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水平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问题为研究切入点,首先对乡贤、乡贤文化、乡村治理、国家治理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凸显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时代价值,继而在公共治理理論、乡村建设理论和精英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新时代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乡贤;乡贤文化;乡村治理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 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曾经深受乡贤文化滋养的乡村社会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乡村治理的主体、环境和对象等都发生巨大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邓辉、陈伟在《乡贤文化的前世今生》一书中认为:贤是乡土社会圣贤德治理念的理想符号与完美象征,乡贤文化是基层治理的理想政治实践表达,寄寓了一种社会希望和政治美好,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聚了异常丰厚的智慧与经验。冯俊峰在《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一书中指出: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刘淑兰在《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一文中认为: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基层治理的智慧和经验,对于今天乡村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陈秋强在《乡贤: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文中认为:乡贤回归是乡村治理的时代需求,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力量”。Richard Madsen在《一个中国村庄的道德和权力》一文中写到:农村社会的精英分两类,即“符合社区道德期望的精英”和“适应国家道德期望的精英”,并深入刻画了这两类精英在农村社会中的表现,特别是关于新意识形态与传统道德的矛盾冲突,做了较深刻的阐释。
  从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对于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的研究成果丰硕,总体而言,学者侧重于对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本身进行解读,对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及其德育等价值进行探索,这为我们更好发掘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乡贤文化如何在乡村治理中体现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如何在当代为国家“治村”服务,很少有文献涉及。另外,国外文献多为研究乡村精英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缺乏对乡贤文化本身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分析
  (一)概念界定
  1、乡贤
  在古代社会,年长者凭借威望和资历,将其丰富的阅历和积攒的经验,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教给下一代,形成了最初的“文化”积淀。这种早期文明形成的“尊者”,就是乡贤的萌芽。从历史演变上看,传统社会中的乡贤,主要指在地方社会建设、风习教化、公共事务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有贤德、有文化、有威望的贤达人士,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广义的乡贤既包括生活在本乡本土、造福乡梓的贤士,也包括生活在外地、对国家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当地名人。[1]因此,乡贤可以简单概括为乡村里有品德、有才能、受人尊敬的贤人。[2]
  2、乡贤文化
  在现代汉语中,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3]乡贤文化生成于乡土社会,是一种以乡贤为核心,弘扬乡贤德行,发挥乡贤作用的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乡土社会中的生活结构体系密切相关,依托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既展现了一个地区真实、立体的形象风貌,同时也是团结大众的有效形式。它凝聚的精神内涵能够对地方产生更加直接有效的激励作用,是地方文化软实力。
  3、乡村治理
  “治理”一词源于西方,属于政治范畴,主要运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中。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官方界定是,“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4]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来讲是指农村公共权力的配置、运作和互动,对乡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调控,其目标是通过治理能够在农村社会形成良性的治理网络,实现农村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发展。[5]新时期的乡村治理包含以基层自治组织及本地村民组成的治理主体,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组成的治理内容,以乡村自然及人文环境组成的治理环境。就其最终目的而言,完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
  (二)理论基础
  1、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是伴随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制度危机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理论。R.罗茨认为治理作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市场激励机制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手段是否能够顺利的引进政府的公共服务。1992年,世界银行对治理做出了这样的界定:“治理是在一个国家中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发展而利用的一种管理方式。”[6]公共治理理论是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要涉及到不同组织机构,其中包括企业、非营利的公共机构以及政府等组织,也就是说公共治理是由多个公共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2、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他从我国农村着眼,认为文化是解决中国的出路的重要手段,提倡积极发展乡村新文化,以文化求政治上的出路。其主要内容是: 一是只有解决中国的农村与农民问题,中华民族才能实现复兴,中国才能找到出路。二是提出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伦理本位”,强调个人义务,即在政治、经济、社会上个人的义务关系。三是发展乡村合作社,积极开展乡村教育。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积贫积弱,想要实现乡村社会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还要有能力之人联合起来。通过农校教育,让农民学习到科学技术,摆脱贫穷,使乡村生活迈入科学的轨道,从而推动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方面的发展。   3、精英理论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精英的兴衰》中说道:“在历史上除了偶尔的间断,各民族始终是被精英统治着。精英是指最强有力的,最生机勃勃,最精明能干的人,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7]目前我国很多学者把精英按照财政供养标准进行分类,归纳为体制精英和非体制精英。乡贤既包括乡村中的体制精英即本村优秀村干部,也包括非体制精英即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如求学、经商、从政等在外的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成功经商人士以及本村高望重的老人等等。
  三、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涵育乡村新风
  乡贤之所以受人尊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身上带有令人钦佩的品格或技能,是村民生产生活的标杆和榜样。当前乡贤主要来自退休的干部、致富专家或村干部。他们大多从乡村长大,从小受乡村传统文化影响,同时在外求学、工作、经商期间深受现代文明感染,既能恪守乡情道德,又能创新发展,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带动村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更容易得到村民的支持和拥护。乡贤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乡风文明的基础,它来源于乡村社会,是广大群众向上向善的指示灯,对于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乡村新风气提供精神力量。
  (二)有利于整合乡村秩序
  乡村秩序的是否良好是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只有整合乡村秩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乡贤文化是乡村社会的本土文化,来源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这就要求乡贤文化必须服务于基层民众的必然需求。所以,现代乡村治理下的乡贤文化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通过乡规民约、农村法治、示范引领等方式不断整合乡村秩序,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保障。
  (三)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8]乡贤文化是乡村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来源于乡村本土的一种文化资源。它根植于乡情,其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乡村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乡贤文化作为一条感情纽带,使乡亲们不管在哪里,都能因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而汇聚。弘扬乡贤文化能够提升本地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地域文化更好传承和发展。
  (四)有利于实现乡村发展
  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深植于乡村的文化资源,能为乡村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因为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治理上显示出强大软实力。与农耕社会利用土地发展农耕文明不同,市场经济下的农村发展可以依靠这种软实力,增加农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拓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为村民创造更加有利的生长环境,实现乡村社会进步和产业兴旺。
  四、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一)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1、乡贤文化逐渐得到重视重用
  十三规划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乡贤文化建设,各地乡贤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各级地方政府认真学习乡贤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对各自辖区的乡贤文化进行走访调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乡贤文化建设方案,并实地与村民、乡贤座谈,共同制定乡贤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乡贤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吸引乡贤回流等。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一些地方开始创办乡贤工作站、乡贤理事会等机构,积极引导乡村精英回归家乡。
  2、乡贤文化功能逐渐得到发挥
  当前,在各地政府的引导下,乡贤们由积极参与乡贤文化建设,很多地区的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已经初见成效。一是由退休的专家学者、民间传承人组成的乡贤群,不断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二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以及村干部组成的乡贤群,根据自身经历以及在外看到学到的先进理念,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包括卫生环境的整治、大操大办酒席等问题都做了详细规定,为形成良好的乡村风气指明了方向。
  3、逐渐成为乡村治理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社会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和征地拆迁方面。面对这些复杂而尖锐的问題,很多地方设立了乡贤工作室,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由处事公平公正的乡贤担任协调矛盾利益的“和事佬”,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消除村民之间、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误会,逐步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村传统道德失衡
  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社会生活方式逐渐发生转变,乡村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速度快,更多村民的道德水平没有跟上,却沾染了浮躁的社会风气,对乡村传统道德造成了严重冲击。一方面,重利轻义的思想横行。一是在现实利益上,表现在遇事唯利是图,狂热追求名利,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出现失和、冷淡现象,特别是家庭敬老孝老观念淡化,家庭伦理道德信念减弱,一些不愿赡养老人的事时常发生。另一方面,传统契约观念和节俭之风弱化。一是向往拥有无限自由,很多要求不符合道德与法律要求,多次出现“闹一闹就会得好处”的事件;二是在生活上,出现追求物质腐化,过度奢侈,盛行攀比之风。传统道德是乡村社会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乡贤文化也是在乡村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失衡严重影响了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效果。
  2、乡贤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的影响,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精英作为乡村治理的推动者,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却无法满足乡村对治理人才的需求。一是乡村精英普遍愿意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甚至全家因为较高的生活品质、较好的工作岗位而举家搬到城市,村里只留下了众多的儿童和老人,导致乡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造成乡村社会优秀人力资源短缺。二是随着乡村德高望重老人的离去,年轻精英因缺乏威望和经验,无法完成乡村治理的任务,导致乡贤群体失去村民信任,更进一步削弱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乡贤队伍建设滞后最终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乡村治理成效不显著。   3、作用发挥整体受限
  乡贤文化是伴随乡村生活产生的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乡贤文化由于不能给村里带来更多的物质利益,导致其地位弱化,作用发挥整体受限。一是乡贤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低。很多乡村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缺乏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挖掘,一些文献和文物没有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二是乡贤文化的宣传度不够。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引,只是在物质经济上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却很少在精神文化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即使有些农村开展乡贤文化讲座,但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无法带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致使乡贤文化与村民需求脱节。
  五、积极引导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探析
  (一)完善村规民约,重塑乡村秩序
  完善的村规民约是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是道德和法律相结合的主要体现,是重塑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规章。
  1、推进村规民约良性发展
  村规民约包含了乡村伦理,是村民们经过实践形成的社会规范。十八届四中全会曾指出,“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9]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根据基本村情,乡贤要积极发动广大群众探索符合主流价值的村规民约,重点围绕个人品德、环境整治、家庭美德、风俗习惯、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方面谋划,不断完善,推陈出新。二是在完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其教育引导与约束惩戒的作用。通过对现实事件的宣传,抓紧抓实贯彻村规民约过程中出现的正面与反面例子,促进村民更好的了解和遵守村规民约。
  2、加强农村地区法治教育
  村规民约是依法依规治乡道德基础,村规民约是否健全完善,关系到依法治国的顺利施行。针对农村地区法治观念普遍薄弱的现实情况,只有不断加强农村法治教育,才能凸显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实现乡村秩序的重塑。一是强化乡贤法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增强自律,提升依法依规管村治村能力,积极引导法治理念融入村规民约中,提高法治观念在农村地区的知晓度。二是加强村民的普法教育。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是村规民约践行的主体,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增强法治工作落实成效,提高村民参与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积极性。
  (二)重视环境整治,吸引人才回流
  乡贤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文化,只有人才能不断创新乡贤文化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为了创造适合乡贤文化生产的土壤,必须要重视乡村环境整治,以便更好吸引文化引领者的回归。
  1、优化农村经济环境
  实施优秀乡村人才回引培养工程。一是加强政策扶持。通过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给返乡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并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激发返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优化创业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开通返乡人才创办企业发展经济的绿色通道,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不断提供创业交流、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为返乡人才提供便利。
  2、优化农村政治环境
  从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层面上看,总体存在队伍老化的问题,有些返乡人才不仅能抓好自身发展,而且能通过自身带动一部分人致富,这些有能力、有水平的返乡人才可以纳入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爱农村、懂发展的新型干部队伍。另外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推荐优秀返乡者或优秀本土人才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人选,进一步激发返乡人员的创造性。
  3、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陋习多、环境差是农村以往留给人们的印象,这种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返乡人才的回归,严重制约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优化人文生态环境,通过实施乡村道德提升行动,改变以往婚丧礼俗大操大办的陋习,形成新的乡风文明;另一方面要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抛弃过去走污染发展的老路,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宣传卫生厕所改造和庭院环境美化工程,形成舒适的家居环境。
  通过对以上环境的整治,有利于吸引乡村人才回归,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乡贤文化,提高乡村治理的实效。
  (三)挖掘文化资源,发挥治理效能
  乡贤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有些地方还没有将这些优秀资源利用起来,导致无法发挥出良好的治理效能。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乡村治理中要充分挖掘激活乡贤文化资源,健全和规范乡贤文化建设平台,提高乡贤文化宣传水平,促进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良好效果。
  1、充分挖掘和激活乡贤文化资源
  乡贤文化有利于凝聚村民感情,是实现乡村治理健康发展的良药。一是要充分挖掘本村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承载乡贤文化的物质设施进行有效修葺保护,对优秀道德精神予以发扬。真正发挥古代乡贤文化和现代乡贤模范在塑造乡风文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充分激活乡贤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乡贤文化资源在带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作用,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把乡贤文化资源以活泼的形式传播到广大群众心中,集中展示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成果,增强广大群众对乡贤文化的认同。
  2、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
  一是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将乡贤文化建设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基础,把乡贤文化注入到乡村公共文化景观中,打造一村一品工程,提高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自豪感。二是积极探索民间组织带动乡贤文化发展的道路,在政府支持引导下,通过建立健全乡贤组织,充分发挥其治理有效、涵养新风的作用,不断带动村民在乡贤文化指导下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使政府、乡贤、村民形成新时代乡村治理合力。
  六、结论
  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充分发挥当代乡贤的作用,积极引导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提高基层群众认同度,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徐燕琳.传统乡贤文化的创新与弘扬[N].贵州民族报,2018.2.13(A02).
  [2]楊义堂,陈力等.新乡贤归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4.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九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4]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
  [5]李晓南.“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6]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1992.142.
  [7]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M]上海出版社,2003.13.
  [8]习近平: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
其他文献
摘要:浙江省90后城市青年的恋爱婚姻状况有了一定的变化,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访谈,对90后城市青年的恋爱婚姻观做出初步分析,发现90后城市青年有初恋趋早、婚姻推迟,对恋爱渴求度有所下降,注重个人感觉,现实交际能力趋弱,对婚前性行为过于宽容,不愿意生育特别是不愿意生育二胎倾向较为明显,认为养育孩子过于操劳,最头痛孩子的境遇成长问题等。  关键词:浙江90后;城市青年;婚姻观;恋爱观;现状;  一、前言
期刊
摘要:组织公平感是针对公务员当前的职业状态现象而言,也是影响公务员职业倦怠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公务员工作状态所产生的不公平感一方面导致自身的心理状态出现焦灼感,从而情绪低落;另一方面导致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不与同事交流沟通的现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对这种现象而言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是当前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公务员作为政府部门职员从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具体工作划分的内容入手进行调整
期刊
摘要:服装表演一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而服装表演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具备了很大的比重,服装表演的社会价值也必须要被人们所进行挖掘,而服装表演对我们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是利用审美造成影响,更多的是以体制和方式来造成影响。文章将针对服装表演的社会价值展开概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式使服装表演能够具备更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服装表演;社会价值;现状和对策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技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有别于公办大学而又由国家教育部统筹管理的教育机构主体,即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等教育人才的重任,又承担着自主经营管理的风险,众多民办高校图书馆经费短缺现象更甚于公共图书馆及公办大学图书馆,全媒体信息时代的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发挥文化育人价值作用的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费短缺之下寻求一条战略营销之路是图书馆管理者当前的重任。  关键词:经费;短缺;战略管理;营销;  前言:  图书馆资源
期刊
摘要:以2000年到2019年间我国中央政府层面颁布的民营体育企业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对新世纪以来我国民营体育企业发展政策的变迁做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我国民营体育企业发展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未来我国民营体育企业发展政策的改革方向,为完善和规范民营体育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民营体育企业发展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期刊
摘要:在中国当前大背景下,尤其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当今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据国家大数据机构的统计显示,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处罚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犯罪比例达到了全国刑事犯罪受害群体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弱势群体的严重刑事犯罪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服务行业,其通过将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服务引入一个新的司法社会服务领
期刊
摘要:企业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能够有效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综合素质水平,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及事故的发生。本文对企业在开展安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方案,希望对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进而有效提高企业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企业安全;培训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1.前言  安全教育培训环节一直是整
期刊
摘要:演奏者能够完整并准确的表达情感是演奏呼吸意识的建立与呼吸潜意识的培养,也是演奏意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这一基础性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往往被演奏者所忽略。在演奏双簧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身体呼吸器官在“吸——控——呼”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大脑对身体机能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支配,并结合长时间有意识的呼吸训练,使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在大脑长期有意识的控制下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演奏动作和呼吸方式,即演奏
期刊
摘要:电子商务平台直播模式为电商平台自身引流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商品信息解说,为电商平台的入驻商家带来了转换率和销售额的大幅度提升。本文旨在浅析这种模式的源起、现状、发展原因及其趋势。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直播模式;电商直播  电子商务平台直播模式(下文中统称为电商直播模式)是属于消费类型的直播模式。电商直播模式在短暂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都可以看到电商直播模式
期刊
摘要:赣州红色卫生文化是赣州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凝结了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核心要义。依托红色卫生文化,寻求红色卫生文化与创建文明城市有机结合的合理范式,对于推动赣州文明城市的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泰勒认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所谓的红色卫生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形成的医疗卫生战线的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