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家丧歌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唱起山歌诉悲伤,有人不知说荒唐。
  肝破胆裂心也碎,只好唱歌诉衷肠。
  这首山歌,就是壮家丧歌的开篇。人死以后,亲人为其唱歌,哭诉哀思,追念死者的生平,寄托后人的愿望,这是乡下一些地方的一大风习。以歌陪葬死者,从古流行至今。壮家丧歌是壮族民间歌手、亲人或魔公在堂屋和野外墓地演唱的,往往要唱几天几夜,听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壮家老少逝世,都唱丧歌,有的追述死者勤劳俭朴、诚实善良的美德,有的回顾患难相交、同心同德的生活,有的叮嘱死者安息九泉、重生于世的祝愿。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巴马壮族山村,丧歌习俗盛行,尤其是老人逝世那天,四方亲友穿白衣、挂白巾,带着祭品,结队赶来。人未进门,就由歌手哭诉唱道:
  今天过坳来,白鸟语悲伤。
  鸟报大树倒,我断九节肠。
  今天下山来,看到白纸幡。
  前人安息了,后人得安祥。
  晚上,各方亲友陪伴主人坐地上,沉痛哀悼死者的时刻,歌手或魔公为了缓和悲哭气氛,就唱丧歌。丧歌因以主人身份诉述死者生前的恩德,听众都肃然静听。许多老人还把儿孙带到身边,要他们认真听唱,学好人做好事,尊敬长老。我祖父病故的那天晚上,歌手们就这样唱着丧歌:
  天不公,地不公。
  夺走我亲人,折断大树根。
  您辛劳一世,您艰难一生。
  创立了家业,养育我儿孙。
  那年正月初,世道乱纷纷。
  您闯进山洞,苦竹林安身。
  苦竹根不老,苦竹笋又生。
  苦水泡苦人,才有我儿孙。
  那年三月三,苦竹叶吐艳。
  我出世那天,红蛋挂身边。
  红蛋是您血汗染,红蛋是您苦力钱。
  父母爱儿女,掏心又掏肝。
  那年中元节,人家小孩背书包。
  我家断烟火,老人满村跑。
  讨钱无人送,卖工无人要。
  苦竹林下人贫穷,苦您日夜把心操。
  那年九月九,家家老人喝喜酒。
  您庆贺生日,苦竹叶茶来祝寿。
  不是缺粮钱,省吃省用为长久。
  省粮养儿女,省钱起竹楼。
  情未谢,恩未还。
  今日生离死别,洒泪诉心愿。
  请您护佑儿孙,请您安息九泉。
  后人踏您脚印,勤劳清白在人间。
  我祖父的为人,陌生的歌手们如此熟知,小时候我很不解。祖母告诉我,贫苦人家都有共同的家境,父母都有爱子之心,老人生平也是类似的。后来我才明白,壮家丧歌源远流长,它赞颂我们祖祖辈辈勤俭持家,关爱后代的高尚品德。
  有一年,我的好友日洁的妈妈不幸难产丧生,那时我们还未懂事,见他爸爸在坟前种下芭蕉树,非常奇怪。每天晚上他爸带我俩到芭蕉树下守灵,常见他眼含泪光,嘴里又轻声唱歌。他怕惊动我俩,歌声压在嗓喉里,我们听不清,更是莫明其妙。后来,芭蕉树长出花蕾,他领着我俩离开坟地前,才听到他放声哭唱:
  我种下的芭蕉树,今时长花了。
  你孕丧九个月,今天归阴了。
  我陪伴九个月,现今要离别了。
  长得最大是芭蕉叶,我已待它长足。
  开得最慢是芭蕉花,我已等它长出。
  世间最恩爱是夫妻,我已陪你九月足。
  扇雾气给你洗脸,积露水给你洗身。
  滴眼泪给你洗发,用恩爱安慰你灵魂。
  你已洗得干干净净,你的灵魂即可归阴。
  你尽了你的情,我也尽了我的愿。
  快摘下这芭蕉花,重返美丽的仙山。
  快带上这芭蕉花,重变净洁的姑娘。
  我俩恩爱固然深重,可惜已化为青烟。
  我俩生活固然美好,可惜它太过短暂。
  种下这棵芭蕉树,请你来往多留连。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壮家这种特殊葬礼,即怀孕的妻子丧亡后,丈夫要在一段时间内,每晚到坟边陪伴,寄托哀思。从埋葬妻子种下芭蕉树的那一天起,直到花蕾长出,一般为九个月,丈夫陪伴才告终止,这叫做“还花”,即死者重变花姑娘。还花期间,不是歌手的丈夫都求请歌手,或求借古歌本,每晚在坟前唱丧歌,述诉旧情,吐露哀思,寄托心愿。
  壮家小孩不幸夭逝,有的母亲在孩子临终时刻,用蓝靛或墨烟在其身上押手印作记号,盼其重生来世。押手印时,泪如雨下,但仍要念诵丧歌:
  母子(女)无缘份,分手在人间。
  我的命多苦啊,眼前太孤寒。
  得生不得养,实在心不安。
  临别嘱心愿,托生回阳间。
  降生富贵人家,日后再相见。
  手纹留记号,蓝靛作证件。
  母子(女)再见面,不必吐真言。
  你是别家子女,也是我骨肉之连。
  壮家丧歌是民族百花园里的奇花异卉,散发一股清新的芳香。以歌寄托哀思,是壮族民间别具一格的葬习,也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