蔗糖成为第一甜味剂的趋势。它从最早的口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