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果、困惑及其推进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d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构建了“中高融通、集群链路、五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了“一个品牌、两个链路、三个标识、四个模块、五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课程“五化”建设。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也存在着“吻合度”的偏差、“把握度”不准的课改困境和难题。树立课程改革的全局观,建立分层次的课改团队;把握规律,加强研究,加快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强力推动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改成果引领、共享水平;创新和实践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等是进一步推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27-05
  2007年以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协作委员会)以制定学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为载体,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校本化、专业化、具体化为重点,在分析学院所属各校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办学情况和特色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和课改实践,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有载体、有物化、可应用、能共享的课改成果;构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中高融通、集群链路、五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25门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并公开出版了15门项目化课程教材和7门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举办了3期课程改革实践专题活动。课改实践成果已初步显现出江苏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办学特色和创新效果。但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惑,需要冷静思索,更新理念,才能进一步有益、有效、有绩地推进。
  一、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
  阶段性成果
  (一)构建了“中高融通、集群链路、五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专业协作委员会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中,就如何使之地区化、专业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特色化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理念总结,在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了与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特征和会计专业教育规律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融通、集群链路、五段递进”。
  1.中高融通:五年一贯、课程一体。五年制高职具有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重属性,“高等”、“职业”、“五年一贯”是五年制高职的本质内涵。把握“五年一贯”,实现中高职融合,突出课程设计一体化,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此,专业协作委员会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充分发挥五年制高职的两个突出优势:一是“学制长”。统筹安排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系统,使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年龄优势”(学生由入学的未成年人到毕业时的成年人)。利用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处于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特点,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正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现场、综合的反复训练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集群链路:职业集群、两个链路。以职业集群为基础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按照“两个链路”设置专业课程(项目)系统。
  会计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一是会计职业的跨度大,从业要求差异性大,形成众多阶梯型职业群层面;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高,需要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三是会计职业岗位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要求高,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岗位,工作对象是各类经济活动及其中的复杂人群,专业应用能力强。
  基于上述会计职业的基本规律性,专业协作委员会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吻合度。
  利用优势。充分利用五年制高职学制长、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突出特点,紧扣会计专业职业综合素质高、知识系统性强、职业面向宽泛的职业规律性,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突出素质培养。突出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计专业职业综合素质进行统筹考虑、细化描述,系统设置课程体系,从而形成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规格体系和课程实施体系。
  错位发展。职业面向定位与三年后高职相区别、错位,重点依托本地区对专业培养层面的价值认可度,面向本地区中小企业、事业等单位财务会计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形成五年制高职培养职业面向特有的主要区域。
  利用规律。形成彰显五年一贯制和会计专业基本发展规律,“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构建两个链路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两个链路”专业课程系统为:一是“知识—能力”链路的专业课程系统,“以会计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初级会计师水平知识、能力水平准备为标志,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引领,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遵循“知识—能力”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主要是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并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读和应用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能力,实现职业入门资格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相融合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二是“技能—知识”链路的专业课程系统,“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载体”,遵循“技能—知识”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会计认知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应用技术实训—会计岗位项目实训—会计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主要指向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与会计工作实际相协调,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   3.“五段递进”:工学结合,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推进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的实施上,将专业实践项目课程实施进程按照专业知识应用梯度和学生专业能力积累的规律性,划分为五个逐步递进深化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为认知性实训。第一学期,重点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岗位流程实训和会计环境认知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各个岗位的流程及单据和资金的传递情况,明确会计的主要功能,初步认识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生产流程;同时,企业会计人员为学生讲解企业的文化和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学生开始拜师。
  第二阶段内容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第二、三学期,重点进行点钞、传票翻打、会计数字书写、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与报表编制的训练和收银岗位的体验,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职业必备的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
  第三阶段为会计应用技术实训阶段。第四、五学期,重点安排学生完成会计岗位性项目实训和出纳岗位企业跟岗实践,使学生具有从事会计基本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把握会计基础工作职责及流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检验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四阶段任务为会计岗位项目实训。第六、七、八、九学期,重点安排学生完成会计岗位模拟实训、ERP项目实训和会计跟岗实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会计各个岗位的专业能力,初步成为会计职业人。
  第五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第十学期,重点安排学生完成会计沙盘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全面体验企业各会计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职责,提升综合执业能力。
  “五段递进”必须在校企合作的状态下进行,不同阶段的校企合作方式、层面、形式不同,逐步深入推进。
  (二)开发了“一个品牌、两个链路、三个标识、四个模块、五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有效实行“中高融合、集群链路、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协作委员会集中了学院21所分院的骨干教师组成课程改革项目组,于2007年9月开发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方案;2008年9月试行、实验、再论证;2009年9月修订、实施。该方案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打好“一张牌”。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并成为专业的品牌标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3.构建“两个链路”。以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为基础的两个链路课程系统具有“有梯度、有层次、有系统”的鲜明特色:遵循“知识—能力”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遵循“技能—知识”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
  2.定位“三个标识”。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从业资格),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技能型),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职)定位培养目标;既有低端定位(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又有高端定位(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铺垫好知识、技能基础)。
  4.开发“四个模块”。彰显五年一贯制和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其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了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指向的职业素养课程模块系统;以会计从业资格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为指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系统;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指向的专业实训项目课程模块系统;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指向的拓展课程模块系统等四个较为完善、层次分明、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课程模块体系。利用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时间是三年制高职学生1.7倍的优势,形成课程梯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稳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凸显高素质、高技能相融合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
  5.突出“五段递进”(前文已述)。利用学制时间长,多次安排学生阶段性“跟岗”实训、反复在校学习方式,彰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
  (三)以实现课程“五化”为指向的课程建设彰显了课改成效
  课程建设是成功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研制和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2008年以来,专业协作委员会依据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制定了25门主干专业课程标准,逐步开发出版了15门精品课程教材和7门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教材,目前已经在学院所属23所分院或办学点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试用。如此的课程导向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的改革,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协作委员会课程建设的闪光点就是实现了课程“五化”:课程功能化、课程立体化、课程情景化、课程团队化、课程开放化。
  1.课程功能化。课程功能化就是解决课程定位与功能承载问题,就是要把课程功能搞清楚。一是课程功能承载度:为什么服务,与职业岗位的关系如何等;二是课程的性质:是项目课程、还是学科课程,是以项目为主课程、还是以学科为主课程等;三是课程改革的指向:课程存在什么问题,改什么等;四是课程目标的清晰度:课程分担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素质、态度)怎样分解等;五是课程内容融合度:学历与从业资格的融合、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等。
  2.课程立体化。此举就是要解决课程平面化的问题,使课程尽可能具有空间性(多媒体的运用)、展示性(视频、课件)、仿真性(实际操作)、愉悦性(快乐教育)、时效性(资源库的支撑)。
  3.课程情境性。课程情境性就是使课程的呈现多样性,使课程的教学实施尽可能地概念动漫化、人物形象化、逻辑图表化、版式多样化。
  4.课程团队化。解决教师“教书”为“教课程”的问题。遵循“二八”规律,建设课程的教学团队,逐步培养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有目标地培育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在彰显教师个性化教学特色的基础上,使教师以依赖教材为主转变为依赖教学团队为主。   5.课程开放化。课程开放化就是解决课程的共享性、辐射性问题。加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学生动态自学和自荐功能建设,以课程的开放性为突破口,促进校企合作进入良性发展态势。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上述若干成效,但是,随着课程改革成果由课改方案向课改实施的深入,由管理层面向操作层面的转移,也逐渐暴露了一些困境和难点。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
  困境与难点
  简要地说,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困境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度”的把握上:一是“吻合度”的困境,主要是会计教育与职业教育“吻合度”的偏差;二是“把握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质及方向的把握度上。
  (一)“吻合度”的偏差——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尴尬困境
  “吻合度”的偏差是指会计专业教育基本特征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的“吻合度”存在偏差。详见表1。
  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会计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规律和特征上的吻合度差异往往被忽视,结果出现了若干“被绑架”的困境:一是在强调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出现了将能力窄化为技能,进而弱化知识、淡化课堂教学的课程改革趋向,否定会计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性和知识教学的规律性,出现了一味追求技能教学、实践教学,开发变味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倾向,从而使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效果不太明显。二是在强调项目课程建设和教学时却出现了不考虑会计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的不科学,否定“学科性”课程和知识体系的课程改革情形。这样的课改设计方案无疑是不可行的,不科学的,也是不先进的。三是在强调工学结合时却出现弱化教育功能、淡化会计专业教学规律性的课程改革行为。如会计专业就无法实现顶岗实习而只能跟岗实习,无法推行“订单式”、“定向式”、“批量就业”等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相当多的学校采用最后一年顶岗实习的模式,相对会计专业来说,并不是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二)“把握度”的难题——课改中“形式重于实质”的现象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职业教育特性和专业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既要重视形式,更要重视实质。在课改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重课改程序,轻课改实效,课程建设质量体现不足;先破后立,破后难立,冲击规范,课改引领功能体现不足;重助教功能,轻助学功能,课程功能指向体现不足;重形式变化,轻内涵建设,课改目标体现不足;为改而改,改而不用,使用率低;教师人人改革,良莠不齐,示范、共享功能不足。这些问题归结一点就是很多教师对课程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还不能很清晰地把握。
  三、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
  (一)树立课程改革的全局观,建立分层次的课改团队
  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一般教师、班主任等各个层面的课改主体在大局观的视野下,整体设计,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协同推进。具体如表2所示。
  (二)把握“两个规律”,加强“两个研究”,加快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
  一是加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适应性的把握和研究,提升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就业层面的吻合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会计职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研究,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会计教育的吻合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评估、完善、优化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培育课程特色。
  (三)强力推动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改成果引领、共享水平
  选择会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围绕课程的“五化”建设,加快课程资源库建设步伐,开发一批课程资源库,推广运用,扎实推动“课改进课堂”。
  (四)创新和实践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研究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特殊性,创新和实践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优势,建立“多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责任编辑:张志刚)
  Curriculum Reform of Accounting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Confusion and Promotion
  ZHENG Zai-bai
  (X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Economics, Xuzhou 221008,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 new training mode for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links up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dopts a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luster, two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five progression stage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eme has promo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e brand, two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hree marks, four modules and five progression stages". Due to the fact that problems such as hypercorrection and substance over form still exist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Account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jor tasks needed to be done: setting up an overall concept, establishing a hierarchical team, following the rules of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eaching research, accelerating account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mo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haring achievements and innovating the mode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curriculum reform
其他文献
建立了塔板性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阐述了塔析性能相对优度的概念,全面考虑了各因素对选型的影响,使关联分析的结果更合理,为塔板选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印弟安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氏族组织的管理情况作过比较详细的叙述,称之为“原始的自然产生的民主制”。大约在四、五万年
王昌龄《甘泉歌》云: 乘舆执玉己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 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从表面看,此诗似是写宫廷拜月礼俗,诗中明言:“乘舆执玉已登坛”。“乘舆”帝后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机械加工都在从传统的人工化渐渐地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从生产加工到质量检测,再到最后的包装成型都是智能系
交际是人们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交际分无意交际和有意交际,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而其中言语交际一直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他从不同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不断向图书馆领域的渗透和影响,由此而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越来越信息化发展,其中广电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和社会对于广电行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广电行业本身的消费水平越来
(本刊讯)龙去蛇来辞旧岁,继往开来贺新春。1月25日上午九时许,晋州冀丰公司2013年新春茶话会在其福田雷沃农业装备4s店展厅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茶话会当天上午,晋州冀丰公司的梁
曹雪芹在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中明示:自己的作品“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
邹城市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24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5万亩。小麦、玉米多年来一直是邹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的调整,已成为增产、增效、增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