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节好的地理课,需要老师的精心准备,也和学生的好学、乐学是分不开的,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想轻松上好一节地理课,就需要老师未雨绸缪,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那么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地理课堂所必须的呢?又是如何培养的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对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把握的话,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强,效果往往会得到大的提升。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认识教学目标,并养成习惯。(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主体一学生,通过批阅学案、作业和课下辅导、谈心等途径和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让自己的授课有的放矢。
二、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发现课上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提醒;如果有特殊情况,课后一定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一节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的课堂,学生往往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有的时候,光听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做笔记也是我们提高听课效率的好方法。做好笔记的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知识点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或是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还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图。千万不要只抄教师黑板上的板书,要知道,很多时候教师的板书提纲主要是告诉同学现在讲到哪里了。另外,课堂笔记是供自己学习用的辅助材料,不是供展览用的作业,因此课堂笔记要不求工整但求准确快速。
三、理论结合实际、独立分析问题习惯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把自己所看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联想、分析、综合,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地理语言阐述这些地理现象。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比如在高一地理必修二学习城市的功能分区时,郇老师就把临沭县的简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结合道路、风向等内容进行分析,在讨论结束后把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投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比、总结,效果非常好。
四、积极表达自己见解习惯的培养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上课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很好的给予解决,切不可置之不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实在的跟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而且要鼓励学生发问。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法鼓励他们发言。
此外,教师加强即时评价,做到奖惩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置一言或者评价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不断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断下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是不利的,所以课堂即时评价在一定程度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小组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校目前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要么,个别学生“不负众望”,大包大揽,多数学生往往心甘情愿当听众,一言不发;要么,你说我也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别人说的谁也没听到;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无论怎么引导,都一言不发;要么,总结汇报的时,常常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一学会交流与合作。
六、利用地图习惯的培养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地图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所以学会读图析图是学好地理必须的基本能力。不仅要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各种插图,还要认真阅读配套地图册中的各种图表。大家都知道,许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图语言来表达的。而且我们不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很多都要结合读图来完成。如果知识点背的很好,但对于区域判断不出来,最后的效果肯定很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多利用板图,多让学生填图,甚至自己画图等。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对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把握的话,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强,效果往往会得到大的提升。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认识教学目标,并养成习惯。(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主体一学生,通过批阅学案、作业和课下辅导、谈心等途径和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让自己的授课有的放矢。
二、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发现课上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提醒;如果有特殊情况,课后一定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一节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的课堂,学生往往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有的时候,光听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做笔记也是我们提高听课效率的好方法。做好笔记的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知识点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或是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还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图。千万不要只抄教师黑板上的板书,要知道,很多时候教师的板书提纲主要是告诉同学现在讲到哪里了。另外,课堂笔记是供自己学习用的辅助材料,不是供展览用的作业,因此课堂笔记要不求工整但求准确快速。
三、理论结合实际、独立分析问题习惯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把自己所看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联想、分析、综合,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地理语言阐述这些地理现象。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比如在高一地理必修二学习城市的功能分区时,郇老师就把临沭县的简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结合道路、风向等内容进行分析,在讨论结束后把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投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比、总结,效果非常好。
四、积极表达自己见解习惯的培养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上课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很好的给予解决,切不可置之不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实在的跟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而且要鼓励学生发问。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法鼓励他们发言。
此外,教师加强即时评价,做到奖惩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置一言或者评价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不断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断下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是不利的,所以课堂即时评价在一定程度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小组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校目前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要么,个别学生“不负众望”,大包大揽,多数学生往往心甘情愿当听众,一言不发;要么,你说我也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别人说的谁也没听到;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无论怎么引导,都一言不发;要么,总结汇报的时,常常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一学会交流与合作。
六、利用地图习惯的培养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地图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所以学会读图析图是学好地理必须的基本能力。不仅要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各种插图,还要认真阅读配套地图册中的各种图表。大家都知道,许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图语言来表达的。而且我们不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很多都要结合读图来完成。如果知识点背的很好,但对于区域判断不出来,最后的效果肯定很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多利用板图,多让学生填图,甚至自己画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