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特点成因及综合治理策略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成因的分析,进而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策略进行了阐述,从而科学防控森林病虫害,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53
  虽然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仍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仅占我国面积的12%。全国人均占有森林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的1/8。近年来,全国森林病害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在870万hm2以上,造成木材生长量减少1700多万m3,经济损失超过880亿元,堪称“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成因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且呈递增趋势。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病虫害种类较多且发生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森林病虫害8000多种,严重危害的有200多种,危害面积从建国初期的年均320万hm2,到“十一五”期间的年均0.11亿hm2,病虫害分布遍布全国,现在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率仍每年呈偏重偏升的发生态势。
  1.2 森林病虫害的成灾原因
  1.2.1 人工林比重加大且人工林栽植单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木材的需要,导致大量栽植人工纯林,天然林比重逐渐减小,生物多样性也逐渐被破坏,加上这种单一结构的林地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一旦侵害,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灾害且防治起来难度极大。
  1.2.2 盲目引种,没有适地适树
  每一个树种都有其适应的生长范围。超越了它的适合生长区域,便不能正常生长使得其生长势逐渐减弱造成病虫害。近年来国内外的先进引种技术使得“南树北种”,“外树内种”等现象逐渐流行,由于盲目的引种,不仅由于不适应的生长范围让感病的危险性加大,且容易带来外来入侵物种。
  1.2.3 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
  有些林场,或者飞播林区,初植密度过大,每667m2立木密度达5、6千株,林分很快郁闭,没有保持适当的造林密度,加上经營管理跟不上,不能及时合理的间抚育伐,就会造成林地通风透光较差,幼树营养状况不良,很难抵御病虫害。一旦造成病虫害,即使再好的药剂,也于事无补,终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2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1 综合治理的概念
  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有效、适用的原则,因事因地制宜,合理的运用生物、物理、机械和化学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2 综合治理的措施
  2.2.1 加强植物检疫,特别是产地检疫
  从源头上防止病虫害侵害森林。植物检疫是国内外一种常用的手段。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限制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播的措施。保障了林业生产的安全发展。把好植物检疫关必须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人民群众从观念上主动遵守检疫的法规条例,理解并支持检疫工作人员,才能保障植物检疫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的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2.2.2 坚持生态防治,建立自然生态的营林体系
  在保护好现有林地的条件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提倡良种壮苗,甚至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等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得抗虫林木,积极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实施林业工程中,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造林质量从而加强林木自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2.3 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从而和防治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科学及时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只有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当地的病虫害情况,才能早发现、早处理病虫害,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避免发生重大的森林病虫害。
  2.2.4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
  要坚持科学防治,改进防治手段,拓宽防治途径,提倡使用无公害农药,植物源农药,积极运用生物防治。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防治,积极主动的运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从而适应病虫害防治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2.2.5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建立社会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作为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后备力量。
  以往防治森林病虫害就是要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完全杀死。而今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森林病虫害,要容忍有害生物的存在,对于这些病虫害要侧重于调节,做到有病有虫不成灾,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遵循创新防治,协调防治,绿色防治的原则,做到群防群治,统防统治,达到科学防控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守思.我国森林病虫害概况及对策[J].灾害学,1988(4):4.
  作者简介:张凯(1987-),男,河南省鹤壁市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其他文献
介绍了河北沧县农机深松基本情况、技术路线、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将生活的重心转向了对品质的追求。近几年花卉市场也随之变得火爆起来,怎样利用
摘 要:现阶段,人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必须依托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系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的重点部分,想要发展经济,必须将发展环境的目标对准林业系统。本文围绕我国林业系统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问题、改变策略展开,希望能够为该方面提供帮助。  关键词:林业系统;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
摘 要:凌源市以“改善生态、发展林业产业、助民增收”为切入点,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章阐述了在辽西困难立地条件下发展林业产业生产,实现生态脱贫的有效途径,供决策者參考。  关键词:林业产业;生态脱贫;辽西凌源;助农增收;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59  近年来,凌源市委、市
摘 要: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绿色环境建设的关注。其中湖北省的“绿满荆楚”行动是一项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该行动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落实党的十八大政策,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于一体的战略部署。“绿满荆楚”活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绿满荆楚”活动,探究绿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绿满荆楚”;绿色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S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站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广泛布设。但是,为了降低气象观测受到的各种影响,气象观测站大多建造于缺少防护设施的空旷
制动系统是农用车行驶时的主动安全装置,是确保农用车安全行驶的极其重要的装备。介绍了农用车制动系统故障原因及判断方法。
对离合器导致的拖拉机的两种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顺利排除拖拉机故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