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竹类植物营养体分类

来源 :竹子研究汇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竹类植物不易开花,且无花种甚多,故加强营养体分类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竹类本身的营养体与生殖体是统一的。由于各器官进化的不平衡性,以导致同一生物体内某些器官已相当进化,但某些器官仍然比较原始,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营养体的外部形态,也表现在内部解剖形态上,形成生物体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就为分类与鉴别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也存在有利条件。以营养体外部形态鉴别竹属,有些属是可以鉴别的,但有些属却很难,如果综合利用解剖形态、习性与外部形态特征,将是有利得多。本文探讨了竹子营养体分类的依据,并根据这些依据编制了一个
其他文献
<正> 秆高12米,胸径5~7 cm,基部竹壁厚0.8~1 cm,1.3m处0.7 cm,节间长20~35 cm,圆筒形,初具厚白粉,无毛;节平,秆环平,箨环稍凸起,基部3~4节秆环被褐色毯毛,箨环亦被毛,但有时无毛
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 Munro)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热带季雨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天然丛生竹林。本文从生态学和群落学的角度就其地理分
本文是课题总结。该课题从1983年起至1986年止。协作单位宁波罐头厂。经过小型试验,扩大的加工工艺试验和生产性加工工艺试验,其结果为: Ⅰ.分析了毛竹笋罐头的白色沉淀物的
本种与麻竹D.Iatiflorus Munro接近,区别在于小穗长达1.7—2.8厘米,先端渐尖,外稃革质,背面被银白色微毛;秆梢头近直立或微弯曲;叶舌长达3~5毫米。云南:澄江县黄家营,薛纪如11
本文概述了大木竹的一些生态生物学特性后,提出了扒土翻晒、合理施肥、适时留母竹、散生状栽培四项丰产技术,对大木竹进一步扩大栽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区的气候差异造成不同海拔、不同地形毛竹生长差异。本文对福建省武夷山区不同海拔、不同地形毛竹生长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其气候对毛竹生长的主要的影响因子,得出适温期(全
竹笋产量的地下分布规律是由出笋株数和单株笋重在土壤空间内的分布决定的。对3.92亩毛竹丰产笋用林的研究表明,在土壤空间内,从上至下,出笋株数呈“少——多——少”的Logis
衢县红竹原产地衢县,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生长与发展该竹种的良好区域。它分布在衢县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海拔高100~650m。它适应性强、繁殖快,在村庄附近、山谷溪滩、
冬季垦复施肥、人工捕捉能降低虫口密度,有效地减轻竹卵圆蝽的为害。黄油和机油以2:1的比例混合涂环,环宽15cm左右,阻止若虫上竹率90%以上。当竹卵圆蝽已上竹为害后,利用竹腔
<正> 近几年来,食用笋竹迅速发展,竹园施肥已相当普遍,施肥是竹笋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施肥不当,事倍功半,影响竹林生长和产量。四次施肥法是长期试验和探索的结晶,是我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