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医药院校选修课制存在的课源不足、质量不高、学生选课盲目等问题,在选修课体系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激励教师开课、引入网络课程教学、适度质量监控,以及建立导师制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选修课体系。
关键词:医药院校;创新人才;选修课;体系
作者简介:陈瑶(1979-),女,广东潮州人,广东药学院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王益玲(1964-),女,广东揭阳人,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员。(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药学院教改项目“地方院校构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E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1-0130-01
选修课制允许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在一定的课程模块中自愿选择课程修读,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志向抱负的学生灵活选择课程、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千人一面”、同步、同规格、流水线式批量生产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造就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随着高等医药教育的发展,医药院校如何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选修课的优越性日益明显,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成为医药院校学分制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药院校实行选修课已有一段时间,但由于高等医药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选修课教学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规范管理选修课,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修课体系,是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医药院校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数量未能满足需要
选修课制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修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高校持续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都给选修课教学给来很大的冲击。一方面,虽然学校不断加强师资建设,但扩招后教师承担必修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无更多的精力开设选修课,造成选修课的增长远跟不上学生人数增加;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师资力量有限且校区分散,引致各校区间的选修课程开设不均衡,尤其新校区的选修课通常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选课难,选自己喜欢的课更难”的问题在医药院校仍较为突出。
2.课程类型存在结构性不足
选修课是专业知识体系外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承载体,对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医药院校学科比较单一,人文、公共艺术等门类的师资较为薄弱,要开设足够的人文、公共艺术等门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较为困难,尤其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将公共艺术类课程纳入限定性选修课范畴,全国普通高等学生必须修读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选修课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开课量的不足既限制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又使一些质量不高的课程勉强开设,严重影响了选修课质量的提高。[1]
3.学生缺乏有效的选课指导
选修课制与生俱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由几个原因形成,首先是学生未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划以及学生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选修课程时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是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并没有对课程进行充分的了解;第三是学生的选课心理不成熟,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存在功利性因素,哪些课程比较容易学、学分比较容易拿就选这些课程,或者是出于从众心理,其他同学选什么课程就跟着选,并未从自己的兴趣或课程的实用性考虑。由于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作的选择,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造成的后果就是不认真上课、缺勤等。
4.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选修课主要面向全校各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即使有些课程是与教师本专业教学内容有关系的,但为了适合学生选修,也要进行一些调整;教师的必修课教学任务仍然比较重,影响了教师在选修课上的精力投入;另外,学校对选修课的质量监控及激励措施仍达不到必修课的水平,导致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些都是造成选修课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的原因。
5.质量监控力度须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重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限选课的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忽视对选修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尤其忽视对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因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尤为迫切。[2]另外,由于选修课班级为临时教学班级,没有学生干部组织,且选修课班级人数较多,这些都给考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选修课出勤率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构建有利于创新医药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建设和管理体系
要解决医药院校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建设和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选修课在创新型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选修课教学管理
学校应加强选修课的设计规划,注重学科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选修课门类的全面和均衡。建立完善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做好开课规范和评价标准。根据科学规范的体系设置,严格依照选修课开课审核制度,组织主讲教师试讲,专家评价与学生代表评价结合,评估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开课意义,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进行考察、核实、把关,避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3]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设及加强选修课建设
科学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开课和加强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可采用立项的方式,对新开设的选修课给予一定建设经费;开展优秀选修课评选、优秀选修课教师评选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以鼓励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选修课的教学及建设,不断创新课程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从而增加选修课数量,提高选修课的总体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提升选修课水平。
3.引入网络课程,拓展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
把选修课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引入名校名师的网络课程,积极探索全新的“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切实解决多校区办学以及医药院校课程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并结合校内辅助教师课堂面授、分组教学讨论、组织考核等教学活动,保证了学习质量;同时,辅助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从大师大家的教学中吸收、沉淀与积累,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医药院校师资水平的提高。
4.加强学生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按照学校有关课程修读的规定执行,严格考勤制度,采取措施阻止学生逃课,由于选修课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对一一点名是不可行的,但可实行课堂随机点名,或进行课堂小测验、作业抽查等等,对随机抽查到缺课或缺作业的学生应该严格处理,以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等。[4]
5.适度质量监控,切实保障选修课教学质量
选修课的质量监控管理过于宽松,将不利于选修课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但过度的质量监控会影响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及选修课作为教学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同样不利于选修课的发展。因此,探索宽严适度,既能保证选修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又不会阻碍选修课发展的质量监控方式极为重要。加强选修课的课堂质量监控,通过实施专家随机听课,考察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督促教师不断改进选修课教学。
6.推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学习基础、生活作息等一系列因素,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分析有机结合,使得学生选择真正喜欢并符合其知识能力发展需求的课程,从而杜绝避难趋易、盲目随从等不正常现象,[5]因此,导师制是选课制和学分制健康发展的保证,由导师对不同性格、兴趣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选课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6]学校应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注重导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使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为学生选课提供正确指导,以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京珍,栾志学,张晶.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84-85.
[2]郭网红.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6):84-86.
[3]王天龙.高校公共选修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6):115-117.
[4]葛平.高校学生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
(6):200-202.
[5]陈文贵,刚永.高校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质量管理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7):138-140
[6]余燕秋,朱艳华,晏海莉,等.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华章,2011,(4):129-130.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医药院校;创新人才;选修课;体系
作者简介:陈瑶(1979-),女,广东潮州人,广东药学院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王益玲(1964-),女,广东揭阳人,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员。(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药学院教改项目“地方院校构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E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1-0130-01
选修课制允许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在一定的课程模块中自愿选择课程修读,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志向抱负的学生灵活选择课程、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千人一面”、同步、同规格、流水线式批量生产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造就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随着高等医药教育的发展,医药院校如何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选修课的优越性日益明显,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成为医药院校学分制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药院校实行选修课已有一段时间,但由于高等医药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选修课教学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规范管理选修课,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修课体系,是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医药院校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数量未能满足需要
选修课制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修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高校持续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都给选修课教学给来很大的冲击。一方面,虽然学校不断加强师资建设,但扩招后教师承担必修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无更多的精力开设选修课,造成选修课的增长远跟不上学生人数增加;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师资力量有限且校区分散,引致各校区间的选修课程开设不均衡,尤其新校区的选修课通常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选课难,选自己喜欢的课更难”的问题在医药院校仍较为突出。
2.课程类型存在结构性不足
选修课是专业知识体系外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承载体,对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医药院校学科比较单一,人文、公共艺术等门类的师资较为薄弱,要开设足够的人文、公共艺术等门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较为困难,尤其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将公共艺术类课程纳入限定性选修课范畴,全国普通高等学生必须修读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选修课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开课量的不足既限制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又使一些质量不高的课程勉强开设,严重影响了选修课质量的提高。[1]
3.学生缺乏有效的选课指导
选修课制与生俱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由几个原因形成,首先是学生未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划以及学生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选修课程时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是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并没有对课程进行充分的了解;第三是学生的选课心理不成熟,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存在功利性因素,哪些课程比较容易学、学分比较容易拿就选这些课程,或者是出于从众心理,其他同学选什么课程就跟着选,并未从自己的兴趣或课程的实用性考虑。由于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作的选择,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造成的后果就是不认真上课、缺勤等。
4.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选修课主要面向全校各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即使有些课程是与教师本专业教学内容有关系的,但为了适合学生选修,也要进行一些调整;教师的必修课教学任务仍然比较重,影响了教师在选修课上的精力投入;另外,学校对选修课的质量监控及激励措施仍达不到必修课的水平,导致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些都是造成选修课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的原因。
5.质量监控力度须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重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限选课的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忽视对选修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尤其忽视对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因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尤为迫切。[2]另外,由于选修课班级为临时教学班级,没有学生干部组织,且选修课班级人数较多,这些都给考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选修课出勤率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构建有利于创新医药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建设和管理体系
要解决医药院校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建设和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选修课在创新型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选修课教学管理
学校应加强选修课的设计规划,注重学科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选修课门类的全面和均衡。建立完善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做好开课规范和评价标准。根据科学规范的体系设置,严格依照选修课开课审核制度,组织主讲教师试讲,专家评价与学生代表评价结合,评估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开课意义,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进行考察、核实、把关,避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3]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设及加强选修课建设
科学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开课和加强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可采用立项的方式,对新开设的选修课给予一定建设经费;开展优秀选修课评选、优秀选修课教师评选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以鼓励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选修课的教学及建设,不断创新课程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从而增加选修课数量,提高选修课的总体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提升选修课水平。
3.引入网络课程,拓展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
把选修课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引入名校名师的网络课程,积极探索全新的“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切实解决多校区办学以及医药院校课程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并结合校内辅助教师课堂面授、分组教学讨论、组织考核等教学活动,保证了学习质量;同时,辅助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从大师大家的教学中吸收、沉淀与积累,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医药院校师资水平的提高。
4.加强学生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按照学校有关课程修读的规定执行,严格考勤制度,采取措施阻止学生逃课,由于选修课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对一一点名是不可行的,但可实行课堂随机点名,或进行课堂小测验、作业抽查等等,对随机抽查到缺课或缺作业的学生应该严格处理,以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等。[4]
5.适度质量监控,切实保障选修课教学质量
选修课的质量监控管理过于宽松,将不利于选修课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但过度的质量监控会影响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及选修课作为教学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同样不利于选修课的发展。因此,探索宽严适度,既能保证选修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又不会阻碍选修课发展的质量监控方式极为重要。加强选修课的课堂质量监控,通过实施专家随机听课,考察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督促教师不断改进选修课教学。
6.推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学习基础、生活作息等一系列因素,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分析有机结合,使得学生选择真正喜欢并符合其知识能力发展需求的课程,从而杜绝避难趋易、盲目随从等不正常现象,[5]因此,导师制是选课制和学分制健康发展的保证,由导师对不同性格、兴趣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选课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6]学校应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注重导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使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为学生选课提供正确指导,以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京珍,栾志学,张晶.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84-85.
[2]郭网红.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6):84-86.
[3]王天龙.高校公共选修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6):115-117.
[4]葛平.高校学生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
(6):200-202.
[5]陈文贵,刚永.高校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质量管理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7):138-140
[6]余燕秋,朱艳华,晏海莉,等.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华章,2011,(4):129-130.
(责任编辑:麻剑飞)