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聚丙烯尿失禁吊带植入兔腹壁及阴道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国产尿失禁吊带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

1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分别用于吊带植入后4周、12周的观察),每组分别于腹壁皮下深筋膜与肌肉间层、阴道与膀胱间隙手术植入国产尿失禁吊带或已上市的同类产品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TVT-O吊带),每只实验动物的腹壁和阴道植入的吊带均为同一种。于植入后4周、12周处死实验动物,获取吊带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吊带植入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排尿异常情况,术后功能活动正常。两种吊带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均与周围组织间形成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吊带植入腹壁皮下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和TVT-O吊带植入4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5和10.5分,植入12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0和9.5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吊带植入阴道与膀胱间隙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和TVT-O吊带植入4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0和12.0分,植入12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5和12.5分,国产尿失禁吊带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TVT-O吊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国产尿失禁吊带更为轻薄,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尤其是在阴道原位植入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局部反应小,有临床应用优势。

其他文献
儿童体格生长的监测和评价是儿科医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便于儿科医生在工作中认识儿童生长规律,正确使用生长曲线,早期发现儿童生长偏离并及时干预,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目的总结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NMOS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基本信息、每次发作的症状、影像学新病灶累及的部位和性质、脑脊液特点、血清学标志物、治疗及预后情况。共33例NMOSD患儿,其中男13例、女20例;中位起病年龄6.83(4.25,8.75)岁。比较水通道蛋白4抗体(
期刊
目的探讨子宫颈基底样鳞癌(BS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013年3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子宫颈B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子宫颈BSCC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5~69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5例为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多为阴道异常流血(7例)。10例子宫颈BSCC患者中,5例有HPV检查结果者均为HPV阳性,其中3例为高危型HPV阳性(包
目的研究影响胎盘植入程度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超声影像学表现与胎盘植入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共2 219例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胎盘植入肌层的深度分为植入性胎盘组(PI组)1 755例(79.1%,1 755/2 219)和穿透性胎盘组(PP组)464例(20.9%,464/2 219)。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Pra)干预的子痫前期(PE)样小鼠模型中脑Ras同源蛋白(Rheb)的表达变化,探讨Pra对子痫前期样小鼠模型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是否通过Rheb调节。方法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组,于妊娠7~18 d每天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PE样模型,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Con);于妊娠第8天起再分别每天给予Pra(PE+Pra组、C
随着我国高龄孕产妇的比例增加,高龄妇女妊娠的相关风险逐渐凸显。为加强我国高龄妇女妊娠前的评估及妊娠期、分娩期的规范管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龄孕产妇的研究结果,制定了《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在以往《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的基础上强调了针对高龄妇女妊娠前及妊娠期管理的特殊性,以期对高龄孕产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改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的筛查及诊断技术进入到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治中,病理医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否不重要了?本文从子宫颈细胞学在筛查中的作用、子宫颈病理取材及规范病理诊断、子宫颈腺性病变病理诊断等方面阐述了病理医师在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治中目前国内病理学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及提高的具体建议。
期刊
目的探讨Silva分型在子宫颈腺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17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78例,患者的年龄为(45.1±9.1)岁(27~71岁);临床分期:Ⅰ期(包括Ⅰa期26例、Ⅰb期49例)75例(96%),Ⅱa期3例(4%)。收集78例患者的病理切片,根据Silva分型标准重新进行分型,分析不同Silva亚型的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5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临床特点:5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9~57岁,中位发病年龄34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接触性出血(2例)或阴道不规则流血(1例)、阴道排液(1例);临床分期:Ⅰb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