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马克思故乡塑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我去了马克思故乡,带着崇敬,带着向往,带着从小到大数十年的梦想与理想,也带着使命和责任。我应德国方面邀请,为马克思塑像。这座塑像将于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之际立于伟人的故乡———特里尔市。
  光荣的使命和艺术的担当,告诉我应该去马克思诞生的特里尔寻根溯源,汲取灵感。虽然一路风尘,但神奇的遐想和迫切的愿望,使我时时沉浸在对一个伟大灵魂的创作激情中。
  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罗马时期便闻名于世。美丽的莫泽尔河从这里缓缓流过,映着典雅而古朴的城市。冬日阳光照耀下的红砂岩山丘和暖紫色森林,与罗马风格的建筑相映衬。城市大街小巷的石头路,历经千百年过往行人的足履,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教堂管风琴的圣音和这里舒缓的生活节奏,叙说着这座城市久远的历史。所有这些,都让人可以感受到一个伟人的诞生地,其文化土壤的丰厚。
  我和访问团的雪亮等一行四人在热情的特里尔市长莱博和副市长路德维希陪同下,从市府出发,步行至马克思故居。在这座独立的小楼内,展陈了马克思生平。从大量的图片中,可以了解到这位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当时的社会活动及其所产生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马克思出生的房间,那张古典风格的床及其它家具,那些泛黄的百余年前的老照片,令我们感受到一位在书本里、在想象里、在艺术作品里、在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伟人之真实存在。
  在这幢不大的小楼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样的律师世家,一个生命从他的诞生之日始,就有着理性与逻辑的基因。马克思的童年、青少年时代在特里尔度过,直至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且专注于哲学和历史的学习……继而,发起科学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创建第一国际,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故居纪念馆馆长捧出了历年来到访过的贵宾留名册,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少中国领导人曾到此拜谒。可见,马克思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位置。当然,不仅如此,在他离世后的一百多年里,他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剩余价值的理论,给全世界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此时,一尊马克思塑像的构思已在我眼前幻化……特里尔市各界在塑像的年龄段选择和立像地点方面早有一些考虑。参观故居后,我们在市长的引领下,到附近的一个小广场,他们希望塑一尊童年马克思,立于该广场树丛中。由于此前关于邀请中国艺术家塑像的事在德国已广为人知,因此,从柏林赶来的一些德国雕塑界同行、多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和市民代表,更有马克思的扮演者早已在此等候。西方国家有立像的传统,在公共环境做雕塑是需要经过社会多方人士、媒体反复讨论,最后由议会投票通过的。
  显然,在此等候的不同身份的人们,抱着极大的热情自发参与塑立马克思雕像这件公共文化事件。媒体主要关注三点:一是,为什么德国要立马克思像?二是,为什么要邀请中国雕塑家塑马克思像?三是,作者心中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面对媒体,我坦诚相告:马克思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使身为马克思故乡的德国更为全面地认识到其价值。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今天,中国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佐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作为中国人,中国艺术家,我从小就看到家中客堂悬挂的马克思像,那长长的头发和胡须,那深邃的目光,成为永远的记忆,刻入心灵,注入灵魂。我希望所塑成的马克思像应当选择这一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中国古语道,十指连心。中国雕塑家所塑的马克思像是带着情感温度的。关于马克思的立像地点,我们希望在一个更为开阔的空间。我告诉特里尔市长,我将塑造一尊行进中的马克思,以寓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特里尔市长莱博认可了我的创意。副市长兼规划委员会主任路德维希雨中陪同我们共同选址,并设计作品的高度。最后,确定雕像将立于特里尔博物馆前广场中心位置。此处靠近罗马时期遗址黑门,并以博物馆建筑为背景,遥對二百米外的马克思故居。很显然,雕塑和他的环境将融为一体,充满浓郁的文化与历史氛围,从深厚历史中,从古典哲学中走来的马克思,手挟厚厚的文论,在波澜壮阔的国际风云中,坚定、自信……
  离开特里尔的当天晚上,德方在著名的酒庄以马克思故乡酿造的葡萄酒为我们送行。
  在暖色的灯光下,我写下这样的句子:伟人的故乡———我们永远的精神梦乡!
  特里尔市长写下:卡尔·马克思塑像将是中国与德国之间架起的金桥……
  带着崇敬与使命,也带着马克思故乡的期待与真诚,我们结束了访问,回到国内,我开始了创作。
  雕像选取马克思行进中的姿态,有别于一般的站像、坐像的纪念碑,也有别于一般举手势的政治家雕像,而是着力刻画和表现作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马克思。他,从容淡定、迈步前行,行走在养育他的故乡———特里尔,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永远。
  雕塑运用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手法,不仅准确、微妙地表现了马克思的形像,更着重刻画了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方案稿传到了马克思故乡,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把马克思的精髓都融到了这座雕塑上!
  其实,近年来我创作了不少马克思恩格斯塑像,也通过塑像的机会,到中央编译局研读有关文献,请教党史研究专家,终于在恩格斯诞辰一百九十五周年纪念日之际,于2015年11月27日,一尊高2.7米的象征伟大友谊的马克思恩格斯组雕像落成于中央编译局广场。而今创作的马克思像将立于特里尔。
  特里尔———马克思故乡,我们精神的梦乡!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之日,正是塑像立到故乡之时,它契合德国人民的意愿,也表达今天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词汇是人们赖以沟通思想、进行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有一类历史文化信息密缩而成的词汇特别有意思,比如“推敲”,从在特定场合发生的差别其实不太大的push和knock这两个具体动作,演变为使用相当高频、语意全然不同、二字不能拆分的weigh或deliberate这一意义,这一演变过程不知何时开始,又是如何发生的,只是觉得精妙极了。另一让人击节称赏的词汇是“影响”。这个词的年龄比“推敲”还要老得多,在先秦
法国有一位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时说:“我每天早上醒来时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因为我的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现在春天来了,我上午在我居住的公寓旁边走走,尽管北京这么难看的一座城市,这么糟糕的天气,可是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5岁。不要太把孩子当一个孩子
我不会喝酒,但嗜茶。嗜到何种程度?这么说吧,除了服药,不喝水,只喝茶。这一喜好,是从我当兵以后开始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我参军去上海。上海确实繁华似锦,但它的自来水卻令人不敢恭维。有一句颠倒话叫“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正过来说反过来说意思一样。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上海的用水,大部分取自黄浦江。经过水厂处理,加进很多漂白粉,再送到千家万户中去。这种水,真难喝。刚开始,有人渴得口干舌燥,也不愿去喝
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信,促成了我2007年4月的一次韩国安东之旅。前后三天,我至今还恍若梦中。那感觉恰如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痕迹,但我已飞过。事情得追溯到当年二月的一天,我的电子邮箱出现了一位自称来自韩国的“小许”的来信,说邀我参加一个电影项目的合作。他是中国人,在韩国安东大学读研。至于他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小许”让我就别细问了。我说好吧,请你们来上海面谈。他回信说,还是你来韩国,反正来回机票以及
也许人们会觉得我out了,现在还在家听收音机?!但它是我心爱的“伴侣”,陪伴我几十年,它营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小世界。卡伦·卡彭特有一首歌《昔日重来》开头唱到“当我小时候,听着收音机,等待着我心爱的歌曲”。真的,我也是这样。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听收音机就是我的最爱。每每放学回家,首先就是抱起收音机,听歌曲、电影录音剪辑、广播剧。儿童时,我从收音机里听来的《红星闪闪放光彩》《让我们荡起双桨》《阿瓦人民
每年近春,我脑子会冒出一个念头,内心被这个念头诱惑得高瞻远瞩,双腿奔忙如风火轮。静夜想,我想我可能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年华从此不虚度。但每次———已经好几次———我的念头被强大的春天所击溃,我和我的计划像遗落在大地上的野草一般零落不足惜。我的念头是寻找春天从哪里开始。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吗?当然是,但是春天到底从哪里开始的呢?众人所说的春意,对我住的地方而言,到了三月中旬还没动静。大地萧索,上面覆盖
还不曾见过单只手端一杯热茶,两条腿又迈开大步前行的人。如果您确实是想品茶而不是解渴,你不会手提瓶装茶饮料边走边喝,你必须首先消停下来,不管是坐在客厅,坐在茶馆,还是坐在路旁。你必须让自己的身躯进入外在的某种静止状态———品茶的开始起于双脚的停止。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打招呼:来,喝杯茶吧。那么,他或者是她其实是说:来,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这是一种善意的召唤。从前日本的武士茶,让战场上的对手相聚,进
我对童年的回忆中,屡屡出现这样一个镜头:和几个割草的小伙伴,头枕湖滩荒草,仰望如洗的碧空,猛地看到一片褐色的云,定定的,一动不动。有的说:“那是一面灰色的锅盖,要盖在谁家的饭锅上呢?”有的说:“那是一顶褐色的草帽,将会戴在谁的头上呢?”一番议论后突然爆出一阵大笑,原来伙伴们一开始就知道那是一只鹰,一只苍鹰。只有鹰,才能在长天太虚的磅礴里有这种定力,将自己的豪情化为一种气象、一种姿态,向着漫漫无际的
下雪,是一道风景;踏雪,是一种风韵;赏雪,是一种心情。赏雪,最重环境。唐人白居易善赏雪,他在诗里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时,天色向晚,彤云密布,一片片雪花斜飘下来,落英一般。掩上门,烧炉火,热壶酒,以一张窄窄请柬邀朋友夜话。友人来了,两人一杯酒,一首诗,不知不觉间,已到深夜。朋友离开,自己相送,开门一看,大雪涌山,如月色朗照,纤尘不染,不由得赞一声:“呵,好大的雪
人之伟大,或曰聪明,其中之一体现在不断创造出新名词。当各方面不再满足“你幸福了吗”的街头提问后,便不时有所谓研究机构跳出来,演算出各城市的“幸福指数”,做个类似“十大幸福城市”的排行榜。然而,人类内心复杂的情感体验怎可用“指数”进行量化?细一琢磨,大概因其既然是排名,最好能数目化(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一目了然,免生口角。这里大约暗含一种思维:我们富了,亟须某种东西来证实物质上富有的好处,选来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