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半侧面肌痉挛患者30例电生理及影像学表现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微血管压迫是特发性半侧面肌痉挛(essential hemifacial spasm,EHFS)的主要病因[1-2],电生理检查中出现的面部F波为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3].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监测显示,异常肌反应(AMR)波形改变与EHFS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1].为此,我们研究了EHFS患者的电生理及MR断层血管成像(MRTA)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6个月的预后,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3年我院收治的16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随访病后6个月的情况,评价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进行病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病后6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9.6%,其中病死率11.9%,严重残障率7.7%。颅脑近中远段同时受累(RR=5.392,95%CI1.229~
患儿,男,8个月.出生后逐渐发现头颅大于同龄儿且反应差.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颅内占位病变伴脑积水(图1).转入天津市儿童医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稍差,前囟未闭,张力略高,未查及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术前胸部X线片及超声心动检查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