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途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探究题目常是初中化学考试中最能够考查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部分,占据一定的分值。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应用多种高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文章对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解题能力
  一、 引言
  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化学实验在化学科目教学中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而建立在化学实验上的化学实验探究题,更是为教师检验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提供了重要手段。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类题目,为学生开展高效的解题训练,夯实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基础,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简单
  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可以发现,这类试题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立足于课程标准,偏题、怪题的出现概率较小,也没有脱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题目,多数题目只需学生平日认真学习就能够基本解决。同时,这类题目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起点较低,坡度适宜,仅具备科目基础知识的学生也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同时也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内容广泛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初中化学各单元的知识点,重点突出了化学实验的知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在內容上具有广泛性。
  (三)材料新颖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近年来的化学实验探究题型越发注重材料的新颖性,多数题目在设计上都凸显了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少题目涉及了最新兴的化学理念、化学科技产品,例如,新能源汽车、甲醛超标、城乡供水一体化、改良盐碱池等,总体来说题目具有突出的新颖性,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与能力十分有益。
  (四)形式灵活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形式灵活多样,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化素材,提升了题目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也凸显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考查,渗透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以及多种综合能力的检验。
  三、 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题的习惯
  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化学实验探究题作为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题目,涉及的化学关系一般相对复杂,部分学生很有可能在做题的过程中粗心大意,错读题目、漏读题目。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初中化学教辅资料所设置的题目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这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也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大量地做题中形成思维惯性,在拿到题目时不仔细阅读,便遵循自己的思维惯性解题,这样也会造成审题失误。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耐心审题的意识与习惯,让学生仔细阅读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背景材料,通过耐心的分析与思考,找到化学题目与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解决题目的突破口,为正确解题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深入发挥自身作为课堂引导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看题后,用笔勾画其中的数据与关键词,逐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例1】 小明用红磷进行了图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对于这道题,学生应当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重要的关键词。在对这道题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提示性语言,例如,“请看”“注意”,为学生强调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红磷”“小于”“进入”“五分之一”等,再根据这些关键词与数据,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而找到题目的突破口。
  解答:在对题目展开详细的分析后,学生可以依据“磷与氧气在点燃后形成五氧化二磷,会在密闭装置中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解题思路,思考进入氧气瓶中水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具体的原因如下:其一,集气瓶中红磷不足,不能完全耗尽氧气;其二,小明打开止水夹过早,集气瓶尚未冷却,因此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
  (二)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做出科学猜想
  猜想是开展实验的基础。实验探究类题目与其他化学题目有较大的差异,前者开放性、探究性很强,在解题时,学生不仅应当对具体的实验内容展开分析,还应当对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与题目的内容,从化学视角做一些猜想,进而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探究题目的内容,找到最正确的解题思路。
  【例2】 小王与爷爷一同制作面包,发现爷爷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一种白色的粉末,做出的面包十分蓬松,口感很好。小王对这种白色粉末十分好奇,想探究其成分,于是用发酵粉、食用小苏打和纯碱等分别含有碳酸氢钠、碳酸钠的物质,设计了如下化学实验:在水温为20度的100g水中加入12g白色粉末,待粉末溶解,如果有剩余的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没有剩余的话,又是什么物质?
  分析:在解答这类实验探究题目时,学生除了应当严谨审题,查找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外,还应当对题目展开科学的猜想,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这道题中,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粉、食用小苏打、纯碱等物质展开猜想,假设题目中剩余的物质是碳酸氢钠,无剩余则为碳酸钠,再结合题目的内容展开探究。
  解答:在解答这道题时,学生可以先从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相关知识入手。依据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溶解性,学生会想到在100g水水温为20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应为21.8g,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由此可知,题目中的白色固体应为碳酸氢钠,无剩余则为碳酸钠。   (三)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物质性质,寻找题目突破口
  在解决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过程中,正确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以及其参与化学实验产生化学反应所显示的实验现象,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到题目的突破口,进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化学物质展开分析,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判断,进而解决问题。
  【例3】 过碳酸钠这一种化学物质,在纺织业、印染业、医药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某一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过碳酸钠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
  实验过程:2Na2CO4 4HCl4NaCl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小张同学认为,只需对实验产物中的氧气体积展开测定,就能够得出过碳酸钠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什么?
  (2)装置③的作用是什么?
  (3)取适量的过碳酸钠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体积为0.25L的氧气,已知这一实验中的氧气密度为1.28g/L。求称取的过碳酸钠样品的体积。
  分析:这道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过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一步步的分析与推理,对题目中所含的条件展开梳理,进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解答:由题目可知,过碳酸钠与浓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物质为HCl、CO2、O2与H2O。装置②的作用是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会吸收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气体与二氧化碳气体,避免饱和澄清石灰水浑浊。装置③的作用是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存在。第三问需要学生通过化学反应,计量数之比算出氧气质量,进而算出化学反应所消耗的过碳酸钠样品的质量,最终结果为2.44g。
  (四)组织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目展开设计与实践
  对实验展开设计与实践,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对一部分操作性强的实验探究题目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题目内容,自己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中对题目做出更为正确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并行式实验课是教师应当重点应用的方式,即一边传授化学知识,一边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样能够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实验题目的内涵。
  【例4】 某学校组织学生对铁制品发生锈蚀的条件展开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如下: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根铁钉,在A试管中加水,在B试管中加入植物油和水,将两支试管静置一周后,学生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理由。
  分析:对于这道题,学生若只依据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不一定能够答出最正确的答案,同时也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没有太大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对这项实验展开设计与实践,依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操作工序以及注意要点,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找到题目的答案。
  解答:在亲自对这项化学实验展开操作后,学生会发现A试管铁钉表面出现了铁锈,但B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在对这项实验展开具体操作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添加一支干燥的试管,用橡胶塞密封试管口,与原先实验中的两支试管展开对比,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 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教学反思
  (一)加强落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
  初中化学科目中包含大量的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与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化学实验探究题型重要的设计来源。为提升学生解答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质量,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落实实验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能力,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实验的机会,进而让学生在解答化学实验探究题型时,能第一时间回忆起自己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时学到的知识,快速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目前初中化学课堂中化学实验环节开展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化学实验千篇一律,多数化学实验在教辅资料中都已经标明了实验结果,学生参与自主实验的兴趣不大,没有体现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其二,教师对实验环节的设计较为枯燥,部分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直接由教师单独演示,或教师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开展,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效果较差。针对这两点不足,教师可以采取适当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化学试验的参与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进行改编,将其设计为微型实验,这样既降低了化学实验的难度,增强了实验的操作性与易参与性,又实现了对化学物品资源的节约,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同时还解决了化学实验千篇一律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在化学实验环节中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解题效率
  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是帮助学生正确梳理、分析题目中的化学关系,并展开正确解题的根本。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题型解答正确率,教师还应当重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解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應当重视引导学生对一些物质的特殊化学反应现象进行记忆。例如,对于“碳”化学物质的探究题目,通常会考查到木炭的颜色,以及木炭与氧气反应时,木炭体现的还原性;对于“铜”化学元素的探究题目,通常会考查铜的颜色,和铜与氧气反应后,氧化铜的颜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这类较为常见的化学物质反应现象,提升学生解答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的效率。
  (三)在课堂中体现化学知识的生活性
  不少化学实验探究题型体现了强烈的生活性,同时,化学科目本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因此,为提升学生解答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的准确率,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中体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实用性,让学生主动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产生联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活学活用,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的解答能力。在这一方面,教师除了应当在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化学知识以外,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种丰富的生活化化学知识探究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利用生活化材料设计、开展化学实验的机会,真正让学生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四)立足于化学科研前沿,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为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解决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还应当放宽视野,站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视角,立足于化学科研前沿的研究成果,深入了解近年来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内容变化和发展过程,把握化学科目教育的最新动态,为学生源源不断地扩大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对近年来越发灵活的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的解答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探究题目作为初中化学科目的常见题型,是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水平、应用水平的重要题型。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正确解答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的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让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这一类问题,推动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清安.关于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探析[J].新教育,2020(23):56.
  [2]蒋志强.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实验题的复习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4):74-75.
  [3]陈玲玲.新中考下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1):185.
  [4]杨光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1):24-28.
  [5]徐潇潇.广西中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4(28):289-290 296.
  作者简介:
  王韩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县秀篆镇秀篆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基础的学生书面成绩开始转变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个期间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进行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思维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文章就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验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提升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身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想应对新课改的挑战,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地改进与创新。经过调查研究,以实践为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有着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对新课改的一种积极响应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化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首先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依次为“化学实验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手段单一化”“化学实验局限于专业化器具”。从这些问题出发,又结合具体的实例,从“信息技术手段”“社会生活资源”“学生自主探究”以及“课堂生成资源”四个方面入手,对从创新
摘 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技能,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上了日程。对此,文章从教学方向、教学现状、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重要作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够有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成为高中体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前提下,文章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升学压力,在学
摘 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习中的关键章节,也是高考中的重难点。这一部分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一类题常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因此要求学生对该章节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准确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表学习,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实现图形结合,从而提高生物学习成绩和生物学习能力。文章主要论述了教学过
摘 要:物理的发展历史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宝藏”,将之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渗透物理学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物理学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
摘 要:初中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初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在化学初步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化学体系的关键要素要求,提高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化学教师教学,是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升级,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水平,满足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需求。文章将依据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需求,从实验微课入手,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从授课方式、实验角度、学生学习角度
摘 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策略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要从:概念类知识的巩固,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合实际入手。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教育阶段,在文化课学习难度和深度上都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迅速,而且更好地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例如,几何画板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描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形成几何思维。初中生在刚接触几何数学知识时,可能会对几何知识感到迷茫,从而难以形成几何思维,那么几何画板在初中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中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去学习,那么学生的数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