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源头文化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and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华文化;精神家园;陕西;发源地
  中图分类号:G1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102-02
  
  文化是由历史沿革而流传下来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及道德等。中国文化即中国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文化,一般指1840以前的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陕西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这是举世公认的,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美国华人著名学者许倬云来陕西,说:“陕西是中华民族的祠堂。”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于陕西。”二位学者都非陕西人,他们对陕西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评价赞美,代表了历史的事实与结论。
  陕西历史积淀极其丰厚,以文物而言,为全国之最,其品位之高,价值之大,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陕西省境内现有文物点共计2102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1996年,经专家确认,一级文物3526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123件,二者皆居全国之首。陕西出土的青铜器约有五百多件,精美绝伦,世界第一。陕西之文物遗迹、遗址、建筑、陵墓,有将近九十处为“国宝”。
  陕西文化非一般之地域文化,不能认为是“陕西的文化”,或“三秦文化”,而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陕西居中华民族文化孕育与主导地位的历史,将近两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绝非虚言。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对文化及其基本内容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得出这样的结论:陕西是中华文化之源。
  
  一、陕西是作为文明标志的中国文字之源
  
  中华文化,说到底是汉字文化,没有汉字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之统一、团结与凝聚力,也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仓颉造字,传说久远。仓颉生于白水,葬于白水。仓颉庙、墓,见于汉代之碑文,今日之仓颉庙已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长安、洛南有仓颉造字台。甲骨文虽然最早发现于安阳殷墟,然陕西亦有大量发现。殷之始祖亦源于陕西,其始祖帝喾陵即在合阳黄河之岸边;商州,亦当与殷商有关,殷商之东迁,正如黄帝之东迁、炎帝之南迁,其源皆在陕西。金文是比甲骨文更完美、更成熟的文字,其源在陕西。秦之石鼓文在陕西,秦始皇统一文字在陕西。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皆定型于陕西。文字的创造源于陕西话,陕西话即周、秦、汉、唐之雅言,即今日之普通话。汉字造字理据之“所以然”,自古至今皆无人破解,盖文字训诂学家多非陕西人。当然也有时代认识、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的局限。现代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任学礼教授在古往今来的汉子学术薪火承传中,以新的思维、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将生殖崇拜、生命崇拜文化、《易》之阴阳哲学、五行学说、中医之阴阳与藏象学说、中医之性味功效与归经学说、原始岩画、历史考古以及民俗文化(尤其是山西民俗与方言)的多学科引入汉字研究,提出“汉字是生命符号”新说,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文化符号。
  宝鸡北首岭遗址,是中国早期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河南最先发现而命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更加精彩,更加重要。半坡遗址文明有完整的村落,有渔猎,有耕种,有精美的彩陶,彩陶上的“人面鱼纹”富含生命哲学的寓意;彩陶上的几十种刻画符号,郭沫若、于省吾等古文字学家认为是中国文字之雏形或萌芽。所以半坡人、姜寨人是中国人“现代人”的祖先。即今日中国人之血亲矣。
  
  二、陕西是中华人文始祖之发祥地
  
  百万年前之陕西,森林丰茂,水土肥沃,资源丰富,最适宜人群与动物的生活与繁衍生息。所以说,生活于百万年之前的“蓝田猿人”,是中国人的猿人祖先;生活于二十万年之前的、介于直立人与早期智人之“大荔真人”,是中国人“古人”阶段的直接祖先。
  蓝田有华胥氏,是中国母系氏族时代一位杰出的女首领,她孕育了伏羲、女娲。安康有伏羲山,平利有女娲山;女娲搏土以造人,又炼五色石而补苍天;伏羲画八卦,置嫁娶。陕北姬水流域有黄帝,黄帝陵墓在黄陵,今日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共同祭祖的圣地;宝鸡姜水之畔有炎帝。华胥、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宝鸡北首岭遗址,是中国早期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河南最先发现而命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更加精彩,更加重要。半坡遗址文明有完整的村落,有渔猎,有耕种,有精美的彩陶,彩陶上的“人面鱼纹”乃远古之艺术精品;彩陶上的几十种刻画符号,古文字学家认为是中国文字的雏形或萌芽。所以半坡人、姜寨人是中国“现代人”的祖先,即今日中国人之血亲矣。近年发掘的高陵县杨官寨是五千年前史前文化,她以仰韶文化晚期和庙底沟文化为主,考古界以为乃中国文明形成中的重要节点。
  
  三、陕西是中华科技之源
  
  陕西是中国农业及其文明、文化之源。炎帝神农、周之始祖后稷,被称为中国农业之神。古代农业之种植技术以陕西为最发达。宝鸡武功有后稷教稼台。周王朝视“社”为土神,后稷之“稷”为谷神,合之为社稷,即国家。
  陕西是中国医药之源。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遂创医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为中国医学宝典,源于陕西。《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除总括药物总论的序例外,共收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并提出“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等中医理论,介绍了药物的别名、生长环境及主治功能等,是古代药物学的经典著作。唐代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在医学上,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对创见医妇、儿两科做出重大贡献。在疾病分类、征候记述、治疗方法、药物方剂等方面都有创新。其详论艺德,身体力行,开医学史上医家重德之风,对后世影响尤为重大。唐代王焘有《外台秘要》,皆为中国方剂之宝典;唐时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本草拾遗》,明之李时珍称“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四、陕西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源、史学之源
  
  《诗经》是周王朝采集朝廷、士人及民间诗歌的结晶,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史记》是史学又是文学,是传记文学之源。书法如钟鼎文,乃中国最早之精美书法艺术,先秦之大篆,秦之石鼓文及小篆,汉之隶书,西晋之行书,唐之楷书,如颜、柳、褚、欧四大家,及张旭、怀素之草书,还有许多的汉、唐、魏之石刻碑文,如东汉之《石门颂》,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精品瑰宝,为后世书法家奉为楷模。最早之秦腔应是中国戏曲之源,是由朝廷之歌舞发展而形成于民间。音乐、绘画,亦莫不如是。凡此需要发掘、研究。
  《六经》皆史,《六经》为周王朝的礼乐文化典籍。司马迁著《史记》,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其所创“纪传体”,为其后二十三史及《清史稿》之圭臬。《史记》被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圣。班固的《汉书》,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记》、《汉书》,为中国古史的双子星座。
  陕西为中国民俗文化之源。陕西乃天府之国、帝王之州,周、秦、汉、唐等十三朝首都之所在。所以,为了民族的凝聚、合群,遂创生、推广、延续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其资源极其丰富,民俗礼仪、节日风俗、婚事丧葬、民间艺术、饮食服饰、民居建筑、民俗谣谚等,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如节日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等皆源于陕西。民间剪纸亦源于陕西,中央美院靳之林,曾辞去美院教授,在延安文化馆待了八年,广泛收集、研究陕西及其周边地区之剪纸、刺绣等原创资料,撰为《抓鬓娃娃一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大著,以生命符号破译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哲学意蕴。
  
  五、陕西是中国儒、道、佛三教及其学术文化之源
  
  儒家之创始人是孔子。但鲁国奉周公为其文明之祖,是儒家之元圣。孔子一生的任务就是阐释周公之道,以“从周”、“继周”为己任,孔子学说皆是《易》、《 礼》、《诗》、《书》、《乐》经典之继承与阐释。周文王发明了《易经》,而孔子奉为圣典,竟至读《易》而“韦编三绝”。所以儒家学说之源在文王与周公。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说自己常梦见周公。没有周文王、周公,就成就不了孔子。文王、周公,周礼及其文化典籍是儒家学说之源,孔子是文王、周公的杰出弟子。
  道教之祖老子虽生于楚国,然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官,晚年西入秦,在周至楼观台著《道德经》五千言。陕西人极敬重老子,古时大概有孔、老学术地位之争。陕西人说: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法自然,尚无为。陕西人亦如此。所以陕西是老子文化之源。老子思想绝非空穴来风,当多受陕西人尚自然、尚无为之影响。
  佛教传自汉代,于唐为盛。玄奘印度取经,从陕西始发,回国后于长安加以翻译,译出佛经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中国佛教祖庭十大派,除天台宗、禅宗外,另外八大派皆源于陕西,至今保存的名刹古寺就有二十多个。
  所以陕西是中国三教之源,三教学术文化之源,儒言刚,道言柔,佛言慈,陕西人正具有此三种品性,常言陕西人 “豆腐心肠,刀子嘴”,嘴所以言也,言则为刚正之气,合于礼,合于仁,合于义。而心则若豆腐之纯,之美,之柔,纯洁柔美,则心慈矣。刚柔兼美,慈善为怀,此之谓大丈夫。
  
  六、陕西为中国古代哲学之源
  
  《周易》即中国哲学之原典,中国哲学是阴阳相生的生命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为易”;中国哲学亦是“天人合一”之生态哲学,《易》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之源。中国哲学亦源於《老子》及佛释,凡此皆离不开陕西。横渠的张载是北宋的大哲学家,他提出了哲学之最高命题,即“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至的李二曲是清初的大哲学家,合称关学。
  陕西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文化之中心地、发源地。尤其周、秦、汉、唐文化乃中国文明、文化之精华与样版。周、秦、汉、唐文化,浩瀚如海,雄风远播。如周之仁义、秦之统一、汉之雄浑,唐之盛大,奠定了中国历史之主旋律,至今周公之礼仪,秦之郡县与统一,汉唐雄风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周、秦、汉、唐亦形成了陕西丝绸之路之发祥地,使中国文明、文化远播世界。
  陕西文化,如此大气,如此精美,如此绝伦,如此丰厚,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历史文化地位,中国独一无二,世界绝无仅有;陕西不惟是陕西人民之陕西,亦乃中国人民之陕西,世界人民之陕西。弘扬陕西中华文化之源,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乃时代赋予我们艰巨的大任。
  (责任编辑:陈合营)
其他文献
摘要:宗教的网络传播是宗教在信息社会继续生存、扩张的内在要求。目前,这种新型宗教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初次接触,进而认识、认同宗教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大学生信教人数未必会就此出现大规模增長,但帮助其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本质,提高其对宗教网络传播内容的辨识力和抵御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对此,应从知识、文化和信仰三条路径系统切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疏导,结合线上、线下两个阵地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  千年梦想与百年目标交汇,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指导疫情防控,亲自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亲自推动实施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殷切寄语“三个一定能够”,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所在。  一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湖北克难奋进、砥砺实干,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
战“疫”当前,学生体育锻炼如何开展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生活、学习,活动空间受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多,加之对疫情的担心,容易出现肥胖、免疫力下降、视力不良及心理问题等。为避免上述情况,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聚焦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汪晓赞提出建议:首先,体育课不能让孩子一直盯着视频看,一定要让孩子动;第二,家里缺少同伴,鼓励全家总动员,借这个机会营造家庭运动氛围;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探寻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作文训练的五种新思路。  【关键词】作文 学生 科学 自我    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作文既是一种技能,需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形成,教师必须采取既开放又科学的教学方法,既放飞学生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创新的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1白n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tàn的生活方式,反对shē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选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下列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视现象呈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及低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眼过度、过早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眼部保健防护措施不够等。对于低龄阶段的孩子,父母要担起主体责任,自觉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更不能
真是一场千变万化的超级“电光秀”!贝卡他们赞叹地欣赏着美丽的北极光,忽然听到一阵惊恐的叫声。他们循声一看,差点更大声地叫起来:又是北极熊!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烦恼  我是个很胆小的男孩,很怕黑,晚上如果独自在家,我就会很害怕。其实,我也不相信鬼啊什么的,可我就是害怕。还有下雨打雷闪电的时候我也会很害怕,在家都捂耳闭眼不敢听不敢看。一个男生这么胆小,说出去肯定会被笑话的,唉,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摘 要】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得好,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班主任要做好管理工作,提高自己对班主任管理艺术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提高道德水平,树立正确观念,促进他们文化素养和自身品质涵养的提升,使之一生受益。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德育教学观念的角度论述如何在初中做好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渗透行知思想,构筑人本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
“我觉得我变笨了,总是没有办法超过别人。”儿子叹了口气,有些失落。  儿子就读的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儿子喜欢阅读、体育运动和音乐,学习成绩出色,脸上每天都带着乐观和自信的神采。上了中学,他的班级里群英荟萃,同学之间在考试分数上竞争得很厉害。儿子连续两次考试失利之后,自信心大受打击。看着儿子沮丧的神情,我对他说:“其实,你学习已经很不错了。在你们年级,你还是处在优等的行列,不见得一定要名
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选材单一,题材老化,内容雷同,千文一面。甚至还存在拼凑、抄袭他人作文的现象。为何?有人说:“农村孩子生活单调,信息闭塞,写作题材较窄。”笔者认为,  这显然不全对。课文《春》、《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金黄的大斗笠》都在启发我们:农村风景优美,农村生活绚丽多彩,农村孩子知识丰富,有情有义,这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因此,农村初中学生应贴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