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良好的教学心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心境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平和、舒畅、稳重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教学心境影响着教师整个教学的行为表现,课堂的一切都会感染上教师的情绪色彩。
  
  一、教学心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讲课时,似乎从大脑到口舌,甚至到手中的粉笔尖,都有一股勃勃的“灵气”,把教学形式、方法、内容、手段、语言、节奏、机智自然而然地融和在一起,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股“灵气”就是教师心灵深处那股有本源、有支脉、有方向的“知、情、意、理”等心理要素有机交融、浑然一体、自然进行着的“心理流”。就是这股“灵气”使教师的教学充满艺术魅力!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能使教师精神振奋,乐观豁达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艺术之魅力;消极的不良的教学心境则使教师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影响其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心理活动过程
  
  首先,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的内容、思想、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师“心理流”和“心理场”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使课堂成为一个气氛热烈、生气盎然的教学整体。
  其次,综观众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发现他们的教学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心境情绪下匠心独运,教师把学生带进创设的教学意境之中,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但并不只停留在意境之中,又把学生引出来,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些增进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想的教学用语自然而然地从心境中流出,即使是一些极普通、极平常的言语,也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最后,积极良好的教学心境,是教师完全地沉浸到这种有机完整的心理活动空间里时出现的状态。教师一进入教室踏上讲台,就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眼里只有学生,心中只有教案,手中只有教法,外部的一切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三、形成良好教学心境的途径
  
  1.教师心境不良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境可以由对人具有比较重要意义的各种不同情况所引起。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人们相处的关系、健康的情况,甚至自然环境的影响,都可以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过去的片段回忆,无意间的浮想有时也会导致与之相联系的心境。虽然人对引起心境的原因并不都能清楚地意识到,但它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教师如果心境不良,不妨耐心地查找一下原因,再及时地把引起心境不良的因素排除掉。当然,教学仅仅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还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师的生活中也充满着矛盾,也难免存在着逆境,碰到不幸的事,听到不愉快的话。教师对于种种忧愁和烦恼,不妨借鉴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当一个人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得把套鞋拖下来留在室外的过道里,当演员来到剧场的时候,他应该把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场之外,因为在剧场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教师来到课堂的时候,也应该把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课堂之外,因为在课堂里,教师个人是属于学生的,属于教学艺术的。
  
  2.吸取“虚静”中的合理成分
  所谓“虚静”,即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之前首先要使自己进入一种“虚静”状态。
  教师在教学前,也要竭力避开外物和杂念的干扰,暂时割断与外界的纠纷,暂时抛却忧愁和烦恼,使自己整个心灵沉浸到教学艺术天地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
   “虚静”仅仅是一种手段,教师必须提高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无限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这一切才是形成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的前提。
  
  3.善于进行“心理位移”,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学习状况等
  在教学艺术创造过程中,教师要克服“教师中心”的倾向,培养自己“非中心化”的能力,经常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去思考、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言行的想法,以便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并根据学生心理变化,不断地、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如发现学生眼睛发亮、双眉紧锁时,说明学生思维正处于一触即发之际,教师就要及时启发、点拔、诱导学生;如发现学生茫然无解、一筹莫展时,说明学生思维受到障碍,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让自己和学生思维共振、情感交融,以达到教学心理相容。
  综上所述,新课程为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广泛发展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传社会主义之道,授科学文化之业,解人生道路之惑,铸中华民族之魂,为民族和祖国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除了监督孩子写作业、学特长、选学校、上大学之外?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吗?  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境界,新方法了。这是来自一位普通家长的故事,写的就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看一看,也许对广大的家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天津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感受了一次“隐形”的团体辅导过程。全国知名校长张红和她的团队成员董耘、张春媛老师,用微笑、参
<正>一、问题的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整个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性爱、婚恋是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青
采访时间:2014年6月地点:威尼斯双年展芬兰馆WA: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芬兰馆吗?奥雷&#183;伯曼:威尼斯双年展长期以来都是基于国家的参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在阿尔托设计的代表
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令人深思。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
个案1:一男生,余姚城区某初中2001级学生,他父母离异,性格内向,远离同学与老师。初二第二学期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出现厌学、甚至惧学倾向,生理上表现为该生一到学校就喊头痛、肚子痛,有时还呕吐,家长领回家休息上述所有症状就自行消失,如此反复。家长不得已带该生到杭州进行心理治疗。  个案2:一女生,本校2003级学生,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对周围事物出现“过敏”现象,在学校见不得过多的同学,听不得同学大声说话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业主/Client:林伯实董事长,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Chairman Por Shih Lin.Shihlien Chemical Industrial(Jiangsu)Co.Ltd项目顾问/Project Consul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